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高考 > 正文

心理专家建议高考生:给自己划条成功的底线

http://www.sina.com.cn 2006/05/12 11:01  黑龙江日报

心理专家建议高考生:给自己划条成功的底线
受访嘉宾:哈尔滨曲伟杰心理学校校长曲伟杰。

  复习过程就是积累自信的过程

  记者:面对激烈的竞争,许多考生感到信心不足,进而悲观绝望,严重影响了复习和考试。比如有一个考生说,我之所以害怕考试是因为我极度地不自信,怎样才能使我树立信心呢?

  曲伟杰: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自信不是产生于在干一件事之前先相信,而是产生于努力的过程。因此我建议考生把复习的过程作为积累自信的过程。学习到了知识,感觉到有收获,信心就会慢慢产生。然后,把参加考试作为体验自信的过程,甚至把承受、体验挫折和失败也当作产生自信的过程。与其在复习阶段就先要自信,不如带着不自信去复习、去应考。在考试结束后,再去提炼自信,为下一次学习收获自信。自信不等于有把握,我特别欣赏这样一种观点:自信是相信努力就不会白费。

  记者:有许多同学本来学习是很好的,但因为一两次模拟考试成绩不好,平时不如他的同学超过了他,就失去了自信,遇到这种问题该怎么办?

  曲伟杰:可以说,这些同学以前的“自信”是一种带有泡沫的自信,是建立在“别人不如我”基础上的。也就是说他的自信不是建立在自身努力基础上的,而是建立在参照别人的基础上的。历届高考遭受打击最大的多为信心过足的,太足的“太”后来变成了淘汰的“汰”。与其过多讨论信心问题,不如把时间多留给考试本身。

  学习只是成长的线索之一

  记者:一位考生曾说,我感觉压力很大,如果落榜了,实在对不起父母,因此我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还有几十天就要考试了,我反而看不进去书、听不进去课,有时还想离家出走。对此有什么好办法吗?

  曲伟杰:这种烦躁、焦灼的心理是正常的。他焦虑的一个重要来源是亲子关系。他在语言上说非常爱自己的父母,怕对不起自己的父母。在这种爱与怕当中不难发现他们的亲子关系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个问题表现在他的父母,对他的学习考试过度投入,使孩子产生一种错觉,父母最爱的是我的考试结果,而不是我本身。

  记者:那么,我们能不能说关心学习成绩的父母都是不爱孩子的呢?

  曲伟杰:这当然不对。其实,他们是在学习的压力下,使爱的关系变形了,爱的重点错位了。爱一个孩子,就应该帮助他生产出健康的快乐心情,而你提到的父母只是单纯地把爱体现在关注孩子学习结果上了,学习只是孩子成长的一条线索,而不是孩子成长的河流。

  记者:解决这些问题,您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吗?

  曲伟杰:父母应该对孩子正面表达自己的全部想法、对考试的态度。要告诉孩子,当真的考不好时,最后能接纳他的,还是父母。只有把这个道理给孩子讲清,才能起到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另外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是,要与孩子一起策划退路,第一志愿实现不了,就实现第二志愿,第二志愿实现不了就实现第三志愿,第三志愿实现不了就服从分配。如果全落空了,不妨明年再试一次,亦或干脆放弃高考。

  记者:那么,对考生本身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吗?

  曲伟杰:建议孩子对考前的焦躁心情,采取容纳心态。相信只要把行为稳定到正常的应考状态就不会出问题。最终这种烦躁的情绪会随着坚定的学习步伐、考试步伐一一化解。同时要理解父母,他们的一切语言和行为都是为了孩子好。

  调节情绪要做到“管身不管心

  记者:有许多考生说,一到模拟考试就感到心情非常烦,脑子非常乱,错题非常多,怎么办?

  曲伟杰:我们提出的调节策略是“管身不管心”。心看不见摸不着,身却看得见,管得好。在答题过程中,不论心里想什么,都要忠实地跟着试卷走,把烦躁当作考场外的清风细雨或鸟叫蛙鸣。过度紧张要学会快速放松。这包括把纸笔放下,闭目沉思十几秒,想象双肩放下包袱,体验如释重负的感觉。紧张到心慌笔乱以致于不能写字时,要让紧张的肌肉尽可能地紧张到极点,相信物极必反,紧极必松。放松到能正常涂卡就相当棒。预防的措施是,如果曾经有因紧张而考试失利的先例,应考虑到心理咨询、治疗、训练机构进行考试脱敏训练。

  “不紧张”是一种假象和掩饰

  记者:也有一些考生与过度紧张的考生恰恰相反,作息时间没规律,复习抓得也不紧,对考试结果也说不在意,这是什么问题?

  曲伟杰:如果进一步与这样的考生交谈,你就会发现他们还是非常担心考不好的。他只是在想:“我万一考不好,怎么交待?现在大家都觉得我不在意,所以考的好坏也就无所谓了。其实他这是对紧张心态的掩饰。掩饰不能解决问题,不仅影响学习,而且考试时照紧张不误。考试之前过于放松,就意味着精气神是散的,而不是所谓的心理素质好。

  记者:有的学生说,几次模拟考试我都特别放松,有什么办法让我紧张起来吗?

  曲伟杰:我的建议是这样的,真正上了考场就像战士真的上了战场,战士就把枪口对准敌人,考生就把笔尖对准试卷,稳、准、快地把题答好才是硬道理。慢慢悠悠,思维太慢,反应的是一种生活和学习的态度,是缺少角色意识的表现。还有一种紧张不起来,是因为实力不足,想提速提不起来,这时需要解决的不是紧迫感问题,而是在于两个方面,第一,考前几十天,步步为营地夯实知识基础,考中一字接一字,一题接一题,一页接一页地前进,要求自己的行为像特快列车,该停时停,该启动时启动,忽略感觉,咬住目标。

  记者:一考生问,每天吃完晚饭,一看表19:50,就想20:10开始写作业,到了20:10,又想20:30开始写作业,就这样,时间一直拖下去,白白浪费了,该如何克服呢?

  曲伟杰:建议他与其“掐整点,不如抓住前半拍”,要奖赏自己的学习行为,不再奖赏自己的学习想法。表面上看,他心中存在的是整点与不整点的斗争,实质上是想和做的较量。如果能到点就开始学习,那么就完成了一种人生活法的转变。他没有意识到学习不是使自己疲劳的原因,拖沓才是使自己疲劳的原因。

  将家庭营造成孩子的着陆地

  记者:一位家长说,孩子成绩达不到家长要求时,常常毫不犹豫地撒谎,撒谎时平静地和说真话一样,该如何校正孩子的行为呢?

  曲伟杰: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朋友,当孩子出错时也能原谅他,让孩子感觉到有充分的改正机会,那么撒谎就失去了必要性。要逐步地把学习调整为孩子的事情,而不是家长的事情。

  记者:怎样才能让学习成为孩子自己的事情呢?

  曲伟杰:目标让孩子自己定,计划让孩子自己写。计划落实,目标达到时家长与孩子共同庆祝。通过学习主体的转变,让孩子成为一个乐观的,为自己的前途而奋斗的人,而不是完成家长使命的苦役。(苑望 文/摄 本报记者:王敏学)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