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高考 > 正文

忻州师范学院发展规划

http://www.sina.com.cn 2006/04/18 16:20  忻州师范学院招生网

  忻州师范学院是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顺应高等教育发展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潮流,于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组建的一所本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按照国家教育部批复,学院以师范教育为主,适当发展非师范类专业,同时承担中、小学教师的培训任务。为合理配置学院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根据《山西省教育事业“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忻州师范学院2001—2005年发展规划》,作为2001—2005年期间学院教育事业发展的宏观指导性文件及主要依据。

  一、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按照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为山老贫困地区服务,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依法治校,以德治教,艰苦创业,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深化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在五年内建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合格本科师范院校,为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合格评估做好准备。

  二、主要发展计划

  (一)办学规模计划

  1、普通本专科学生:逐年增加普通本科学生招生人数和专业,逐步提高办学层次并扩大办学规模。到2005年,20个专业基本招收本科生,在校普通本专科学生总人数达到6000人以上,其中,普通本科学生达到5000人左右。

  2、成人专科学生:到2005年,成人教育在册学生达到3000人左右,电大教育在册学生达到3000人左右。

  (二)党的建设计划

  1、基本目标: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基本标准》的要求,力争使党建工作跨入全省同类院校先进行列。

  2、干部队伍:干部队伍中具有研究生学历者占到20%左右,35岁以下青年干部基本达到本科以上学历。4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占到干部总数的60%左右,处、科级干部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力争使妇女干部占到处、科级干部总数的35%左右。

  3、党员队伍:以吸收优秀青年大学生和优秀青年教师入党为重点,发展党员1200名左右,平均每年发展250名左右,使学生党员比例从2003年起保持在15%左右,教职工党员占教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50%以上,青年教师党员占青年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50%以上。

  4、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启动“三定”方案,逐步实行全员聘任制,建立良性用人机制,在“三定”基础上逐步实行单位工资总额包干。

  (三)学科建设计划

  1、重点学科:建设8个左右院级重点学科,其中3个左右学科力争到2005年达到省级重点学科水平。

  2、专业建设:在完善和加强师范专业学科建设的同时,创造条件开办一批非师范本、专科和成人职业教育等专业,构建以师范本科为主体、非师范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办好现有的10个本科专业,同时做好新上本科专业工作,对现有16个专科专业进一步加强建设,使其中的5个专业力争到2002年审批为本科专业,其他11个专科专业力争到2005年审批为本科专业。

  (四)教学工作计划

  1、教学计划:根据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要求,适应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

  2、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不断剔旧补新,增加科技前沿、综合实践教学内容,加强文理渗透,强化基础课,增加综合课、选修课,到2005年基本形成具有现代师范教育特征的较为完备的课程体系。

  3、课程建设:力争使全部专业必修课和公共必修课达到合格标准。在此基础上,到2005年建成50门左右院级优秀课程,其中10门以上达到省级优秀课程水平。同时,开足、开好各种类型选修课。

  4、“两课”教学:充分发挥“两课”主渠道作用,加强“两课”教学的软件、硬件建设,力争在2005年前使“两课”教师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5、教材建设:加大教材建设力度,做好教材选用工作,到2005年,主要课程90%以上选用获省、部级以上奖和教育部推荐的教材,逐步扩大“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选用面。

  6、公共课教学:强化公共英语、公共计算机及公共体育等课程教学。到2005年,力争使本科生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达到80%以上,计算机二级水平考试通过率达到50%以上,英语六级水平考试通过率达到10%以上。

  7、实验教学:突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地位,积极推进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加大对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到2005年,力争使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比例达到60%,计算机台数达到生均0.125台以上,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生均4000元以上,并力争使学生实现网上选课。

  8、教学手段:鼓励教师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到2005年,力争使50%左右的主要课程实现多媒体教学。

  9、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根据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创造条件开办一批非师范本、专科和成人职业教育等专业,到2005年,构建起与师范本科专业协调发展的较为完备的非师范专业结构。

  10、学分制管理:不断完善学分制,到2005年,在个别专业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实施辅修制,向弹性学制过渡。

  11、教学管理: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强化教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力争到2005年使教学管理工作达到全省同类院校先进水平。

  (五)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1、师资力量:到2005年,基本教育规模教职工总人数控制在1200人以内,其中,教师达到600名左右。

  2、师资队伍学历层次:45岁以下教师中获得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者达到120人左右,其中,博士10人左右。

  3、师资队伍职称和年龄结构:教师高、中、初级职称比例力争达到35:45:20。正教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到8%左右。教授、副教授、讲师的平均年龄分别达到50岁以下、40岁以下、35岁左右。

  4、教师梯队:基本形成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为主体的教师梯队。培养一批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能承担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任务的学者型知名教师。

  (六)科研工作计划

  1、科研队伍:选拔、培养一批具有良好敬业精神、研究方向明确、水平较高的学科带头人,初步构建在职称、学历、研究能力、知识层次等方面结构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梯队。

  2、科研机构:办好现有的元好问研究所、五台山文化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并继续组建一些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心,将相对分散的研究力量和方向进行整合,充分发挥科学研究的群体优势。

  3、科研成果:力争使国家级立项课题实现零的突破,省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达到5项左右,省级社会科学立项课题达到10项左右,院级立项课题达到50项左右;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50篇左右,出版5—10部具有较大影响的高水平学术专著。力争到2005年纵向课题经费达到30万元左右,横向合作课题经费达到20万元左右,取得1—2项应用研究成果,并使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产生经济效益。

  (七)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1、基础实施建设目标:通过争取政府投资、学院自筹资金、个人集资等形式,力争使校舍建筑、教学设施、图书资料、文体活动场馆等逐步达到或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满足教学和师生生活需求。

  2、校舍建筑:到2005年,总建筑面积达到25万平方米左右。新增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左右,使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功能基本齐备、绿化基本达标,环境面貌有较大改善。

  3、教学设备:教学设备总值达到2500万元左右。其中,2001—2003年,力争每年投入500万元左右教学设备经费,争取到2005年底教学设备基本满足教学需要,达到国家教育部的要求。

  4、图书资料:图书馆(含系级资料室)藏书总量达到85万册左右,期刊总量达到1500种左右,逐步建成能与国内外广泛交流、满足教学科研基本要求的信息化校园网络平台。

  (八)后勤社会化改革计划

  1、基本目标: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学院实际,采取试点引路、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办法,逐步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为教学和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优良服务。

  2、内容:人员规范分离,减员增效;资产产权明晰、保值;收费服务,自主经营,增强发展后劲;管理方面建章立制,规范运作,提高效益。

  3、步骤:2001—2002年,划分人员,确定实体,明晰产权,规

  范收费标准,建章立制,部分试点;2003年后实现人员、资产剥离,全面实现社会化。

  (九)附属中学发展计划

  1、基本原则:按照上级批准的规模和形式,依法独立办学,积极依靠自身发展,逐步建成地方名牌中学。

  2、师资队伍:主要采取面向社会选聘名优骨干教师、聘用优秀大学毕业生的方式,适当聘用学院部分系、部教师兼课,逐步建设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良好、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

  3、解决住宅办法:全额集资,原则上独立解决教职工住宅。

  三、保证措施

  (一)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依法治校

  1、按照《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省委、高校工委有关规定,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党委对学院工作实施统一领导,统揽全局,协调各方,院长在党委领导下全面负责学院的教学、科研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2、坚持并规范院、系两级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职责,理顺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各级办学、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健全基层党的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学院改革和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加强民主办学。

  4、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校,推行公开办事制度,逐步推进校务公开。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党员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

  1、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贯彻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切实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使各级领导班子成为政治坚定、结构合理、务实高效、团结进取、廉洁奉公的领导集体和带领广大师生员工开创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工作新局面的坚强核心。

  2、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完善领导干部选拔聘任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创建公平竞争、择优聘任的用人环境,建立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形成制度完备、纪律严明的监督体系,促进干部队伍廉政勤政建设。

  3、加强对干部和党员的培训,着重进行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基本知识和科学文化教育,提高干部、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4、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建立院级、系处级后备干部队伍,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采取轮岗、交流、上岗锻炼等办法,尽快提高年轻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干部队伍“四化”。

  5、完善党总支(党支部)和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实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各项配套措施,加大吸收优秀青年大学生和优秀青年教师入党工作的力度,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三)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德育与思想政治工作

  1、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省委、高校工委有关文件精神,完善学院德育与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进以德治校。

  2、深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两课”在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同时做好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

  3、加强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发挥党、团组织的积极作用,创造性地开展“三育人”、师德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把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各项工作中,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4、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确保学院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稳定有序的工作秩序。

  (四)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立足于教学型本科师范院校的实际,继续强化教学中心地位,深化教学领域的各项改革,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思想讨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开放式办学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观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3、实施院系教务管理队伍、院内外专家指导队伍、系室同行研讨队伍、教育科学研究队伍、学生信息反馈队伍相结合的教学管理体制,党委每学期至少一次专题研究教学工作,每两年左右召开一次全院教学工作会议。

  4、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加强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逐步扩大选修课程比例,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逐步形成基本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较为完备的课程体系。

  5、引深课程建设研讨活动,特别是大力开展教研室常规性的课程建设研讨活动,使课程建设研讨常规化、制度化。

  6、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充分发挥“两课”主渠道作用,不断加大“两课”教学的软件、硬件投入,使“两课”教师尽快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提高其教学水平。

  7、尽可能选用获省部级以上奖、教育部推荐的教材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同时制订教材选用与认证办法,加强对文字教材、实物教材、视听教材的建设与管理。

  8、强化公共英语、公共计算机及公共体育等课程教学,逐步提高本科生英语四级考试、计算机二级水平考试、英语六级水平考试通过率。这三项考试的通过率,作为对系、部教学工作进行考核和对师生进行奖励的重要指标。

  9、加强教学实验室建设,有计划地筹建学院实验中心。到2005年,力争使生均教学设备值达到或超过国家教育部要求的标准,使计算机校园网延伸到教师和学生宿舍,方便师生开展网络教学。

  10、积极推进实验、实践教学改革,修订实验、实践教学大纲和计划,规范实验、实践教学内容,不断加大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建立稳定的校内外实践基地,鼓励学生进行各种科技创新活动,使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提高实践能力。

  11、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全日制本科生业务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费、图书资料购置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努力使这五项教学经费平均增长率大于学院总经费(扣除工资总额、基建费)平均增长率,同时在其他教学经费方面也逐步加大投入力度。

  12、加大网络、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建设的投资力度,鼓励教师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逐步提高主要课程实现多媒体教学的比例。

  13、积极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创造条件开办一批非师范本、专科和成人职业教育等专业,构建并完善以师范本科为主体、非师范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

  14、认真实施并不断完善学分制,在个别专业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实施辅修制。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向弹性学制过渡。

  15、逐步建立并完善课程建设质量评估、专业教学水平评估、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学生评教)、教考分离和随机听课制度等五种约束机制,实现目标和过程管理的有机统一。

  16、逐步确立并完善优秀教学成果评审制度、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制度、名师选拔制度和优秀学生培养奖励制度等四种激励机制,设立教学奖励基金,对上述评选活动的优胜者予以奖励。

  17、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建立现代化教学管理体系,实行对教学系、部的综合评估和考核,逐步扩大教学系、部在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方面的自主权,鼓励系、部在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对外开放服务社会,逐步实行教学系、部教学经费部分承包制,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室的指导和监管作用。

  18、大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鼓励教师不断开展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材体例等各方面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9、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高水平的普及文化和学术文化,大力开展普及性讲座和学术讲座,支持学生社团活动、科技活动和文体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发明创造。

  20、制定并实施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对各类课程提出明确的建设要求,遴选优秀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实施“名师名课”工程,每年聘请10位左右外校名师、大家来学院授课,同时积极实施教师课程进修计划。根据课程建设需要,每年选派15名左右教师到重点院校进行课程进修,到2005年,使课程进修教师达到50名以上。

  21、加大图书资料的投入力度,建设系、部资料室,逐步提高图书馆藏书册数总量,使图书资料满足师生教学需要。

  22、制订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学各环节的常规管理,使教学管理逐步制度化、规范化,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3、加大教学管理经费投入,建立教学管理系统、网上选课系统、师资管理系统等,努力实现教学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五)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按照“立足培养、大力引进、多种形式聘任”的原则,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比较合理,整体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

  2、坚持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并重的原则,坚持以德治教,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3、重点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鼓励和引导教师通过在职培养、委托培养、定向培养等方式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每年委托定向培养10名左右研究生。对考取定向硕士研究生和参加以研究生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脱产学习的教师、考取定向和委培博士生的教师,予以补贴或资助。

  4、从基础知识扎实、教学效果好、学术水平高的教师中,逐步培养和造就10名以上院级学科带头人,并力争在2005年前有5名院级学科带头人成为省级学科带头人。

  5、选送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进修攻读学位予以提高,制定优惠政策逐步吸引一批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通过重点扶持和在教学、科研上压担子提高中青年骨干教师业务水平。

  6、抓好对教师的高层次培训,加强对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每年选派若干名优秀教师参加国内访问学者进修和骨干进修班进修。

  7、鼓励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培养一批45岁以下的教授和35岁以下的副教授,增强师资队伍的学术活力。到2005年,参加院级及院级以上科研项目的人数达到教师总数的30%左右。

  8、合理配置、积极引进高学历、高素质教师,落实引进教师规划和人才优惠政策,重点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才,同时为本院在职同类教师制定相应政策,稳定现有教师队伍。对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现有教师,及时做好转岗分流工作。

  9、加强青年教师英语培训班、计算机培训班、岗前培训等各种类型的校内培训,提高培训效果,提高教师技能。

  10、根据学科建设需要,通过双聘、多聘、课程聘任等形式聘任校外在职的知名教师和校内外退休的知名教师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课程导师。

  11、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完善教师管理和考核制度,评选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按照《忻州师范学院教师梯队建设实施意见》优惠、优先培养。

  12、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对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指导、评价和把关作用。

  13、进一步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逐步提高教师待遇,在校内任务工资、住房、子女就业和入学等方面继续向一线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倾斜,使教师总体收入水平及增长幅度明显提高。

  (六)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1、将科研绩效纳入对教师职务聘任和考核体系中,逐步建立科研工作量化考核、学术活动管理、科研课题管理、科研机构管理等制度,使科研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促进科研整体实力上台阶。

  2、加强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使之真正带动相关学科的建设和科学研究。各教学、科研单位要明确各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体优势。以学科建设为依托,尽快形成一支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研究方向明确、结构合理、富有特色的科研队伍,为申报院级重点建设学科、省级重点扶持学科作好前期准备工作。各研究所、研究中心要发挥科研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多出高水平成果,发挥学术研究的带头作用。

  3、办好院内学术讲座,每三年左右召开一次科研工作会议和一次科研成果展览,各教学单位和科研机构每年举办一次学术会议,鼓励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人员参加影响大、水平高的各种学术活动,每年选派5—10名科研人员进入国内高水平课题组进行正规、系统的科研训练,与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院校建立校际友好合作关系,争取与国外同类院校建立校际友好合作关系。

  4、搞好各系、部、所科研工作的长、中、短期规划以及规划的落实工作,在建设学院重点学科的同时,搞好团结合作,发挥群体优势,努力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5、加大科研投入,改善科研条件,搞好学科梯队建设,确保各级课题按时完成,促进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及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逐步提高科研经费在事业费中的比例,加强科研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建设,积极落实各项配套资金,院级科研基金向中青年教师倾斜,充分调动其科研积极性。

  (七)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高效运行机制

  1、完善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在人事制度上,完善聘任制度,严格进行考核,形成竞争机制。在分配制度上,打破平均主义,按不同管理模式和机制,采取不同的工资管理办法。

  2、深化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按照“事企分开、两权分离”的原则,合理、科学地改革后勤劳动人事等制度,形成高效运行机制,稳步适时推进后勤社会化进程。

  (八)加强管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开源节流,提高办学效益

  1、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和各层次经济责任制,健全财务规章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强化

审计监督,加强经济活动分析,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促进增收节支,改善财务状况,为学院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

  2、继续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坚持艰苦奋斗的思想,积极完成学院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

  3、加大教学投资力度,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做好基建贷、还款计划并落实到位。贷款资金主要用于学院基础设施扩、改建工程和必需的教学设备。

  4、积极争取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加大对学院教育投资的力度,管好、用好上拨基本建设投资和各项专项经费。

  5、办好校办产业,推进科研转化,争取社会支持,努力创造条件,为学院发展增加经济收入。

  (九)加强对外交流

  1、加大对外宣传学院的力度,积极开展国际、国内校际联系和学术交流,有重点地选择重点师范院校等国内外知名院校,开展高层次、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

  2、做好外聘专家和选派教师出国

留学、访问、学术交流工作。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