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章 剩余价值、资本流通过程、平均利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7/05 10:14 自考365.COM | |||||||||
第三章 剩余与剩余价值 选择 1.G→W→G’的资本总公式是同:价值规律相矛盾。P65
2.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a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b剩余价值在生产领域中产生c剩余价值离开流通领域也不能发生增殖d价值增殖是在流通领域中实现P65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它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源泉。 4.价值增殖过程: 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P69 5.资本家能够采取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是因为:工作日可以在一定界限内伸缩。 工作日的低限:大于必要劳动时间。 制约工作日的高限的两个因素:生理因素,道德因素。P74 6.超额剩余价值的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 (比较记忆)超额利润是: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 7.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的转化形式。 8.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家不断无偿占剩余价值,进行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来进一步无偿占有更多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或者说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的源泉: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资本积累。 9.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社会生产力水平,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问答 1.什么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牢记) 答:1)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货币不是生来就是资本,当它能带来剩余价值时才成为资本。 2)流通中的等价交换和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之所以能产生,是因为资本家在流通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劳动力,劳动力不仅能创造自身价值,而且能创造超过自身价值以上部分的价值。 3)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商品,它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三部分: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还受历史和道德因素的影响。 4)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价值的源泉,它不仅能创造自身价值,而且能创造比自身价值大的使用价值。资本家的货币只要和劳动力进行交换,就能使其带来剩余价值。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简述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条件(记住) 答:1)资本的总公式:G-W-G’。 2)资本总公式在形式上同价值规律相矛盾,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商品交换过程的结果只能使价值形式在货币与商品之间转换,不能引起价值量的变化,而资本总公式却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价值增值。这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关键是说明剩余价值是在什么条件下从哪里产生的。对资本总公式的分析说明,在流通领域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发生价值的增殖,离开流通领域,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所以,从货币到资本家的转化,既不能发生在流通领域,也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4)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价值增殖不能发生在G-W阶段的货币上,不能发生在W-G’阶段上,而只能发生在G-W阶段的商品上。货币所有者购买到这种特殊商品,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这个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并使资本总公式难度得到解决。 第四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 选择 1.产业资本,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是能够实现价值增殖的资本。 2.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生产资本、货币资本、商品资本的循环) 3.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的两个条件: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必须保持产业资本每一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P100 4.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速度成正比。P102 5.劳动时间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生产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时间。 6.产业资本一个循环周期的时间包括: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生产时间的非劳动时间包括:a生产资料储备时间b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c停工时间P103 7.减少非劳动时间的主要途径有:①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生产性库存②采用新科技、新工艺,尽可能缩短劳动对象受自然力作用的时间③尽量减少停工时间,可实行一个工作日两班制或三班制,提高劳动资料的利用率。 8.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根据: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P104 固定资本的磨损分为:有形磨损(物质磨损),无形磨损(精神磨损)。P105 固定资本无形磨损的两种情况:生产方法改进和劳动资料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引起的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由于出现新技术和新发明引起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重点考点)P105 9.固定资本:指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流动资本: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10.生产资本的构成对预付资本总周转的影响来自两个方面:①受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的影响②受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周转速度的影响。 11.年剩余价值率: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 12.资本周转速度影响:a年剩余价值率b年剩余价值(不影响c剩余价值d剩余价值率e利润率) 13.社会资本运动与单个资本运动的区别:单个资本运动只包括生产消费以及与此相对应的资本流通。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生产消费和资本流通,而且包括个人生活消费以及与此相对应的一般商品流通。 社会资本运动与单个资本运动的联系:从运动内容看,都要实现价值增值的目的;从运动形式上看,都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并完成各自循环;从运动过程看,都要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都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14.研究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出发点:社会总产品。 15.研究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P110 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分: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 16.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一类是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用Ⅰ表示,二类是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用Ⅱ表示。 17.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的条件:Ⅰ(v+m)=Ⅱc;Ⅰ(c+v+m)= Ⅰc +Ⅱc;Ⅱ(c+v+m)= Ⅰ(v+m)+ Ⅱ(v+m)。(第一个为最基本)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Ⅰ(v+m)>Ⅱc;Ⅱ(c+v+m/x)>Ⅰ(v+m/x)。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实现的条件:Ⅰ(v+△v+m/x)=Ⅱ(c+△c);Ⅰ(c+v+m)= Ⅰ(c+△c)+ Ⅱ(c+△c);Ⅱ(c+v+m)= Ⅰ(v+△v+m/x)+ Ⅱ(v+△v+m/x)。(第一个为最基本实现条件) 18.列宁指出(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a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b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c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的生产 19.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P120 20.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 2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再生产周期四个阶段的交替进程和每个阶段的特征不如战前明显,危机程度及引起的社会振荡不如战前严重,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和非同期性交替出现,经济危机与通货膨胀并存。 问答: 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记住) 答:1)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这里指的实现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 2)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基础。只有社会总产品能卖出去,才能补偿预付资本的价值,才能重新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行再生产。 3) 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更新是保证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关键,只有社会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能够得到补偿,再生产才能正常进行。 2.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分别执行什么职能(记住) 答:1)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是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分别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 2) 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 3) 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结合,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剩余价值。 4) 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3.为什么产业资本循环是三个循环形式的统一(记住) 答:1) 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实现价值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叫产业资本循环。 2) 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因为产业资本在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中,三种职能形式中的每一种职能形式都要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后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因而产业资本循环实际上是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和商品资本循环。产业资本循环实际上是同时处在三种循环形式之中,所以,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4.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及其职能形式是什么(记住主要意思) 答:1) 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三个阶段,相应的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2) 购买阶段。产业资本在生产要素市场上用货币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剩余价值生产做准备。由于这一阶段购买的是具有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能力的生产资本,因而这一阶段的货币转化为商品的过程成了资本循环中的一个特定的阶段。这一阶段的货币即执行了货币职能,又执行了资本职能,所以这一阶段产业资本中小的职能是货币资本职能。 3) 生产阶段。资本家使用购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行生产,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由于这一阶段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采取的是资本与雇佣劳动相结合的方式,这种结合的成果成了包含有剩余价值的产品,同时也就成了商品形态的资本,即商品资本。由于这一阶段生产了剩余价值,因而它是一个特殊的阶段。 4) 销售阶段。把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卖出去,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由于这一阶段上销售的商品是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因此,它不仅一般商品,而且是商品资本。商品资本的销售过程,不仅是价值形式转变的一般商品流通过程,而且也是商品资本的价值一极包含在其中的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这一阶段能否顺利实现,关系到资本循环能否正常进行和资本家的命运。 5) 由于产业资本的循环第一个和第三个阶段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个阶段是资本的生产过程。所以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5.为什么说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是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记住) 答:1) 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为摆脱经济危机,促进复苏和高涨阶段准备了条件,对生产资料的大规模需求,推动了生产资料部门的恢复和发展,带动消费资料和生产的回升,刺激了整个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 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为下一次危机的到来准备了物质条件。因为这会促进技术水平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会加剧生产迅速增长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不足的矛盾,从而导致下一次危机的发生。 6.如何理解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了解) 答:1)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生产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条件下,扩大再生产的进行,要求生产资料的生产的增长快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的趋势。 2)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因:生产技术进步带来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在这个条件下进行扩大再生产,原有的预付资本以及由剩余价值转化而来的追加资本中,转化为不变资本的比重必然越来越大,转化为可变资本的比重必然越来越小,因而对生产资料的需求的增长,必然快于对劳动力及对生活资料需求的增长。这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就要求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快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 3) 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对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具有依赖关系。一是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过程中,追加劳动力所需要追加的消费资料,要依赖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来提供。二是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所提供的生产资料,都直接取决于消费资料生产增长的需要。三是生产资料生产部类给本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最终也要受消费资料生产发展需要的制约。 第五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选择 1.生产成本对资本主义生产的重大影响,它是资本家经营企业赚钱还是亏本的标志。 生产成本这一范畴还可以说明资本主义的竞争规律。 2.当剩余价值不是表现为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它就取得了利润形态,即转化趁了利润。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或形象形态,它在外表上表现为整个预付资本的产物。 3.竞争的手段只要是把资本在部门之间进行转换。 4.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剩余价值率的高低,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 5.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P133 平均利润的高低取决于:各部门的利润水平;社会总资本在不同部门所占的比重大小。P134 6.生产价格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的,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最终是以价值的变动为基础的,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和总额是相同的。 7.超额利润是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8.生产价格和平均利润学说的意义:理论意义是发展了劳动价值论,解决了政治经济学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即价值规律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在形式上的矛盾;革命意义是一方面揭示了各个资本家集团在基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和特殊利益上的矛盾性,另一方面揭示了整个资产阶级对整个无产阶级的,阐明了两个阶级之间整体上的利益对抗性。 问答: 1.影响利润率的因素(简答) 答:1) 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成正比,因此,影响剩余价值率的因素都是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如提高劳动强度、延长工作日、压低工人工资等。 2)利润率的高低要受到资本有机构成的影响。但是要注意两点,一是利润率有资本有机构成并不是以相同的幅度安反比关系变化的。二是资本有机构成高技术先进的企业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3)资本的周转速度快慢影响利润率的高低。 4)不变资本的节约会影响利润率。 5)原材料价格的变动会影响利润率。 2.平均利润怎样形成(记住) 答:1)不同的生产部门具有不同的资本有机构成和不同的资本周转速度,因而等量资本投资于不同的生产部门,会得到高低不同的利润率。 2)由于资本的本质要求是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所以各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追逐高利润必然展开竞争,竞争的方式是把资本从有机结构高而利润率低的部门转向有机构成低而利润率高的部门流动。资本的流动必然导致商品价格的变动,并由此进一步引起资本新的流动,资本的这种在部门之间流动直到不同部门的价格变动自发调整利润率趋于均衡、形成各部门相等的平均利润率时才会停止。 3)所以,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等于剩余价值总额和预付资本总额的比率。平均利润率决不是各部门利润率的简单和绝对平均,而是一种利润平均化的总的发展趋势。 3.生产价格和平均利润形成后,价值规律是否依然起作用(重点,年年都考) 答:1)生产价格没有脱离价值,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2)从生产价格的形成看,生产成本本来就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在各部门内重新分配形成的。因此,生产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形成的。 3)在数量上,虽然从一个部门看生产价格和价值不一致,但从整个社会看,生产价格总额等于价值总额。 4)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价值的变动引起的。商品价值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变动,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变动,剩余价值的变动会引起平均利润的变动。 4.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有什么变化(记住) 答: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要有商品的存在,它就发生作用。但是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其作用形式也会有所不同。 2)生产价格的形成,使价值规律作用形式发生如下变化。生产价格形成以前,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生产价格形成以后,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是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这是因为,平均利润率规律要求商品不是按价值而是按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出售。 3)生产价格成为市场价格变动的中心并没有否认价值规律。生产价格不过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它的形式和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价值决定的。因此,由价格以价值为中心变动到以生产价格为中心变动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只是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化。 5.平均利润形成后为什么还会有利润率的差别(记住) 答:1)生产价格形成后,各部门之间的利润趋于平均化,但这并不排除各部门中各个企业之间利润率的差别。 2)原因是现实中各个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是有差别的。由于生产条件的不同,生产的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也不同。但是商品必须按照部门平均的生产条件所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出售。于是,生产力水平高于部门平均水平即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先进企业,就可以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率的超额利润。超额剩余价值不会被社会平均化,它转化为超额利润。 3)因此超额利润反映的是同一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关系,而平均利润反映的是部门之间的关系。所以,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并不排斥部门内部的先进企业仍然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资本家之间为了获取超额利润不断的在部门内部进行着激烈竞争。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自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