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高考 > 正文

浙江万里学院有哪些人才培养特点

http://www.sina.com.cn 2006/04/17 18:57  浙江万里学院

  答:我校办学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坚持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坚持“以生为本、以师立校、面向市场、国际接轨”办学理念,坚持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大力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基本设施建设,强化服务与管理,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基础实、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我校以学生成才为目标,高度重视学风建设,通过激励、引导、约束,形成了严守校纪、崇尚科学的学习氛围。我校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制度创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实施素质教育,探索人才培养的新路子,积极营造了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宽松的制度环境。

  积极进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为了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适应个性发展的需要,我校不断完善弹性学制、主辅修制、优秀学生校内转专业等制度,增加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机会,并在培养方案中增加自选学分的比重,拓宽了学生个性发展空间,为良好学风的形成奠定了制度基础。

  努力构建素质拓展体系。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2002年9月开始,我校实行了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制度。素质拓展学分由公共素质拓展与专业素质拓展两部分构成,涵盖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专业技能训练等固定项目和选择性项目。该制度的实施,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参与各类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健全激励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努力钻研的自觉性,学校每年评选学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万里之星以及各类奖学金;每年召开学生表彰大会,举办优秀学生先进事迹宣传专栏。学校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加奖学金和奖励基金项目的种类与数量,目前全校共有各种基金5种。三年来共有5102人次获学校奖学金,共计发放奖学金为981万余元,学生享受面达34%。2003和2004两年中48人次获国家奖学金、164人次获省政府奖学金,1人获全国“建昊”奖学金,1人获得“自强不息”奖学金。为了鼓励学生深造,2004、2005年还对考取国内外研究生的学生予以奖励,奖励金额达34万元。

  学校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爱心基金、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国家

助学贷款、奖助学金、社会资助为主体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三年来向1997名贫困生提供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和国家助学贷款等共496.8万元。

  坚持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四季万里”是我校每年定期开展的大型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分别以“绿色”、“科技”、“国际”、“人文”为主题,营造和谐校园、弘扬科学精神、拓展国际视野,涵育人文素养,形成了万里校园文化的特有品牌。

  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近三年来,共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举办561场讲座和学术报告,组织近8千名学生参加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设计竞赛等大型竞赛活动,有306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坚持组织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社区共建等活动,受到学生热烈欢迎。

  通过活动,使广大学生得到了锻炼,培养了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宽了视野,了解了国情,增强了使命感,激发了学习动力,对推进学风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我校全面实施以“基础实、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特点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几年来,学校人才培养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与文化、心理素质不断提升,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连续几年均超过98%。生源结构不断优化,生源质量不断提高,2004、2005两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0%,社会对我校毕业生的素质和发展后劲给予了较高评价,用人单位满意率达到86.8%。教学效果优良。

  我校重视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培养。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学建设与改革举措,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不断增强。

  加强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培养。近年来我校逐渐探索出富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既注重学生基本理论的掌握,更强调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充分展示其个性和发挥其特长的环境和条件,为学生搭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平台。历次教学计划修订都体现了这一思想,以2005年新修订的教学计划为例,突出体现了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拓展体系“三位一体”的新特点,充分考虑学生在基础、兴趣、特长、能力等方面差异对教学的不同要求,构建起一个多规格、模块化的培养框架。

  全校本科课程结构分为普通教育课程(公共平台)、基础教学课程(专业基础平台)、专业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环节)等四大类,将实践教学环节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个专门模块单列。通过多方向、多规格、个性化、模块化的培养,使学生构建了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增强了适应能力,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础课是学生构建专业知识结构的根基,学校十分重视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优先发展基础课程。在教师职务评审、岗位聘任、教学奖项的评选等过程中,给予公共基础课单列指标或政策倾斜,极大地调动基础课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项目立项过程中,优先考虑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将基础课实验室建设作为学校实验室建设重点;同时,学校在宏观层面上开展教学质量监控中,如课程教学状态评估、领导干部听课、学生评价、期中教学检查等,都将公共基础课作为重点内容。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改善了基础课教学的条件,提高了基础课教学的质量,为学生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学校通过强化教学的实践环节,加大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对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等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提高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比例,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程度,改革考试方式,加大平时成绩的考核力度,加强实习、社会实践、案例教学等。各学院也结合自身实际,加强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训练。

  由于狠抓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我校学生在原有相对薄弱的基础上,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近三年来,在全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中,我校学生通过率分别为96.32%、 97.05%、95.22%;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我校学生通过率也逐年提高。

  2004年我校首届676名本科毕业生中 59名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其中有8名同学被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名校录取。2005年我校有87毕业生名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其中有11名同学被录取。2004、2005年有42人被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利兹大学、加拿大布鲁克大学等学校正式录取为研究生。

  在

公务员录用考试中,近三年我校有121人被录用。文化与传播学院的詹树同学在与国内众多重点大学研究生、本科生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以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被国家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录用为国家公务员。2004年法学院的93名本科毕业生中有 86 名报名参加省内外公务员录用考试,有 40 名同学上了面试
分数线
。几年来,我校培养输送的毕业生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不少学生很快就适应了单位的工作。

  由于广大学生学习刻苦认真,应届生的毕业率、学位授予率保持较高比例。近二年本科学生毕业率分别为99.9%、99.8%,学位授予率分别为89.6%、80.2%。

  重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校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环境。学校积极开展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先后实行了素质拓展学分制、主辅修制、校内转专业制、弹性学制、两学期四段制等一系列能够激发学生个性发展与创新精神培养的制度,减少课内学时数,给学生留出自学、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加大基础教学课程和选修课比例,选修课全校打通供学生选择,鼓励跨学科专业选课,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注重对学生“三创”素质的培养。“创新、创业、创造”成为最能吸引、发动广大学生的主题。为了鼓励并支持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创业欲望和创造能力,我校开设了《大学生创业教育》、《发明创造概论》课程,投资建设了设施先进的“创新创业中心”,作为学生创新创业的孵化基地。学校每年还拨出10万元专项,设立了“创新创业基金”,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尝试创新创业,形成了“创造有课程、创新有基金、创业有基地”的局面。

  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我校的创新教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提高,学生在全国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中频频获奖。三年来,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学生先后获浙江赛区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4项;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共获得国家一等奖4个,国家二等奖2项;省一等奖1项;省二等奖9项、三等奖7项;在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我校先后有11名学生获特等奖、52名学生获一等奖、118名学生获二等奖、238名学生获三等奖;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我校先后有6名学生获省级奖;在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设计竞赛中,我校先后有16名学生获一等奖、37名学生获二等奖、24名学生获三等奖;在全国师生优秀美术作品大赛、美国国家半导体中国赛区等比赛中,我校学生均取得不俗成绩。

  2003、2004年暑期实践中,新闻专业学生在市级以上媒体中发表了 4000余件作品,法律专业、管理专业学生撰写的多篇调查报告引起了当地政府和有关单位的重视。我校现有学生自主创业、经工商登记注册公司30余家。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