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高考 > 正文

破解部属高校生源地方化之谜 北京最低上海最高

http://www.sina.com.cn 2006/04/24 11:16  中国青年报

  核心提示

  近几年来,社会上经常出现抨击高考不公平的声音,其所持根据是同一高校在不同地区的录取分数线相差几十分,甚至上百分。

  究其问题的根源,则主要体现在各高校分地区招生计划的编制上。招生来源计划直接
决定了一个地区多少人能接受高等教育,接受何种高校何种专业的教育,关系到考生的切身利益。这些计划是如何编制的?其编制的依据是什么?考虑了哪些因素?为什么会出现部属院校地方化的问题?为解答这些疑问,本报采访了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等8所高等院校。

  进入4月,部属高校纷纷公布了2006年的本科招生计划和章程。

  

北京大学招生计划显示,该校本部计划招收2650人,其中在京招生307人。

  大连理工大学招生计划显示,该校计划招收4660人,其中辽宁生源1780人。

  复旦大学招生计划显示,该校计划招收3300人,其中上海生源1498人。

  华南理工大学招生计划显示,该校计划招收6300人,其中广东生源3378人。

  作为部属院校,为什么高校所在地生源所占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地区,甚至占据大多数?部分部属院校是如何走向生源“地方化”的?

  部属高校地方化程度:北京最低,上海等地最高

  部属高校是直属教育部等部委的高校,按理而言,其招生应该在全国依照大致同等的条件进行,但部属高校早已出现地方化趋势。

  “北京大学不是北京人的大学”、“清华大学是全国人民的清华大学”,各地区中,北京受到的批评最多。但据笔者调查发现,从历年的招生来源计划来看,与其他地区的部属高校相比,北京部属高校在京生源比例非但不是很高,相反却是最低的区域,甚至远远低于全国部属院校本地生源比例的平均水平。

  以北京大学为例,该校本部招生来源计划中,2003年至2006年在京计划招生人数占全国计划总数都在13%以下。同期,清华大学在12%以下,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更在10%左右。

  而同期其他地区的一些部属院校则大大超过了这一比例。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的这一数据都超过了30%,而上海外国语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部分高校则超过了50%。

  一份对全国部属高校2000年至2002年招生计划的分析材料也表明,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本地生源比例全国的平均水平是44.76%。但地区差异明显,东部最高,均值为49.66%;中部次之,均值为40.69%;西部最低,均值为31.93%。就具体地区而言,同期北京的均值为18.98%,是全国最低的区域。但对上海地区8所部属高校的数据分析却发现,该地区3年平均值高达 56.99%。

  对此,首都师范大学招生办主任胡洁认为,北京之所以本地生源比例并不大,是因为在京的部属院校众多,“分散下来也就降低了比例”。

  而备受批评的缘由,则是因为北京拥有北大、清华等大批名校,而这些名校各自每年在京的招生数,往往是几个省计划数之和。胡洁分析:“名校的名额本来就不多,大家都盯着,自然引起了巨大的关注。而且,北京学生与其他地区相比入学门槛较低,也让人很不服气,因此,批评的声音听起来就更尖锐。”

  高校得到地区支持力度越大,受到增加本地生源的压力也越大

  近年来,浙江大学以每年超过60%的本地生源比例,高居部属院校本地生源比例排行榜首位。

  浙江大学本科招生办马英梅老师说:“我们的本地比例是很高,但有其特殊情况,浙大是由4所高校合并而成”。合并前除原浙江大学之外,其他3所高校主要吸纳的是浙江本地生源。

  马英梅表示,合并之前,原浙江大学本地生源的比例在1/3上下。但浙大是浙江省惟一的部属院校,浙江又是高考生源大省,况且浙江经济发达,对高等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非常旺盛,因此对浙大产生了巨大的招生压力。

  马英梅透露,正因为如此,学校跟浙江省之间出现了分歧。浙江省一直要求浙大提高本省的招生比例,而浙大却想逐年减小这一比例。“这让浙江省很生气,对我们意见很大。考虑实际情况,省里的意见完全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也非常体谅。作为浙江省这片土地上的高校,也确实需要为本地区多作贡献”。

  南京大学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该校2004年至2006年的招生计划名额中,江苏生源都占到了50%以上。

  该校本科招生办主任赵鸣表示,部省共建是主要原因。“南京大学是教育部与江苏省部省共建的高校,江苏省给我们的支持很大,由此产生的压力也很大。我们当然愿意在其他生源质量好的省份增加招生名额,但江苏省与我校的共建协议中,有一条就明确要求增加对本地的招生。”

  赵鸣表示,即使达到了现在的比例,江苏省仍然不是很满意,“按照江苏省的要求,比例要超过60%,但我们在尽量控制。不过比例明显减小的话,江苏省肯定会有意见。”

  某高校的招生办主任就表示,今年年初他们接到过所在省的内部文件,明确要求“增加本地招生数量”。

  该主任表示,一所高校得到地区支持力度越大,受到增加本地生源的压力也越大。“东部的高校普遍得到了所在省市区财力、物力的支持,如拨款、拨地等,所以得想方设法增加本地招生规模。而中西部的高校由于地方政府能提供的支持有限,所以受到的压力也小些”。

  此前,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原司长瞿振元曾撰文表示,大家都希望上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高校,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复旦、上海交大等等,所以这些学校招生在全国要有一个合理的地域分布。“一般来讲,这些学校在当地招得多一点,向外地招得少一点。这当然有很多历史的原因,也包括这个学校本身吃这个地方的饭,喝这个地方的水,用这个地方的电,烧这个地方的气,很多因素都千丝万缕。”

  一些高校的招生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也曾反复强调,部属院校有责任为所在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作出贡献。

  不在来源计划之列的生源指标主要流向高校所在地

  各部属院校公布的招生计划在执行中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各高校公布的招生计划中,分地区招生计划相加总数小于计划总数;实际招生人数超过计划总数。

  对于第一种情况,如浙江大学2006年一共计划招收5400人,但是笔者根据该校本科招生网公布的《浙江大学2006年招生计划》统计,全国31个省(区、市)的计划人数相加总计仅为4044人。再如南京大学2006年计划招收3200人,而《南京大学2006年招生计划》公布的人数相加总计为2380人。其他一些高校,情况基本如此,所占比例也大体一致。

  也就是说,许多高校大致有占计划总数1/4规模的生源不会出现在分地区招生计划上。对此马英梅老师解释,这部分生源主要由保送生、艺术特长生、少数民族学生、高校自主招生的学生组成,“这部分生源是不占招生来源计划的”。

  赵鸣也表示,南京大学2006年度招生章程明文规定:“保送生、国防生、第二学士学位生、少数民族预科班、内地新疆班和西藏班、华侨和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的录取按教育部的规定和我校招生办法执行。”这部分生源排除在分地区招生计划之外。

  对于第二种情况,湖南大学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汪卫斌表示,这主要是因为高校有1%的预留计划,用于调节各地统考上线生源的不平衡。

  汪卫斌表示,高考填报志愿总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一个地区的某个分数,按照往年的情况能上某所大学,但由于该年报的人数太多,水涨船高,导致上线人数大大超过了计划,如果不录取太可惜了,所以要用预留的计划来予以调整”。

  但笔者考察部分部属高校的分地区实际招生情况却发现,不在来源计划之列的生源却主要流向了高校所在地区。计划中本地招生数占计划招生总额的比例,总会小于本地实际招生数占实际招生总额的比例,这种情况,在全国各部属高校中是普遍存在的。

  如上海某高校2004年度公布的招生计划总额是1000人左右,计划在上海招生500人,本地生源比例为50%上下。然而,该校2004年在上海实际招生人数却为659人,超出原计划人数的32%。虽然实际招生总数也有所增长,但却使该校实际本地生源比例超过了60%。

  前不久被喻为“破冰之举”的复旦大学高校自主招生试点,计划招收的300人(实际预录290人)都是从上海本地生源中产生的,约占复旦大学2006年度招生人数的10%。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郑方贤在新浪网高考访谈中表示,这些生源也不在复旦大学2006年公布的本科招生来源计划之列。

  部属院校本地生源比例究竟为多少比较合适,对此,几个高校的招生工作人员都提到,在今年年初教育部召开的直属高校招生来源计划编制工作会议上,教育部一官员在公开场合提出的比例是30%左右。 (实习生 叶铁桥 本报记者 吴湘韩)

 [1] [2] [3] [下一页]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