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互相“利用”--高考状元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5/25 12:10 今晨6点 | |||||||||
编者按: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除了自身的努力,每个高考状元的背后,都有一个足以使他(她)成为“状元”的环境,都有一批扶持他(她)的人,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老师和家长。他们给“状元”提供了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以及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呢?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聚焦高考状元的“培养”者,看看他们怎样栽培“状元”的,他们眼中的“状元”又是怎样的。
于志高:烟台二中语文老师、实验班班主任,2004年山东高考理科状元王端鹏的班主任。王端鹏当年考了729分的高分,理科综合满分300分;数学149分,仅失1分;语文138分,英语142分,单科成绩均名列全校第一。 水母网5月25日讯 昨日,记者在烟台二中见到了于老师,他缜密的思维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培养高考精英方面,于老师的手腕的确独特而有效。 于老师带的是素质教育实验班,是高手云集的精英群体,按理说,这样的班级,同学之间的竞争会相当激烈,可在于老师的指挥下,精英之间关系非常融洽,谁考了高分都会互相祝贺。对此,于老师自有高招,他说:“成绩优异的同学就像树一样,放在草原上,它优势尽显,没有一点生长的动力,相反,把它放在森林中,为了争取阳光雨露,为了显示自己,它要拼命长高,进步更快。” 他鼓励王端鹏与其他同学互相“利用”,你的物理好,他的化学好,两人可以结成对子,互相指导。在他的引导下,王端鹏等同学经常你不会我给你讲,我不会你来教我,对方学会了,自己的理解也达到了更高的境界。同学们将学习竞争看作踢足球,他们觉得,只有高手与高手过招才有激情!就在一次次“过招”中,整个班级快速进步,王端鹏也从烟台的尖子一跃成为山东省的尖子。 应该说,王端鹏的成功是自己努力的成果,但与于老师的帮助也密不可分。相对来说,语文是王端鹏的弱势科目,尤其是作文。于老师对症下药,每周给王端鹏布置一篇作文,写完后面对面指导,使得王端鹏的作文成绩大大提高。于老师说,一个高素质的学生应该具备四种品质:道德、学习、心理和意志,他也正是以此为准教育每一个学生,王端鹏是于老师指导的第一个高考状元,但不会是最后一个,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状元在于老师的手中诞生。记者 李凤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