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高考 > 正文

“作文人格”要不得 应试教育催生假大空作文

http://www.sina.com.cn 2006/05/31 14:43  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报道】□本报记者 李娅娅 郝也

  “不少孩子在写作文和日常生活中会表现出不同的人格,写作文时经常会把一件直观的事编成假事情,就表现出作文人格”。日前,中国当代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作文三步法”创始人、北师大毛继东教授来宁开讲“作文三步法”公开课,对学生的各种“问题作文”现象进行了剖析。

  应试教育催生“假大空”作文

  缺乏诚信为许多人所不齿,然而在作文中“编造虚构”在许多老师、学生眼里却成了正常现象。作文本应是学生展现自我个性和思想的舞台,可在中小学,却仅仅成了一项应对考试的技能。原因何在?

  “达意”即可,不需“表情”

  名校保送生晖影在被问及对“作文人格”的看法时说:“这种情况从小学到高中,都太多了。”

  她说,中学生写的议论文一般都是大话空话。就是那套模式:讲道理,找论据,熟练运用一切技巧,什么诗句、成语之类的,“达意,而非表情”。即使能写出所谓的深度,那也并不是自己体会出来的,因为没有能力,也没有那么多经历去体会。

  她认为,考议论文主要是考逻辑思维能力,而非考对问题的认识。要学会将文章一步步“深入”,如何深入?引用前人或别人的思考成果,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高考需要“平实”

  作文“这种训练很能适应高考!”晖影说。高考之前,语文老师就说过,现在改成电脑阅作文,又有了些条条框框,考前作文的基本形式都能定下来,到时把自己积累的素材往里套。

  电脑阅作文对答卷方式也有影响?晖影告诉记者,电脑阅卷时,一个屏幕只显示一段文字而非全篇,且晃过就不再重来。这就是说,阅卷老师只会也只能看一遍你的文章。形式上比较创新的文章容易被阅卷老师误认为“走题”。“走题是要绝对避免的,一旦走题会扣很多分,大家都不敢冒这个险。”只要不走题,即使写得很“平实”,给分也不会低到哪里去。

  小学作文首要是通顺

  如果说,高考的压力是导致学生作文中假话空话多的原因之一,那么在考试压力相对较小的小学,是否情况稍好呢?记者采访了一位小学老师,他指导的学生有多篇作文见报。

  他回答:“你说现在这样的教学,学生不编假事情,他有那么多的事情写吗?”他认为,“作文人格”的出现,根本不可以怪学生,而是“社会大环境的问题”。对于一名仅仅立足于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来说,小学生作文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用通顺的语句把一件事情叙述清楚完整。至于事情本身是不是学生的亲身体验,似乎与教学要求无关。

  引导孩子建立思维系统

  “作文人格”的具体体现就是假话作文,毛继东说:“我们的孩子在没有见过花的时候,就先学会了‘繁花似锦’;在没有见过鸡的时候,就先学会了‘呆若木鸡’……有了这些词语的积累,再去让孩子们拓展思维,无异于给他们设计了一个框子。”许多家长在辅导孩子作文时都发现,孩子们本来口头叙述得比较真实的感受,写到纸上就变成了大话、空话甚至假话。

  针对这些现象,毛继东认为,这是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不注重培养孩子的感觉能力、认知思维和情感造成的。作文训练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建立感觉系统而非词汇系统,用感觉去理解、诠释语汇,而不是用词汇去引导感觉,先建立思维系统而非语言系统,用思维来编织语言,而不是用语言来规范思维,先建立情感系统而非主题系统,用情感来升华主题,而不是用主题定格情感。

  作文假、大、空的现象是一个顽疾,一直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南京市中语会会长、特级老师喻旭初对此也深有感触。他认为,这是因为以往很多教学课题本身就是假大空的,最后只是写几篇总结文章或是请几个专家来听听汇报、翻翻材料。“课题必须是来自教学第一线的、鲜活的真问题。一些微观的,看似不起眼却真实而具体的日常教学生活,才是我们教学研究应该真正关注的,应该扎扎实实地搞课题,形成自己的话语系统。”

  作者揭“抄袭作文”反被骂

  自己发表于2002年的一篇文章竟然在2004年被江西一名考生抄成了高考满分作文!作者曾颖意外发现该情况后,到网上发了一帖声讨该考生,没想到招来骂声一片:“抄苏东坡也是抄,抄白居易也是抄,抄您老人家倒是犯罪了,呵呵!”“考生有权引用任何文章,只要阅卷的老师不知道是引用的就行了。你凭什么

维权?”这些年,高考满分作文最终系“抄袭作文”,如此现象,几乎每一年高考之后媒体都有报道。现在,一起又一起高考“满分作文”被“一不小心”地发现为“抄袭作文”,为此,我们有理由推测,还有不少“抄袭作文”溜过阅卷老师的“法眼”,变成了“满分作文”,或者“高分作文”。而且,也必然有更多的“抄袭高手”借此走进圣洁的象牙塔。

  沿袭已久的高中作文的教学制度以及现行

高考作文命题、阅卷模式,使得“抄袭作文”具有强大的生存空间,甚至已经变成广被教师和学生接受的“教育常态”。结果被抄袭者一帖声讨,反而招来骂声一片。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