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高考 > 正文

名师辅导:话题作文 如何提升你的“品质”

http://www.sina.com.cn 2006/04/19 16:55  中国教育报

  江苏苏州一中 杨斌

  2005年全国高考16道作文题中,有13道明确标示话题作文,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形成。但是,话题作文仅仅是一种命题形式,话题作文并不能保证命题一定成功,题目的质量好坏还取决于话题的“品质”。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话题作文品质的导向作用更是不可低估。

  体现较高的思想含量

  写作是一种精神体验,一种生命活动。从1999年话题作文诞生起,对话题作文的责难之声就不绝于耳。为什么连续多年坚持不断?就是因为话题作文是体现教育改革方向的比较理想的题型。说话题作文符合教改方向,是因为内容上越来越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我,写作成为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活动。

  首先,话题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这就要求话题具有时代色彩,要紧贴当今中学生的思想脉搏,切合他们的思想发展水平,2005年上海试卷无疑是最好的代表。上海“话题”列举了武侠小说、流行歌曲、广告卡通、音像制品、

韩剧、休闲报刊及时装表演等文化现象,要求考生谈谈它们对自身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生活在今天的中学生,没有人不熟悉这些现象,面对这样的“话题”,考生会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冲动,自然也就敞开心灵之门。

  其次,话题要激活学生的思想矿藏。思想才能激活思想。话题本身要有思想内核,才能激发考生产生思想火花,释放思想能量。没有思想内核的话题是平庸的话题,平庸的话题就像受了潮的炸弹,不可能引爆学生的思想“矿层”。2005年富有思想内核的好“话题”不少,譬如上海、

福建、浙江卷等,话题的思想含量都很高,辨证、多元、丰富。也许,福建“话题”对考生思想的“激活”作用更为突出。
漫画
“圆与星”直观形象,启发联想,文字说明“规范和新颖”“稳定和多变”“长和短”点拨思路,启迪思维。同样,浙江“话题”“无限和有限”也给考生留下广阔的思想空间,可以产生丰富联想,一石激起千重浪。好的话题应该是一枚能激起思想涟漪的神奇石子。

  再次,话题要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从学生的思想发展实际出发,从对生活的切身体验出发,抒写真情,倾诉感受,表达自我,这样的“思想”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好的“话题”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这样的话题自然引导出学生的真切感受,相反,脱离学生思想实际和情感实际,概念化、政治化、程式化、单一化的“话题”就容易让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虽然考场作文不能不做,但紧闭心灵之门,说些无关痛痒千篇一律的废话。这样的作文其实并不能完全检验出学生的思想和作文水平,因而也就不能算是好的作文题目。

  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写作还是一种高强度的思维活动。无论从哪个层面上说,文章都是思维的花朵,思维的水平就是文章的水平。作为考查学生中学作文能力的高考作文,考查学生思维水平的意义不言自明。议论文主要依靠概念判断推理进行说理,自然对作者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记叙抒情的文章,也同样需要作者多方面的思维能力。选材定题,需要观察力判断力;构思立意,需要推断力想象力;异中求同,需要类比思维;同中见异,需要求异思维;深刻,需要辨证思维;新颖,需要逆向思维;而不管是哪个写作环节,要创出新意,不嚼别人嚼过的馍,则更需要创新思维能力。

  思维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作者的自身思想水平逻辑素养,能否在文章中充分发挥思维能力,作文题目关系甚大。就话题作文而言,话题的思想空间、联想空间、思辨空间、思维张力对于学生思维水平的发挥也就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话题的开放空间。所谓开放,是指给作者立论留下较大空间,命题者不要预设价值判断。新课标提出:“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2005年上海作文试题:“请谈谈流行文化对你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影响是必然的,但具体怎样的影响却因人而异,因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认识、不同的价值趋向而异,这就给“思维”留下了空间,个性化、创新性表达也就有了可能。

  其次,话题的思维力度。所谓思维力度,是指话题应包含较大的思维含量。从考查语文能力的角度说,话题的思维含量大,也有可能让一批思维比较深刻、思想比较成熟的学生脱颖而出,在语文学科上让学生拉开一定距离。过分浅易的话题,不利于区分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不利于区分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这在新课改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尤显重要。上海、福建、浙江卷的“话题”都给考生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思维含量。

  多种话题生成方式

  通观目前的话题生成方式,大致为三种。

  “概括提升”式。即对材料所包含的事理意义,加以概括和提升,努力上升到文化和哲理层面,使之内蕴丰富,便于发挥。以近年来全国卷“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诚信”、“心灵的选择”、“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等为典型代表。

  “就地取材”式。就地取材是个比喻,这种形式的“话题”并不对材料进行概括提升,而是直接把材料列为话题。这些话题本身并不具什么哲理内蕴,材料包孕的意义就是话题的意义,因此,写作者要对材料作一审视,发掘其包含的思想意义。2004年的江苏卷“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湖北卷“买镜”、湖南卷“家庭教育”等话题,即为此例。

  “开门见山”式。没有故事,没有材料,至多是寥寥数语的切入,然后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一步到位,以“_______”为话题。形式上颇似命题作文。但实质上比过去的命题作文更宽泛,更自由。上海卷“杂”、“忙”等话题开了先河。北京卷“转折”、“包容”虽没有明说话题,标之以“以_____为题”的形式,但因为题目本身包容广泛,弹性较大,前面又往往有几句启发性导语,颇具话题作文特征,其实和上海卷话题没有实质性差异,因此我们也将其归入话题作文的一种形式。

  三种模式中,“概括提升”式因问世最早,人们往往视其为话题作文正宗。确实,“概括提升”式话题优势明显。它往往通过概括提升出来的话题,为写作者确定一个思想内核,提供一个思维展开的“磁场”和生发思想的空间,写作者容易联想开去而又不易走题。但此类模式的话题在对材料概括时,似存在一定风险。概括得好,浑然天成,材料是话题的有机铺垫,话题是对材料的自然提升,两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有利于写作者展开联想。而概括不好,则话题和材料之间牵强附会,联系松散,容易形成断裂。而这种断裂给写作者带来的就是思维上的阻隔。

  “就地取材”式话题和材料同源,话题立意需要对材料进行审视,思维空间相对“概括提升”式较为宽泛。2004年此类话题刚问世,曾引起强烈抵制,被一些人视为不合话题作文“规范”,违背命题“技术”,其实无非是和先前的全国卷模式不太一样,责难者似有胶柱鼓瑟之嫌。时至今年,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上海、福建、浙江、湖北、湖南、广东、江苏等都采用了“就地取材”模式。此类话题的成败关键在于选材,可以说成也选材,败也选材。人们赞扬上海卷好,因为选材好。流行文化对中学生的影响,身边事人人熟悉,说影响人人能说,同时又有很大的思想空间。

  “开门见山”式截至去年,仅在上海、北京卷中出现,“杂”、“忙”、“包容”等话题赢来一片叫好声。今年,重庆、江西也用“开门见山”模式,给出了“自嘲”、“脸”的话题,实难恭维,话题自身的内涵、弹性、时代精神、文化底蕴等等都相去甚远。给我们的启示是,话题的选择可谓高深莫测,奥秘无穷。

  如此说来,三种模式并无优劣之分,但各有玄机。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如何从材料中生成恰当话题以及选择怎样的话题,人们的认识还不尽一致。而在笔者看来,这种不一致也和话题的思想含量、思维张力一样,在直接影响话题的品质。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