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是如何培养的:要让尖子生心态平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5/29 13:48 今晨6点 | |||||||||
周育玲:莱州一中政治组老师,连续5年培育出4名烟台文科状元,两名省文科状元。 “尖子生之间成绩只相差一点,谁的品质好,谁成为状元的可能性就最大。”谈起如何培养状元,周老师这样说。在课堂教学中,她跟学生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要大气”。考坏了不要紧,吸取教训就可能“爆冷门”。
高考状元都是尖子生,如何令他们心态平稳是出类拔萃的关键。周老师上课时特别注意调整学生心态。高三冲刺阶段,学生三天一大考,两天一小考,经常有学生在某次考试中发挥失常,状元们也一样。2003年烟台文科状元杨洋高三那年一次摸底考试,名次下降了好几名,难过得直哭。周老师发现后先带着杨洋来到操场上说:“难过就大声喊一嗓子,用最快的速度跑一圈,边跑边喊‘我行、我肯定行’。”这招还真管用,喊完、跑完,杨洋也平静了,想通了。“每次考试之后我都会要求学生忘掉这次成绩,从头开始。”周老师说,在她引导下,状元们都养成了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态,在考场上正常甚至超常发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周老师做班主任的宗旨是为学生服务,“不要让学生把你当成警察,而是让学生信任你。”她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你对学生好了,他们就会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你。”周老师将每个学生都看成自己的孩子,经常与学生谈心,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生活上的难题。学生们身心愉快地学习,事半功倍。就是在这种环境中,状元不断产生。 又到高考时,周老师建议考生在这关键时刻拼上去,系统回顾学过的知识,做到“颗粒归仓”;同时也要劳逸结合,千万别“开夜车”,把上课时间利用好足矣。(记者 李凤)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