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高考 > 正文

2006年高考语文新大纲解读及名师复习建议

http://www.sina.com.cn 2006/04/30 15:44  北大附中网校

  一、古代诗歌鉴赏

  1.理解诗歌的语句

  如2004年全国乙卷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 兰 花 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试题:这首词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试对此进行分析。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2.考查诗歌的内容

  如2005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试题: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3.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

  写景抒情——

  例:2005年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一首

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即事抒情——

  如2004年全国甲卷题阅读张籍《秋思》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直抒胸臆——

  含蓄委婉——

  例:2005年全国乙卷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比兴象征——

  对比衬托——

  4.考查常识和典故

  如2002年全国题: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国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二、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题A组

  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的特点

  ①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以阅读理解的准确性为命题立意。

  ②阅读的客观性要求明确。命题者紧紧抓住“作者”来发问:作者表达了什么感情?作者为什么这样说?等等。

  ③发问注重思维力度,但主观性题的解答的量并不大,答案常常是寥寥数语,大多以文中信息作为答案用语。观点在作者,答案在文中。保证了结果的客观公正和评分的公平。

  前提: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注意培养五种基本能力。确认语句能力,筛选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把握作者观点能力,推断能力。

  1.准确认定重要语句的确切含义

  确切认定语句的含义,要特别注意文章中各种不同的提法,仔细区别他们的

  不同意义,随时区别各种提法范围的大小,数量的多少,局部或全部,肯定或否

  定,可能还是必然,过去还是现在,或是将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

  [例]从原文看,以下对“植物睡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指植物的叶子为适应外界环境而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B.指含羞草、合欢等植物晚上把叶子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C.指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的晚上把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D.指豆科植物和捕蝇草等所有具有的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2.信息转换能力

  转换,就是指换一种说法。各类文章阅读试题中常常有换一种说法的手段。有时说法不同,意思却相近;有时说法相近,意思却迥异。如

  [例]阅读材料:随着温度的降低,非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明显降低,从而使心脏的舒张越来越困难,最后导致死亡;而此时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则完全与此相反。

  试题选项:随着温度的降低,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也相应提高。

  [例] 2005年辽宁卷

  A.事实表明,一切新的探索最终不是怡人之美,便是悲怆之美。

  原文:不过,从美的观点来看,怡人的美和悲怆的荚同样动人,同样有追求的价值。

  B.重大科学成就和重大艺术成就的差异就在于前者不能给人们带来慰藉。

  原文:也许科学和艺术在一点上有很大的差异,那就是,重大的艺术成就总是给人们带来慰藉,而重大的科学成就则并非必定如此。

  C.宇宙从混乱状态中诞生,也必将走向一个混乱的结局。

  原文:宇宙本身就是从混乱中诞生,也可能最终走向一个混乱的结局。

  D.人类未知的领域十分广阔,可以设想,人们的美学观也会得以继续发展。

  原文:应当充分地认识到一个事实,就是我们解决的问题远没有我们发现的问题多,我们驰骋过的领域远没我们未曾涉足的领域大,这就是今后艺术和科学继续发现的根据,也是今后人们美学观要继续发展的道理。

  3.分析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从信息之间的关系看,大体有以下几种:

  解说证明与被解说证明关系,总说和分说关系,原因与结果关系,本原与转进关系,照应与被照应关系,替代与被替代关系等,阅读时必须加以关注。

  [例] 通观全文,准确说明蓝蝶翅膀独特的光学性能(不超过20个字)

  解答此题,先要仔细阅读原文:

  亚马孙丛林中的雄性蓝蝶带有彩虹般的蓝色光辉,半公里外就能看到。其光辉如此强烈,有的竟能反射70 %的蓝色光线,远远超过蓝色涂料的反射率。蓝蝶耀眼的光辉,原是一种警号,使别的雄性蓝蝶在远处就能知所趋避。蓝光越强,示警作用越显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亿万年的自然选择,使亚马孙蓝蝶翅膀有了如此奇妙的性能。

  这种性能,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被人发现,但其奥秘直到最近才被揭开。原来蓝蝶翅膀上覆盖着许多微小鳞片(就是触摸蝴蝶翅膀时会沾手的粉),其表面有许多平行的脊状突起物。观察脊的截面,会发现其中包含着许多平行排列的羽状物。“羽毛”的主干两边生出若干分支,分支的长度沿主干从根到梢逐渐变短,其结构类似于人造的多层介质反射镜。人造多层介质反射镜的反射光有很强的方向性:对接近垂直入射的单色光线反射率极高,但对斜入射光线的反射率很低。令科学家们大吃一惊的是:蓝蝶翅膀的反光却是广角的,可以在很大范围内看到。这种奇妙性能缘于那些羽状物的分支并非完全位于同一平面内,而是各具略为不同的倾斜角,使反光的视角大为增加。蓝蝶的翅膀还具有颜色选择性。其现状物的尺寸恰好能增强蓝光的反射,而且其分支越多,反光就越强。一种仅有6到8个分支的蓝蝶翅膀,仍比蓝色涂料的反光率高出一倍以上。蓝蝶翅膀的反射光颜色随不同的视角略有变化,从蓝色到紫色,一直延伸到人眼看不见但蓝蝶能看见的紫外线。

  4.归纳文章要点,把握作者观点的能力。

  理解词语、把握句子、辨析信息,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掌握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这类题的范围往往涉及全篇,所以比较复杂,难度系数也较大。

  阅读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弄清作者说的是什么。考试的重点也就应运而出。作者对所写对象的形状、性质、状态、范围、对人类的利害等都是阅读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还要求用概括与归纳的方法,把握作者的观点。这类题的范围往往涉及全篇,所以比较复杂,有时难度系数也较大。

  [例]如2004年全国卷第9题: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白鹤梁平时都隐没在水中,每年在长江枯水期才露出水面一次。

  B.白鹤梁上的石鱼和题刻不但出自历代名家之手,而且是珍贵的水文资料。

  C.直到三峡工程开工的时候,白鹤梁上的石鱼和题刻保存得还算完好。

  D.“就地淤埋,岸边复制”也是保护白鹤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

  5.根据文意推断的能力

  所谓推断,就是指根据某一事物的过去和现在,去推测和断定其未来的发展和变化。高考现代文阅读常常把考点设置于此。如

  [例]阅读材料:2004年浙江卷: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外伤或感染而释放的自身隐蔽抗原可以诱发超敏反应。

    B.在健康人中,青年人自身抗体出现的频率比老年人低。

    C.一般说来,患自身免疫病的男性比女性少。

    D.自身免疫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仍属不治之症。

  [例]2005年全国卷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自然屏障的中条山成功地阻隔了商人的入侵,护卫着夏人的安全。

  B.相对而言,历史地理学界对“人河关系”的研究较为深入,取得了一定成果。

  C.晋人向南翻越中条,不仅具有改朝换代的政治意义,也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

  D.历史文献中关于“夏墟”和“有夏之居”的记载,说明夏族发祥于汾运盆地。

  第7题,答案为B。考查推断能力。从第2段末尾可以推出C项。

  第2段:地理学强调“人地关系”,夏族与中条的“人山关系”也应当具有独特的内容。已有考古学家撰文,讨论中条山脉在资源上如何支持了夏族的兴旺。至少,中条山有丰富的铜矿,中部北侧又有巨大的盐池。历史地理学家关于河流哺育古代文明的论述已经很多,而山脉如何对文明做出贡献尚缺乏讨论。

  (二)现代文阅读(B组)

  现代文阅读需要具有较强能力和灵活多变的技巧,更需要在一切课内外阅读活动中加以训练和培养。如怎样理解词语在句中的含义,怎样抓住文中重要的语句,怎样辨别并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怎样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怎样对文章的内容作出阐释,怎样分析、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怎样分析阅读材料的结构、层次、表现形式,怎样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作初步的评价和鉴赏等等。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好了,社科文阅读才可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1.把握文章重要语句

  [例] 2005年全国丙卷第14题

  阅读材料:

  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的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的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的远引了。

  题目:“我要尽力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的“吞咽”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例] 2004年北京第20题

  阅读材料

  俄罗斯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内有个“普希金之家”,是珍藏俄国古典文学大师们遗物的小型博物馆。在这里我大吃一惊:原来我所崇敬的那些文学大师,几乎都能画一手好画。此前,我只知道普希金喜欢画画,这次却看到莱蒙托夫、果戈里,屠格涅夫、茹科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人的手笔!但这些画在普希金之家并不作为一种纯粹的艺术作品,而作为作家的遗物,和大师们的书桌、文具、手杖、眼镜、外衣、怀表和水杯摆在一起。//它们被当作作家生命气息的载体——而不是心灵欲望的载体,只是从属于文学,并没有自己独立的身份与价值。

  只承认你一种最突出的才能,其他才能只作为附属品。作家的绘画,只被当做研究作家心理与性格的一种素材,而不作为艺术品对待。这实在有些不公平!

  题目:第1段末有两个画横线的短语,请解释它们在文中的含义。

  ① 生命气息的载体 ② 心灵欲望的载体

  [例] 2004年全国丙卷

  阅读材料:

  ……

  四围都是哀声,似乎有万斤重闸压着不能呼吸,烛光照看你的遗容,使渺小的我不敢抬起头来。和珍!谁都称你作烈士,谁都赞扬你死的光荣,然而我只痛恨,只伤心,这黑暗崎岖的旅途谁来导领?多少伟大的工程凭谁来完成?况且家中尚有未终养的老母,未成年的弱弟,等你培植,待你孝养。

  ……

  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

  和珍,梦!噩梦!想不到最短时期中,匆匆草草了结了你的一生!然而我们不幸的生存者,连这都不能得到,依然供豺狼虫豸残杀,还不知死在何日?又有谁来痛哭凭吊齿残下的我们?

  题目: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而本文写道:“沉默是最深的悲哀,此后你便赠给我永久的沉默。”试比较这两段话的含意。

  2.筛选信息、把握作者观点和文章内容

  现代文阅读中,筛选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一篇文章中有许多重要的信息,但某些社科文的信息不可能如同一些科技类文章那样一是一,二是二,信息之间常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因此要想获取信息,首先得学会筛选。同时,也要弄清信息之间的各种关系,如并列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假设关系、解说关系、总分关系等。

  试题:“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请简要概括作者深爱海棠的原因。

  原文: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惟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

    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

    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试题: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长时间地盼春寻春,为什么最后却对“只有一日的春光”深感满意?

  (2)作者在“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这里的“遗憾”指的是什么?

  [例]2005年山东卷

  题目:概括说明文章第6、7、8自然段写的是人类通过哪几个方面寻根溯源?

  潮 源

  ⑥曾经在一个宴会里,听一个朋友高谈她游访俄过,为一个俄国老太太带回一份礼物的情谊。她在俄国买到这份小礼物后,用一张日常俄文旧报包裹起来,回到美国后,送到俄国老太太的手中。八十高龄的俄裔老妇人,一眼看到数十年也不曾见到的俄文报页,礼物尚未见到,先哽咽啜泣起来。俄文报对她而言,代表的是乡土信息,冲击着他命脉中的文化根源,封装了数十年的乡愁,一下子崩溃泛滥起来。

  ⑦我自己也有过那样一种感情泛滥的经历。那年,在重庆乘船渡三峡去宜昌。汽笛鸣起,船起碇开航了。船速渐紧,但见山城倒驰,青山后移,江风呼啸中,历史山川,浮尘眼底。一时,诗的长江,地理教科书的长江,民族文化的长江,全都在血脉中汇流。那样一种浑融浩阔的情感,将我淹没。我伏在船栏上,久久哽咽,不能自已。那一刻,我是长江,我是中国,我是那鲑鱼,越万里河海关山,回归了本源。

  ⑧有一个朋友,去大陆旅游,游山玩水,看古迹,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触。他很奇怪自己的冷漠。直到有一天,他在故乡一座花园中,沿一条石径独行,踩着折转处一道月门时,一阵桂花香,隐约扑鼻。忽然间,他双眼含泪。当年,桂子飘香的季节,老祖父,肥蟹一碟,老酒一壶,灯下独酌。幼小的他,站在桌边,踮起脚,为祖父斟酒,听祖父说些掌故。海外数十年汲汲,他不乏物质上的丰盈,事业上的成绩,就是无法体验什么是满足与宁静。故园小径,一阵桂香,勾起儿时往事,勾起文化的失落感。

  3.把握文章表现手法

  表达技巧包括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表达方式等方面。对表达技巧的理解和评价,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鉴赏和评价能力。

  [例] 2000年全国卷

  试题:这篇散文中,①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②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试题:最后一段写道:“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长城!”

  (1)这段文字与倒数第三段的关系是什么?

  (2)联系全文看,这段文字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试题: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从“黄云间的归鸿”联想到“昭君出塞的老路”和“苏武牧羊的北海”,借飞鸿作为悠悠岁月的见证,从描写眼前的实景转向对历史的回顾。

  B.作者借“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代指阵亡的将土,更加重了回顾历史时的凄婉的色彩。

  C.“却又使历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万寿元疆”,这里作者用的是反语,是对闭关锁国政策辛辣的讽刺。

  D.“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归来了”,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历代封建王朝和亲政策每每遭受失败的痛惜和反思。

  E.文中描写一位风姿潇洒的外宾登上烽火台后喜不自禁的细节,主要是为了表达作者自己内心的喜悦。

  [例] 2004年全国题

  题目:阅读《大地山河》茅盾

  试题:本文主要分三幅画面来写河、写高原、写雪,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

  试题: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与《白杨礼赞》在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上一脉相承,都是借景抒情,讴歌陕北解放区的新气象,讴歌北方人民的斗争精神和坚强意志。

  B.作者对江南水乡风貌和西北地区河流在浅水季节的形态的渲染铺陈,是为了更有力地突出夏季涨水时的气势,以秀美涓细来反衬壮阔雄浑。

  C.作者对延水夏季涨水将一块几万斤重的大石头冲走十多丈远的描写,虽只有短短两行,却有摄人心魄的力量,真实地写出了西北河流的威风。

  D.作者巧用古代名句,善造意境。意境的营造和名句的妙用自然和谐、相得益彰,使人读后能获得“文中有画,画中有文”的美感,韵味无穷。

  E.本文叙述明晰而善于变化,文字凝练而富有诗情画意。作者一反委婉含蓄的手法,以浓郁的情思和直抒胸臆的表达来加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答( )( )

  [例]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重现的西藏(节选)

  ①在这以前,我听过许多有关西藏的音乐。最早是才旦卓玛的歌,民歌似的唱法中融入了太多欢快明亮的色调,表达的是对新生活的热情赞美,对藏民族最本质的宗教和精神生活未有更多的关注。后来我在西藏听到了真正的民歌。那是在边陲亚东,我因搬运设备而爬上了一座高耸的山峰。在它陡峭的山崖上,我坐在一个突兀的大石头上休息,下面是沟壑深涧,对面群山莽莽,远处的山峰被白云遮蔽,云天相接,一片白茫茫。那辽阔、深远、苍凉让我几乎不能呼吸。就在那霞云渐褪暮色四合的时候,一阵野性十足的歌声破空而来:

  “说给情人的话,已刻在石头上;急风暴雨三千年,花纹也不会变样。”

  ②金属般的歌声打着颤声,像起风时地上卷起的沙柱,螺旋似的翻卷伸延在一片苍茫之上。我感到内心一阵震动,止不住流下了泪水。西藏的民歌为什么大异于别的民族呢?我想,在西藏那辽阔、深远、苍茫和凄美的大背景上,也只有这样野性的抒发,才能让你渺小而实在的生命显示出不朽的卓然存在;让你在尘世与寒冷的风里,把握住生命的温热,让你懂得珍视与热爱。

  ③与才旦卓玛,以及后来的李娜的《青藏高原》相比,西藏的民歌就像未规整过的荒原,是生命自然的表述。《青藏高原》则是长着青稞的土地,有了艺术的修饰。只有《 阿姐鼓》是土地上长出的一棵伸向天堂的树,充满神性的暗示。我从未像听《阿姐鼓》那样获得了这般丰富的画面感觉,也未曾有这样对西藏最全面最神似的把握。

  ④低缓的叙述之后,仿佛禁不住内心的触痛,音调经历了漫长的回旋婉转像鹰一样陡然飞升,直插云霄,仿佛脱掉苦难肉身的灵魂,渴望升入天堂。然而,因为太想念酥油茶的浓香,太想念没有阴影的家园,太想念人们整夜燃着酥油灯,保持屋的明亮,太想念处处村落中弥漫的祥和、宁静和怡然,高入天际的吟唱又如缓缓飞行的大鸟,悄悄降落在村落之中,看见家家户户的风铃摇晃并发出悦耳的声音,凝视那一盏盏终夜不熄灭的灯,任月光撒落身旁,心中不禁涌起阵阵的欢欣。于是,歌声舒缓温柔、满怀爱意地抚摸着大地,轻轻地向我述说,于是在这样的夜里,我听见了孩童的嬉戏声,听见了喇嘛在晨曦中的颂经声,高岭上拂过的风声……

  ⑤我常常听不清她唱的汉语还是藏文,不知她唱的是什么,但我就像那位感动得泪流满面的西方女孩一样,已完全理解听懂了她的吟唱。正应了音乐是没有国界的那句老话,所以,《阿姐鼓》才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张真正在全球五十六个国家同步发行的中文唱片,在同一时间感动了世界。

  ⑥普鲁斯特说:“惟一幸福的岁月是失去的岁月,惟一真实的乐园是失去的乐园。”西藏,无疑是我的乐园之一,我像每一个曾经踏上过这片领地的人一样,已把它当成了精神与情感的双重家园而为它魂牵梦绕;也像每一个离去者,有一个精神的结,从离去的那一刻起就总梦想着有一天,能再一次重返这片神奇的土地。然而,无论我们怎样地努力,也永远回不到过去了。天空、草原、道路和岁月一样转瞬即逝,即使我们陡然回到曾经喜爱的地方,我们也不可能重睹它们:因为它们不光是位于空间中,而且是处在时间里。因为重游旧地的人不再是那个曾以自己的热情装点那个地方的少年。我们拥有的是不能忘却的记忆,只期待着在与过去相同的气息里,失去的乐园在我们的生活中显现出来,重新照亮我们的生活。在那些幽闭的日子里,音乐里的西藏给我带来了宁静和幸福。

  试题:

  (1)第一段中说的“野性十足的歌声”是指

  的歌声。

  (2)文中说:“《青藏高原》则是长着青稞的土地”,“《 阿姐鼓》是土地上长出的一棵伸向天堂的树”这两个比喻的含义是什么?

  (3)引用普鲁斯特的话,说:“惟一幸福的岁月是失去的岁月,惟一真实的乐园是失去的乐园。”在文章中是为了说明什么?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

  A. 作者认为西藏音乐的特色是对藏民族最本质的宗教和精神生活有更多的关注

  B. 文章第五段是对西藏“野性十足”的《青藏高原》这首乐曲的具体诠释。

  C. 听不懂歌手唱什么,却“已完全理解听懂了她的吟唱”的原因是因为藏族音乐的魅力,已远远超出了民族的界限。

  D. 西藏民歌所寄予的理念与精神的象征会让人们得到一种向上的力量,会帮助你解决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E. 最后一段表示,过去曾听到的美妙音乐在现实中不会重现,只有亲临其境才可能获得新的解析。

  三、作文

  1.审题和立意

  全国乙卷:以“位置和价值”为话题

  [例文]话题: 如梅在雪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你见过在雪中盛开的梅花吗?群芳鲜妍中,只有她,没有春日暖薰的空气,没有群蜂热闹的顾盼,在素雪晶莹中,在风刀霜剑里,傲然而孤独地开放着。无法为春天增色,似乎是作为花儿不该有的寂寞。错过了漫天的芳华,难道这冷寂的位置,表明她难以拥有花的价值了吗?

  梅花只是无声地兀自站立在那里,用千百年来诗人异彩纷呈的吟诵,作出了回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那种在凌厉寒风中兀然怒放的火红与馨香,给了多少凄凉的心灵以慰藉,给了多少彷徨的灵魂以振奋的动力与勇气。“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没有阳光温暖的照耀和细雨绵密的润泽,又有什么关系?这千里一色的银装素裹,是最能赋予我美丽的背景,这朔风清寒,给了我举世无双的价值。

  大千世界,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属于自己的价值,是件幸福的事,但并不容易。在其位而不谋其政者比比皆是,有时别人眼中显要的位置,倒教人走向心灵的迷失。曾在报上读到一则故事:一个颇有文才的女性,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看上去颇为幸福的家庭。然而日子久了,曾写出畅销小说和优美散文的笔,在空虚循环的日子里滞涩,她惊恐地发现丰满的精神家园正走向荒芜。于是国企的工作不要了,与她相敬如宾但在时间里耗尽了激情的丈夫也离她而去,她义无反顾地走了,寻找新的位置,一心要激活生命里潜在的价值。客居异乡的日子是凄苦的,在我怅然地放下报纸的时候,也许她依然处在漂泊不定中。也许她原来的位置正躲在暗处笑话她。而我,纵然没有她决然相弃的勇气,也要为她做出的选择击节赞赏。只有在恰当的位置上,人生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找寻适合自己的位置,就像从茫茫人海中寻觅知音,纵然路途险远,脚步也不该有半点迟疑。

  在“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我们看到了徐本禹泪流满面,看到了袁隆平永远质朴的气质。我不禁想到,他们身上究竟什么地方打动了我们?保送研究生徐本禹埋头乡村小学,或许有人会质疑他的价值是否真的符合其位,他用全国人民对农村教育的空前关注做出了回答。而袁隆平登上世界农业科技之巅后,依旧躬耕陇野的身影,给我们的启示又何止万千。

  选择属于你的位置,在快乐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梅在雪,归我所属,乐我生命。

  北京以“说‘安’”为题材

  考场作文:[例文1]

  说“安”

  提起“安”字,你多半会看到国人微笑的脸,是啊,有谁不喜欢“安”呢,“安”就代表了稳定,代表了幸福,至少,国人多是如此看的。

  这时想起了一个王朝的都城——长安。这座都城,古老却蓬勃,清淡而辉煌,它是大唐历史的见证,它有着动听的寓意——“长治久安”。在我看来历史不外乎乱世及治世,因此以治而安,安而成功,在这个“长治久安”的都城中,唐王朝的统治者实现了一统天下的大业,成就了大唐在历史中的盛世,缔造了中国在世界的辉煌。而长安,仍然是静静地矗立,即使它有当时的繁华,纵然在百年的历史中也有过动荡,它仍矗立着,宠辱不惊,因为它的名字中充满了人们的希冀——“长治久安”,因而我们说,“安”字绝妙。

  人们希望获得“安”,历代的统治者也在努力制造一个“安”的局面。

  然而,真是“安”吗?为何我耳边总在回响着屈原哀怨的绝唱,“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求什么呢?求君主的圣明,求百姓的福祉,求国家之“安”。为何我脑海中总是浮现出一位僵卧孤村的老者,那是陆游在吟诗吧,虽然“镜中衰鬓已先斑”,却仍挣扎着,“尚思为国戍轮台”,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至死仍盼望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而他不知道,宋王朝的统治者只求一隅之“安”,在那风景如画的临安,哈,恰又是一个“安”字,只可惜是“临时安定”。

  那个在不安中求安的宋朝啊,悲凄的宋朝有易安居士携所有家当追随朝廷,而最后也只得叹一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只是那执政者不是“人杰”,更不会,也不愿做“鬼雄”,他只愿在风雨飘摇中“一晌贪欢”,莫“辜负了窗前月明”就好。

  于是我感叹,从古到今,国人一直在追求“安”,可能真如鲁迅先生所述,即使只是做奴隶吧,只要有安定的环境,那也是万幸了,所以我们一直坚信“跟着安定走,幸福向你招手”吗?所以我们可以抛弃土地,抛弃尊严吗?所以在动荡的晚清,我们签下了那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吗?

  不要因为“安”而丧失了我们中国民族的气节,我们喜爱“安”,然而我们也要提防“安”,不要因一晌贪“安”,而蒙敝了双眼。想吾泱泱大国,几千年基业,定要将“安”字慎选。

  2. 怎样储备和选择材料

  (1)从生活中观察、体验

  握住别人垂下的藤索(片断)

  回到教室,夜的翅膀已经覆盖了大地,老师拿着一支蜡烛走过来,我第一次发现原来她的笑容是那样的甜蜜,就像咖啡一样。刹那,我的空间像是被击碎了些什么。她坐下来给我讲了许多。她告诉我扔掉那个所谓的光环才能融入集体,感受大家对你的爱,何必非要强装起一副自强自立的神态而拒人于千里之外,有时候相信自己或许是自负的错觉。

  那夜无眠,我懂得了自己的疲惫忧伤,不得不承认是自己陷自己于暗无天日的洞穴之中,恰恰是老师垂下的一根藤索解救了自己。

  我的心路历程告诉我:有时在自己挖破手指也攀援不出的洞穴中,别人垂下的枯藤或许就是你的救命稻草。握住它吧!

  (2)从媒体上收集、整理材料

  《包容》(片断)

  昨天——6月6日,是诺曼底登陆60周年的纪念日,法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法国总统希拉克不仅邀请了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等盟国元首,还盛情邀请了德国总理施罗德——这位敌对国家的元首。

  难道法国人民忘却了德国纳粹在二战期间的种种罪行了吗?没有!绝对没有!但是他们学会了一个词——包容。

  战争和苦难都是过去的事了,错误也不是现在的德国总理和人民犯下的。难道法国要继续和德国仇视吗?难道法国还要反过来与德国一拼高下、一雪国耻吗?法国人民没有这样做。

  没有人认为法国人懦弱,更没有人认为法国人忘记了国耻,相反,法国人民给人的印象是心胸宽广,勇敢地包容他人的错误。

  德国总理勃兰特、施罗德们呢?

  他们没有犯任何错误,但他却承受着许多本不属于他们的骂名,他们曾在公众场合下跪,一次次向全世界表达深切的歉意。

  同样,没有人认为他们失去了尊严。在我眼中,他们是最勇敢的人,他们包容了向他袭来的一切。

  法国人民示威游行不是不欢迎施罗德,而是不欢迎发动战争的布什!跪下的德国总理不是比站着的日本首相更高大吗?

  包容不是软弱,更不可耻,包容是一种勇敢,包容在尊重他人时也让自己得到尊敬!

  (3)在读书时积累素材

  请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例文] 别人的风景你的梦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很喜欢卞之琳的这首小诗,隽永而深刻。有一种悠悠情思引人遐想。简单的文字,如工笔描绘出的一幅画,细腻而自然。

  明月装饰着你的窗子,而你却装饰了别人的梦。一扇窗子,一座小桥,一轮明月。桥上的你,楼上的别人,天上的明月,都为对方营造了美好的氛围。如若缺少一方,还有这幅动人的画卷么?

  有一种犀鸟,它的身形很小,专门停在犀牛的背上为犀牛找皮肤缝隙间的寄生虫,它既可以以虫为食,又可以让犀牛来保护自己。而犀牛呢,它既可以减少皮肤里的寄生虫,又可以凭借小犀鸟灵敏的感觉来获知临近的危险。多么聪明的“一对”啊!他们都各有缺点和特长,却知道如何来和他人合作,实现共赢。//

  人们也如此。一个人总在不停地点缀别人的风景,别人也总在装饰你的梦。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是不会体会享受到如此况味的。

  恰如绿叶和红花,没有绿叶的衬托,红花就不会显得娇艳动人,同样,没有红花的映衬,也没有绿叶的青葱可爱。当它们在一起的时候,才有了枝头、河畔的那一份份美丽。//地狱里的人,围着大锅,每人手执自己的长勺给自己取汤,因为勺柄太长而无法将汤送到自己嘴里,于是怨气一片。还是同样的大锅,还是同样的长勺,人们相互舀汤送到对方的嘴里,每个人都吃的很饱,笑声朗朗,幸福而快乐,而这就是天堂。

  其实天堂和地狱相隔的并不遥远。不是为别人,而仅仅是为自己,此谓地狱;不仅仅为自己,更为别人,通过互助来共生双赢,此谓之天堂。走出小我,寻找到双赢,你也就从地狱走到了天堂。

  记着,只有你装饰了别人的风景,别人才会装饰你的梦;你若想要别人来装饰你的梦,那么你要学会去装饰别人的风景。因为,这世界,本就是和谐的一体,双赢的存在。

  (4)从课本中寻找亮点

  (5)能综合使用新旧材料的一定能的高分。

  4.作文怎样表现个性特点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