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高考 > 正文

考生家长讨论区:不给压力女儿能否过高考关

http://www.sina.com.cn 2006/06/07 15:09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郭韶明

  凌风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女儿正念高一。从孩子上学起,凌风就一直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分数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在没有家庭压力的情况下,孩子成绩不错,无忧无虑地成长着。可上了高中,情况有所变化,校园环境换了,学习压力和难度加大,女儿的成绩下滑,可学校的分数指挥棒却一刻都没有松动……面对女儿的泪水和文理分科的问题,凌风
第一次感到压力和困惑。

  如何有效地帮孩子减压,同时又能够“过高考这道关”,是众多父母关心的话题,对于凌风的做法和遇到的困惑,你有什么意见和建议,特别是采取了哪些做法,欢迎给我们发来邮件参与讨论: qcrx@cyd.net.cn

  小学,女儿考了零分,她找到班主任:“别人家的孩子怎样我不管,我的孩子不批评、多鼓励。”

  初中,她向老师申请:“辅导班、补课我们可不可以不参加?”

  高中,女儿早晨去上学,她交代:“到学校要好好玩。”

  这是一位漠视成绩的妈妈。她内心里相信,学习应该是一个自发的动力,而非苦役;她“三好”的标准与成绩无关,而是吃好、睡好、玩好;她对孩子说,你可以不考大学甚至不上学,但要考虑清楚将来要做什么……

  在诸多父母为孩子的成绩而苦恼,为择校而奔波,为报考而烦躁时,凌风无疑是一个另类。

  没有压力的学习一定会成为一种乐趣

  “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欲望和探究的本能。只要不人为地破坏孩子的求知欲望,读书肯定不成问题。为什么非要让有乐趣的事情变成一份苦役呢?”女儿很小的时候,凌风就一直坚持这样的理念,让孩子畅快地玩。

  每个周末,她都给女儿安排各种活动:去“陶艺吧”学做陶器,到河边看养蜂人放蜂,骑单车到处游玩……

  女儿上幼儿园时,报名参加了绘画、舞蹈班。交完钱,凌风第一反应就是找到老师:“学得怎么样我们不在意,不要去苛责孩子。”

  凌风说起一次“糟糕”的学琴经历。

  女儿4岁的时候,外婆送了一把琴,女儿弹得很有兴趣,学琴历程就这样开始。同时,生活也就此乱了套。每个周末全被练琴塞满了,背琴谱、练指法,别的业余活动都停止了,到老师那里一弹,还是不行。当时全家都很焦虑,有一天,女儿眼泪汪汪地说:“妈妈,我们能不能不学琴呀?”凌风愣了一下,马上回答:“可以呀!”结果就再没去过。对于这件事,凌风反省道:“孩子自己的感受很重要,如果真的不愉快,为什么非要强求呢?”

  凌风还清楚地记得,上学前班的第一次拼音听写考试,女儿考了零分,回家说只会背不会写。她打电话给班主任,“别人家的孩子怎样我不管,我的孩子不批评、多鼓励。”女儿说不想读学前班了,太累。没多久,在母亲的支持下,她就回到了幼儿园大班。

  女儿的幸福童年与凌风从小的经历密切相关。

  凌风家里有三个孩子,一兄一弟,她排中间。母亲对三个孩子的要求截然不同,哥哥自然要做榜样,天天被逼着学习。凌风清楚地记得,哥哥在院子里一遍遍背书的情形。弟弟很淘气,每天傍晚,妈妈总是骑自行车跑同学家里抄来作业,再监督弟弟做。因为问他有没有作业,他永远都说没有。

  凌风从小视力比较差,爸妈对她的要求并不高,身体健康、成绩及格就行。一发现她看书久了就会加以制止,还经常鼓励她多出去玩。可能是逆反心理,哥哥和弟弟成绩一塌糊涂,凌风则遥遥领先,还看了很多小说……

  凌风相信:没有压力的学习,一定会成为一种乐趣。

  是打一场长久的战役还是一池一地都要争

  读小学时,很多朋友都曾建议凌风给孩子报数学班、作文班,都被她拒绝了,“成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家长老师没有必要这么焦虑、担忧”。

  转眼女儿即将“小升初”。有一天,一个朋友打电话给她:“你怎么不带着女儿去考试呀?”询问之后,得知朋友已经带着孩子去考了好几个重点学校了,考题涉及奥数、英语等,还有面试,询问有没有得过市级三好学生,有没有什么杯的竞赛获奖等等。听过之后凌风庆幸没有带孩子去考,“如果我的孩子在被问到这些的时候都说NO,NO,NO,那么对孩子的自信心会是怎样的打击?”

  后来根据电脑派位,女儿上了普通校,很多人说依她女儿的外语,应该可以考上重点。对此,凌风至今很茫然:“重点和普通有什么差别?那么小的孩子有必要让她承受这么大压力吗?”在她眼里,离家近,三年能多睡多少觉呀!

  初中三年,女儿果然是班里睡觉最多的学生。更重要的是,成绩也一直保持在中上程度。有时放学以后学校要补习,说是自愿,但几乎所有同学都会去。凌风会征求女儿的意见:“你愿意上吗?如果不愿意,妈妈去找老师。”

  凌风真的去找班主任要求“放行”,由于成绩不错,老师也没有强求。从此,假期的辅导班、补课、考级,女儿都有不去的“特权”。“我觉得补习班对孩子是一种不好的心理暗示,那就是不上补习班就学不好。我相信女儿自己能学好。”

  谈及是否在家监督女儿学习,凌风反应很激烈:“读书是她的事,我为什么要介入?很多家长把责任挑在自己肩上,累得不得了,何必呢?”

  尽管不知道女儿的课本什么样,但凌风非常注重孩子性格和习惯的培养,比如睡觉按时、不挑食、学会分享、有同情心等。她家最重要的“餐桌时刻”是她了解孩子的重要时机,每次饭后,女儿都会兴致勃勃地讲学校的事,谁上课捣乱,谁传纸条,新换的老师如何……

  “保持一种亲子沟通很重要,孩子什么好事坏事都会告诉你。”凌风强调,必须从一生的长度看孩子,是决定打一场长久的战役还是一池一地都要争。某一科没学好很正常,孩子需要的是鼓励而非打击。

  学校把孩子往里塞她试着往外拉

  高中之后,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女儿考上了示范校,压力突然就袭来了。

  先是期中考试回来抹眼泪,说是年级一共500多名学生,她考了年级第300多名。那段时间女儿情绪特别沮丧,成绩在她眼里突然变得重要起来。凌风安慰:“有时处在中下游也未必是坏事,可以体验一下考得不好时的心情。”可这次的安慰完全没有作用,女儿闷闷不乐地恶补了一番。

  比起初中,家庭作业也陡然增多。看女儿回来就忙着做作业,马不停蹄要做到晚上10点多钟,凌风又开始向老师“求救”:“有些作业我们可不可以不做?”老师嘴上说“可以”,可作业还是照样压下来。

  她说,孩子像夹板一样夹在学校和家长中间,她所做的努力就是在学校把孩子往里塞的时候,她把孩子往外拉一拉。

  凌风一个朋友的女儿上高二,最近拒绝上学。原因是由于压力过大,成绩出现滑坡,总不愿去学校,每周一的考试不去,周二的讲评试卷不去,最后发展到每天都不想去。

  凌风问女儿:“你是不是压力也这么大呀?要不咱们在家自学?”被女儿斩钉截铁地拒绝:“学校还能学很多课本以外的东西,同学在一起做伴也很开心。”

  其实女儿在家自学,凌风一点儿意见都没有。在她眼里,学习的概念很宽泛,做家务、手工、出去玩都是学习。“现在学习已经变成读书,读书已经变成读课本,读课本已经变成应付考试。学习越来越窄化,都统一用考试来衡量。孩子的品性、人际交往、劳动能力,分享、合作的意识,试卷能体现出来吗?”

  女儿小学六年级的一件事情凌风至今记忆犹新。快放寒假的时候,女儿和同学在寝室开心地互留电话,有一个同寝室隔壁班的女孩在角落里哭。女儿就过去问她:“你怎么了?”女孩说她没有朋友,女儿说:“我就是你的朋友。”当晚,女儿陪她一起聊了很久。第二天,还找到她们班的女生,让别人陪这个女孩一起吃饭、聊天。

  还有一次是初中时,女儿发烧,凌风向老师请假说第二天不能去了。女儿很焦急,又打电话给同学交代半天事情。问起来,女儿才说是隔壁班一个女孩脚伤了,没人扶她下楼。最近她一直陪女孩吃饭,送她到车站,现在要把这个任务交给别人。

  有些事情还是需要勉强去做

  “学习不是小概念。学校把分数无限拔高了,赋予分数太多的东西:名次、面子,以及可以预见的未来。我想把这些附加的意义都剥离出去,把分数的真实面目在孩子面前还原。”

  在女儿不堪重负的时候,她曾鼓励女儿在作业本上写:“做不完”、“不会做”等字样。老师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但她坚持这样做,“学校已经这样了,我改变不了学校,只能改变自己”。

  最近女儿面临文理分科。学理,女儿觉得有些科目很难;学文,和她将来想从事的工作又不搭界。凌风很想像过去一样对女儿说:“很难就算了。”可是,她突然觉得有些事情,可能还是需要勉强去做的。

  女儿喜欢动植物,将来想以此为职业。凌风心想,将来想要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可能就需要现在吃点苦。女儿即将成人,是不是需要为自己的事情负点儿责任?

  最近凌风有点儿犹豫,也有点儿怀疑。她不想向女儿强调成绩,但女儿自己已经很在意了;她不想让女儿钻在题海中,但女儿也需要自己的未来;她不再和学校教育唱对台戏,只强调老师对立面的东西,而是不断告诉女儿:“到学校不只要学习,还要好好玩!”“无论考多少,妈妈都爱你!”

  “学校教育一直在强化的东西,我一直在努力淡化。但终究,女儿可能还是要和别的孩子站在一起,经历高考。”

  她发现,对于女儿从小一直贯彻而且津津乐道的理念突然就遭遇到现实的考验。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考试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