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高考 > 正文

高考前有三忌:心浮气躁顾此失彼自寻烦恼

http://www.sina.com.cn 2006/05/17 14:48  《北京考试报》

  北京顺义区牛栏山一中教师 郭振国

  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考生的成绩忽高忽低,大起大落,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的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对于每一位考生来讲,高考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的竞争,也是心理素质的较量,不能只重视考生智力因素,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用“平常心”备考

  在第七届东洋证券杯世界围棋赛上,韩国“棋坛奇才”李昌镐两次说到比赛要有“平常心”。“平常心”就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我们的考生中,有的每临大考有精气,精神特别兴奋,情绪饱满,思维活跃,在高考期间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只有这样才能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并且才有可能“超水平发挥”,相反,有的考生每临大考就“怯场”,紧张不安,情绪波动,食欲不振,烦躁失眠。临考时精神状态跌至“低谷”不能充分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

  有这样一位学生,他已经是第三次复读了。出于各方面的压力,每逢大考他就十分紧张,浑身发抖,手脚冰凉,开考后半小时写不了字,平时成绩应该在重点线以上,但每次大考距离二本也有点距离。他自己说:“一到考前就失去信心,平时会做的题到时也做不出来,有时晚上做梦都是这些。”我发现他平时向老师提出的问题竟是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有的非常简单的问题,到他那里也变得复杂了。对于这样的考生,要重点加强心理辅导,消除他的紧张情绪,增强他的自信心。同时我们发现这样的考生是内向型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对他提出些具体的要求,例如:听听音乐,参加一些体育锻炼,经过调整,那年他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高考前有“三忌”

  一忌心浮气躁,自己乱了阵脚。要以平常心对待每一次考试,有些考生一见到试卷就急于看大题,看难题(通常都排在后面)。例如考语文先看作文如果题型陌生,一时毫无头绪,就会乱了方寸,心里受到干扰和影响。面对试卷应当心平气顺从头开始,逐一解答,始终保持良好心态,保持最佳的状态。

  二忌顾此失彼,粗心大意。遇到难题不心慌,遇到简单的题不马虎,有的考生担心考试时间不够,只顾答题速度,对一些似是而非的答案,不做更深一层考虑,凭感觉猜题,考后自我感觉良好,结果都与实际考分相距甚远,尤其是试卷上的标准化试题,诱惑性较大,一粗心就容易错。有的考生解题不分难易,在难题上耗时太多,以至终场时一些比较容易的题目也没有时间去完成。

  三忌自寻烦恼,自添压力。有的考生每考完一科后,总是互相对答案,一看自己的答案跟其他同学的答案对不上,就认为自己错了,这样势必会引起思想上的波动,影响以后的考试情绪,我们应该让学生做到“考一门,丢一门”,考好、考坏全都是过去的事,不要再放在心上,应该集中精力,考好后面的科目。如果遇到一门科目的题目过难。要有一种“共难共易”的想法,千万不能自寻烦恼、自添压力。

  身安体健进考场

  在每年的高考期间,总会出现一些考生身体欠佳,适应环境能力较差等情况。有的考生甚至头昏脑胀,食欲不振,失眠紧张。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考前紧张复习,有些考生的家长报有“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想法,在考前还要求孩子埋头复习,甚至还要挑灯夜战。事实上,考前数天内,最要紧的是调养身体,以逸待劳,保持最佳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俗话说,弦紧必断,箍紧必散,考前过度紧张,缺少休息和睡眠,效果往往适得其反。教师应当说服考生和家长,考前要求考生以休息为主,游一游校园、散散步、听听音乐、唱唱歌,增加一些睡眠时间和锻炼。有一位重点大学的学生在一篇文章中说,在高考前一天,学校组织全体考生在一起收听、欣赏世界名曲,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身心完全放松,紧张焦虑的情绪一扫而空,在高考中发挥最好的水平。二是考前饮食卫生不合格,有些家长在考前特别重视子女的营养,买些鸡、鸭、鱼、虾等给子女“补身体”,有时往往适得其反,把肚子吃坏了。也有些家长给子女买了洋参丸、龟鳖精等补品,由于使用不当,往往出现不良反应。教师应当提醒考生和家长,对这些不能掉以轻心,千万不能弄巧成拙,三是晚上难以入眠。有些考生住在考点的宿舍感到不习惯,晚上睡不好,这就需要提早进入考点适应环境。四是注意特殊变化,做到有备无患。如注意天气变化及防止一些考生乘车晕车的情况发生等。常言道,百密一疏,教师要为考生做周密考虑,预先制订各种方案,尽量避免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确考保生在考试期间一切顺利。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点击查看新浪网教育频道与《北京考试报》共建专栏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