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过来人故事:放弃保送 我从农村走向北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6/02 17:15 新浪考试 | |||||||||
姓 名:赵玉金 所在院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004级 曾获奖项:河北省优秀学生,河北省优秀学生干部
大学生活真的很忙,基本上每一天都是在匆匆忙忙中度过的,以至于我这一年多来都未能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已经上大学了。呵呵,生活也许原本如此。坐在摇椅上品茶,赏月,回忆往事,感慨生活,对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是不大合适的。只是偶尔饭余课后闲暇时,才会有那么些许感触。但仅是不多的感触,就能够起到一种定位的作用,让人认识现实,继往开来。也就是这几天,当我在三角地看到“圆梦到北大”征稿启事的时候,我才惊奇地发现,自己已经上大学了,是已经走过了初中、高中、中考、高考,进入了另外一种新的更紧张、更精彩的生活状态中了。我有些惊讶,因为高中生活的点点滴滴还历历在目,并不感觉那已是很久以前的事情。呵呵,光阴似箭,岁月如梭。 现在,我已经是大二学生了,面对着“圆梦到北大”的征稿启事,我觉得应该写点什么了,一方面砥砺自我,另一方面希望能给学弟学妹们点滴启示。我并没有确定的想写什么,不如还是回忆往事吧,经历和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回想当初从县里出来到市一中读高中,可以说,这样的一个适应过程对我而言是艰难的。高中的学习难度与初中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面对很多优秀的同学感觉很有压力,而且是第一次离家在外上学要独自处理很多事情,这些使我在高中第一学期充满了挫折感和无助感。在期中考试中,我的成绩勉强排在班里十几名的样子。是的,我可以找出一千个理由来告诉自己,这样的成绩已经不错了,例如家乡的教育水平低造成我的基础本来就比同学差,离家在外生活上多有不便难免影响学习,第十几名本身已经是不错的名次了。但是,我没有这么宽慰自己。我想的是,我难道真的不能让自己的成绩再好一些吗,真的不能达到班上最优秀的同学那样的水平吗?我不是苛求自己,我只是觉得向先进看齐才是好的习惯。通过一次次的思量,我觉得,虽然我在学习上有困难,成绩不是很好,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将一直如此,功夫必将不负有心人,我在学习上也必将会有起色。 坚定了学习信念之后,我开始从几方面努力,逐步使自己振作。首先,我积极地向班里自己佩服的同学请教了学习经验,加以体会,为己所用。再者,找班主任老师谈心,听取建议。还有就是积极跟班上的同学交朋友,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克服自己离家在外的孤独寂寞。当然还有自己刻苦努力的学习。最后我成功了。期末考试我进了年级前五十名,也就是特优生的行列。人可以不怕失败,但总是要做几件成功的事情才可以让自己更自信,走得更远。高一第一个学期对我而言是重要的,它重要不仅仅是因为经过这个学期我的成绩有了起色,在更大意义上是因为它让我相信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它充实了我的自信,支持我从高中走进了大学。 相对高一而言,高二文科班的学习是轻松的。我们不需要像高一那样疯狂地去上自习,也不需要废寝忘食地做题,空闲的时间多了起来。当时班上的很多同学都觉得很无聊,认为学习任务不重,时间又充裕,没有必要紧张,就开始放松起来,虚度时光。我当时也觉得学习上很轻松,可是我不觉得应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我感觉这一段空闲时间其实具有很重要的价值。由于课业较松,我们可以自己来把握和调整学习进程和状态,积极地为高三做准备。 于是,我开始利用课余时间背四级词汇,每天背五页,三个月下来就背得差不多了。这项举动使我的英语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单词对我而言已不是问题。当时我还想坚持看牛津语法,可惜没有坚持下来。我想,如果我坚持了,今天我的英语水平就又是另外一个层次了。不光英语,其他各科我也都在想办法补缺查漏,提高水平。数学补了函数,做了一些较难题目加深理解。语文方面我坚持每星期写一篇命题作文,来提高写作水平,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还有一件事情使我受益匪浅。那就是交了几个好朋友。平常有时间,我们在一起打羽毛球,踢足球,锻炼身体,放松紧张的神经。周六晚上我们出去逛街闲聊,天南海北无所不谈,放飞思想。所以,整个高二,我的状态一直很好,学习上也比较顺利,为从高二向高三过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二就要结束的时候,非典肆虐。我们邯郸虽然并没有确诊的非典病例,但因为地处京广线上,作为连接两个非典疫情最为严重的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早已人心惶惶。学校按照市委要求,给我们放了一个半月的长假。疫情过后,城市恢复如初。但是放假回来的我们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有的同学成绩直线上升,当然也有的成绩骤降。我是上升的一个。成绩骤降的同学自然是在家里过于“享受生活”,把学习抛诸脑后了;而我认认真真地把老师发的篇子全部做完了。假期没有办法上课,而教委搞的电视教学,电话答疑等等都不过是花花灯笼,看着好看不中用,所以老师布置的作业——那些篇子就成了维持并提高成绩的救命稻草。篇子很难,尤其数学。有时候一道大题要想半个小时还不一定能做出来。我当时做得很烦。于是,我给自己约法三章,要求自己每天上午学习,下午玩,以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从后来看,这个办法很有效。我感觉那段时间学得扎实,也玩得开心。经过这次的成绩变动,我的水平基本稳定在了最前面几个名次,再没有很大落差。 高三是奇妙的。人生很少有这样的一个时期,一个人把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抛诸脑后,只为了一个简单而明了的目标竭尽全力,努力奋斗。在这个意义上来说,高三的经历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为珍贵的。每当再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想我至少可以回忆自己高三时的拼搏状态来鼓励自己,那样我会相信,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你怎样来努力争取。现在回忆起来,高三时整个生活氛围是极为压抑的,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生活一再简化,所有的活动都只为迎接高考服务。我当时并没有这样的感觉,我自己也是在单调而积极地忙碌着,并且保持着一种亢奋的状态。一轮复习,二轮复习,三轮……每一轮都有明确的目标与学习方案;老师的进程,自己的计划,两条腿一起走路,并努力使之协调;复习后面的,翻看前面的,不至于使自己忘记;查漏洞,补缺口,排除每一个隐患……整体来说,所有的工作都做得有条不紊、津津有味。我感觉,高三整个复习过程以及高考本身对每一个走高考这条路的人来说就像在完成一件艺术品,一件masterpiece,需要调动自己每一个创造细胞,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展示自己的真正水准。这水准不止是考试成绩,而是自己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的能力。我想,在整个过程中,我还是表现出了自己的实力的。 我现在已身在大学,并且是如愿进入了北大,但是就像我在毕业典礼上作为学生代表发言时说的那样,我觉得,“高考远不是结束,而是一种开始”。当然,我更不会忘记我当时讲过的誓言,“我们短暂的别离,是为了将来五湖四海遍地辉煌”。呵呵,这句话被当时在场的每一个人记在了心里(我是从它们的掌声中听出来的)。分离的时候,同学之间是多么的恋恋不舍啊。走在大学的校园里,我常常回忆起高中,经常想起曾经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的老师和同学们。在我曾经困难的时候,是他们给了我力量,让我深受鼓舞,勇往直前。我不会忘记,在我遭遇挫折时,老师的谆谆教诲;我不会忘记,在我郁闷的时候,是我的老乡兼同学陪我聊天,使我宽心。不要小看这些精神上的力量,在艰难的时刻,它们将起到支持你坚持下去的关键作用。 还有一件事情差点成为我人生通向另一条道路的转折点。我高三时被评为“河北省优秀学生”,拥有了保送资格。当时已经跟浙江大学联系好了,只要我愿意,可以免试进浙大读书。这件事情对我是个意外的惊喜,我真的觉得很荣幸。对我这个农业户口,工人家庭,县城里长大的娃娃来说,这原本不在我的奢望内。我十分感激同学和老师对我的信任和支持。当时面对选择,我不知道该何去何从。父母跟老师都没有帮我拿主意,他们让我自己做决定。我想了很多,我当然知道保送可以帮我从压抑的高考备考中解脱,可以帮我减掉高考失败的风险。然而代价是我将失去进北大的机会。我于是认真地问我自己:“我真的要放弃到北大念书的理想吗?”我觉得很不甘心。 因为高三第一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我已经明确的感觉到自己已经拥有了考北大的实力,难道为了躲避一点点风险就给自己的理想、前途打折扣吗?当然不行。我必须坚持自己的理想。况且,在现在的中国,大多数的人都是要经过高考的磨砺才能进入大学的校门,这是我们这一代人一个共同的经历。我不愿意搞特殊。我不愿意在若干年后,在与同龄人一起回忆往事的时候,面对他们关于高考色彩斑斓的回忆,我却拿“没有参加过高考”这样一张白纸来搪塞。于是,我放弃了保送,我要在高考中成就我自己。后来,我到了北大。 不知不觉已经在北大生活一年多了,北大的美好已经让我对它产生了深深的依恋。毕竟,这里是中国最高学术殿堂,这里汇聚了一大批顶级专家、学者,这里集中了全中国最优秀的学生,这里有中国大学里最好的硬件设施,处在这样一个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我哪里还会有什么其他的奢求?外部环境我已经满足,我相信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中修身养性增长才干,将为我以后走向社会,报效国家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我要说,我当初选择北大无疑是正确的。 回忆往事对自己而言是一种“继往”,意在“开来”;对别人来说,则可能是在提供一种借鉴。我希望自己的回忆能够给学弟学妹们提供一些经验和教训,帮助他们在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中更好地把握自己,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我会在北大期待着他们的到来。 本文摘自朱非主编,中国商业出版社的《北大优等生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