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高考 > 正文

考前最重要的是静心总结--高考语文应试总诀

http://www.sina.com.cn 2006/05/29 16:01  燕赵都市报

  临考复习,考生需要静心总结,争取对各个题目的答题规律和技巧做到胸有成竹,下面以口诀的形式来做些总结,并进行必要说明,希望对广大考生能有所启发和帮助。

  字音辨析不用愁,先易后难记心头,换字组词来对比,以义定音可无忧。

  说明:做字音题,首先不要被那些认读困难的字吓倒,一般而言这些字是题点的可能
性不大,要先从易处入手,把握以义定音的原则来进行体会,如果一时没有感觉,可以换一个自己熟悉的词来体会,只要意思相同,读音则一定相同。

  字形正误在词境,词语意思先想清,形旁定要关注到,按迹寻求看照应。

  说明:做字形题,首先要看的是字所在词的基本含义,然后再结合词义看此字是否合乎此义。对于形声字,一定要注意其形旁,因为形旁与意义的关系非常紧密,有时由于意义关系,字形前后还形成照应,这对解题也很有帮助,如“沧海桑田”,与海有关,必然从水,所以不可能写作“苍”。

  词语运用重语境,关联搭配与词性,存同求异巧辨识,联想对比自然明。

  说明:词语运用类题目(包括实词和熟语),一定不能陷在单纯辨析词义的困境之中,一定要首先看语境推断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从前后的关联中看搭配是否合适,词性是否恰当等。如果还是没有头绪,近义词的辨析要把握存同求异的原则,从不同的那个字当中来体会词义的细微差别。在必要时,可以联想此词自己在平时是怎样用的,有什么特点,也许自会找到答案。

  语病类别要分清,常见形式心里明,解题先要看搭配,杂糅歧义是常病。

  说明:做好病句题,一定要对常见病句类别以及每一类病句的常见形式做到心中有数,在解题过程中,要先从形式入手进行初步判断。遇到一时没有感觉的题目,不必着急,先提取主干,分析其搭配,先看主谓宾,再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关系,一般就能解决。需要注意的是,杂糅与歧义是病句题当中每年必考的重点,一定要注意从这些角度加以思考。

  标点题目重规范,明确语意巧判断。问引冒括常设点,提示书名留心看。

  说明:标点符号考题重视规范,只要把握住最典型的用法就可以了。做题时首先要注意语意的表达,如顿号、逗号、分号的使用是否准确地标示了语意层次,省略号是否与“等”重复,约数间是否误加了顿号等。问号、引用、括号、起总括作用的冒号、提示语在文中的位置、书名号等是这几年考查的重点,只要能对这些心中有数,这一考点基本就可以过关了。

  前勾后连理关系,从前至后细梳理,程度词语最可疑,涉及关系需注意。

  说明:关于科技文阅读,我们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要有不同的应对措施。理解文章中的词语或句子,一定要先在文中将此词或此句定位,然后前后推求,找出与之相关的内容,然后再作答。文义理解和推断,一般是按行文顺序设题,所以要从前至后细梳理文本,找出对应阅读区间。设置错误选项,一般容易在程度上进行夸大或缩小,关系上进行颠倒,对此要格外敏感。

  代入词义求句义,位置词性细对比,提取信息重审题,断章取义是大敌。

  说明:古文阅读各题也有一定的答题技巧。一般而言,实词题宜用代入法,虚词题要注意从位置、词性的对比入手判断。信息筛选题的关键是审题,审好了题,再用排除法,一般不会有大问题。内容理解,一般会利用考生初读时的错觉设题,所以一定不能只凭初步印象,断章取义,必须要在原文中找到准确依据。

  五读到位体情感,拓展意象成画面,审题到位明方向,抓住关键析评联。

  说明:做诗歌阅读题时,第一位的是读,要读懂,必须把握住五个要点,即诗题、作者、情感词、典型意象、尾句尾联,从这五个要点中就可以初步体会到作者的情感。然后,不要拘泥于词句翻译,可以将诗中的意象联系起来,通过想像形成一幅画面,这样对全诗就有了更形象的体会。之后,通过审题把握答题方向,抓住诗中与题目要求相关的词句,析其作用,评其妙处,联其情感。

  答案就在原文中,不见兔子不撒鹰。要谈好处与作用,咬紧主题不放松。

  说明:现代文阅读是多数同学都感到头疼的内容,其实,既然都头疼,考生也就不必贪心了,把握住一个原则,尽可能多得分,少失分就是了。上面这四句就是保证多得分的一种办法。凡是涉及对文章内容理解的题目,一定要在文中找答案,能用原文最好,不能用原文也要以原文中的关键词为基础进行整合;凡是评价类题目,考生的分析一定要落脚在对表现文章主旨或作者情感上起到了什么作用,不能放空炮。

  模式定,材料明,开头结尾已在胸,临场几句点睛语,管它东南西北风。

  说明:作文在上考场之前,一定要有自己的设计,自己擅长的写法是什么,文章的整体结构应如何,甚至大致的开头与结尾的方式,都要事先有所准备。材料也一定要分几个系列在头脑中列好,能够方便提取,这样剩下的工作,就是根据考场的具体题目来灵活变通了。能做到这些,考生大可自信地走进考场,任它“风吹浪打”了。

  (李凌起,

石家庄市第一中学)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