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无用论”成为理性选择是社会的悲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4/19 16:42 红网 | |||||||||
再过两个月时间,就是2006年应届大学生毕业日,而我们针对2006年普通高校应届本、专科生的调查显示,已签约应届大学生中,47.1%的人签约月薪在1500元以下。更有27.2%的受访者认为,起薪太低,会降低民众教育投入热情,导致新“读书无用论”的抬头。 新“读书无用论”并非空穴来风,自2000年始就不断有关于这方面的媒体报道。“读书无用论”之所以有抬头之势,其中缘由至少包含三个层面:第一,高企的教育成本成为
上述原因的合力,让“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农村和城市中的困难家庭成为一种理性选择。因为上大学于他们而言成了奢侈行为,从投入与收益上讲,读书无法短期内收回成本,并有可能在就业无果的情况下血本无归。长远来看,很少有人会否认接受高等教育的正确性。但是,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生活都是现实的,“一日无炊”就能击溃人们的信心。所以,对于“读书无用论”的论调不可等闲视之,必须以更深入的改革消弥人们的绝望情绪。 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释放了中国各个方面的活力。但是,有些领域的步子过大超出了人们的承受能力,高等教育的发展所产生的诸多问题就是一个例证。因此,以深入改革消除产生问题的根源是政策调整的动力和起点,对既有的改革进行完善、矫正甚至是补偿都是必要之举,从而杜绝不合理的利益剥夺。 “读书无用论”所蕴含的信息与背景,非常值得反思。在知识经济已成全球化趋势的情况下,这种论调显然是背离了国家教育立国的战略。但是,仅仅对“读书无用论”进行批评显然是不够的,有效矫正“读书无用”的价值理念,就需要有切实的措施解决问题。降低大学收费标准、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以法律形式遏制一些单位恶意压低工资的行为等,都是居庙堂之高者应该考虑的问题。(作者:北平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