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形式的变化轨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5/22 11:43 新浪考试 | |||||||||
关键语:由两元走向多元,逐步形成形式交融的局面 从近二十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形式来看,我们发现,它经历了一个由给材料作文到话题作文再到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等多元化并存的发展轨迹。 以1999年为界,在此之前,基本上是给材料作文一统天下。一般说来,材料作文的命
1999年的作文题目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是一道向话题作文转轨的“准话题作文”,一直到2004年,高考作文命题都一直采用话题作文形式。 话题作文的标志便是题干中有“请以‘×××’为话题”一语。话题作文的“材料”,只是命题者的一种“启发”和“提示”,仅供参考。话题作文的核心是话题,话题是明确的、法定的指令,大家都得遵照。话题作文可以不使用试题中提供的“材料”,而且鼓励考生挣脱“材料”,开辟新的天地。此外,话题本身不是文题,你应当自己拟定一个好题目。话题作文有着其他题型无法相比的优越性,它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性,能给同学们提供最大限度的写作自由,使同学们能够在作文中自由地、有个性地、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但是,由于高考作文试题连续多年采用话题作文这种题型,其负面作用便日渐突出了:一是逐渐丧失了认真细致审题的意识,甚至在有些学生心目中产生了“话题作文不需要审题”的错误意识;二是宿构、套用范文的现象愈来愈严重,每一年刊登出来的高考优秀作文中都可以发现一些抄袭的现象;三是出现了“话题作文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怪现象;四是不少学生只练自己擅长的文体,导致写作能力的片面发展。因此,对话题作文这种考查形式,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其中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是这种考查形式在一定的时期内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一成不变的话,就会出现弊大于利的情况。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从2005年起,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有了重大的改变。2005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命题方式丰富多彩,除了话题作文之外,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题意作文等几种形式都出现了,呈现出形式交融的局面。例如北京卷是命题作文“说‘安’” ,天津卷是命题作文“留给明天”。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2005年高考上海卷、福建卷和湖北卷的作文题出现了一种“新”的题意作文模式,试题中虽然没有直接出现明确的话题,但是上海卷提示“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这就意味着本题可以转化为“文化生活与我的成长”的话题作文;福建卷的作文题,从“外观”上看是图画材料作文,但材料中一组组相对应的“提示文字”(“我规范”与“我新颖”、“我稳定”与“我多变”、“我周长短,面积大”与“我周长长,面积小”,等等),却可以看成是一个个“子话题”;湖北卷提供了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段话(“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要求考生根据“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同样不在审题上设置过多的障碍,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比较特殊的作文题型。这三道试题,我们可以称之为“题意作文”,可以看做是一种将给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融为一体的新的出题形式。 本文内容由《全品高考网》提供新浪考试独家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