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考复读2006年继续升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7/17 10:48 重庆晚报 | |||||||||
高考录取刚刚才开始,复读却已悄然升温。昨日,记者走访了我市一些中学和民办复读学校发现,今年报名复读的考生数量比往年大为增加。 民办复读校报名猛增 “没想到今年复读的学生会这么多,这几天已经有200多人前来咨询和预报名,而往年
南岸区的知新学校今年第一次办高考复读班,本来计划能各招齐一个文科班和理科班就不错了。昨天该校招生的文老师就欣喜地告诉记者:“有明确的复读意向和已交部分学费的学生就能凑成一个班了。” 为吸引高分考生前来复读,一些复读学校还给考生开出巨额的奖金。如烛光学校对明年考上重点大学的考生奖励6000元,考上北大清华则开出高达1.5万余元奖金。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目前报名的考生中分数最高是555分。大量的高分考生都进入公办中学,尤其是重点中学。 公办校推出优惠政策 公办学校悄悄接受复读学生插班就读,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今年我市某中学一名复读生一鸣惊人拿下全市高考状元,更是刺激了更多学校抢夺高分落榜考生来本校复读。 昨日,记者咨询市内几所重点中学了解到,虽然高考录取刚开始,但已经有一些复读生前来报名要求插班就读。 对成绩特别好的学生,各校都开出种种优惠政策来吸引他们前来就读。有的学校规定,上了重点线的考生一律免收复读费,有的学校承诺只要明年考上排名前十名的名牌高校便发放奖学金。 我市今年参加高考的复读生高达3.5万人,约占考生总人数的两成。在高考升学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估计今年的新增复读人数不会低于三万,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进公办学校插班复读。 据悉,早在2002年我市就转发了教育部规定,各地公办高中不得占用学校正常的教育资源举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也不得招收高中毕业生插班复读。而实际上,各校却将复读的学生化整为零,分散地插班到高三进行学习。 631分考生只想读北大 631分,对于很多高考学生来说已是一个非常高的分数,但是对于小山(化名)来说,它与零分无异。昨天,小山找到原来学校的班主任要求复读,希望能插到应届的重点班中学习。 小山是沙区某重点中学的学生,一直被认为是考北大、清华的尖子。从得到考试成绩的那天起,他就决心复读准备明年的高考。他的复读理由很简单,在“一诊”和“二诊”考试中都考670多分,遗憾的是高考中发挥大失水准,让他很不服气。 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他只填报了北大一个志愿。父母有点担心,曾经劝他填一下重庆大学,确保今年能上大学。但小山自信地选择了复读:“就算明年考得再差,同样能上重大。” 由于他的高考分数很高,学校非常乐意接受他插班就读,只收他高三一年的学费,并没有收取其他费用。而一名刚上本科分数线的考生,则至少要向学校交15000元的复读费。 川大毕业生复读再高考 本报讯 不仅是没有考上大学或者没有考上满意大学的学生准备复读,一些上了大学,甚至大学毕业的学生也选择了复读。 在沙区烛光高考复读学校,记者碰到25岁的滕皋,她是四川大学2003届经济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刚刚参加了今年的高考。“毕业工作的这两年,大学所学的东西好象没有什么用。”滕皋说,她困惑犹豫了两年之后,在家人的支持下选择了高考复读。 这次滕皋考了565分,冲着理想而去,她重点本科和一般本科分别填报了西南交通大学和重庆交通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她说,以前高中毕业填报志愿时对大学的专业一无所知,结果走了弯路,现在重新考大学一定要选择自己最有兴趣的专业学习。 据了解,这所复读学校每年都会有数名因为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的大学生重新回到高中这个起点,第二次、第三次参加高考,追求自己理想的目标。 专家:复读浪费资源 “插班到公办学校的复读生大量增加,会造成国家教育资源的浪费。”昨日,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孙元明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他说,高分高考生选择复读的心理不外乎3种:发挥失常,心有不甘;身有潜力,蓄势再发;不满现状,追求更高。事实上,在现行教育机制下,迫于就业压力等原因,一些家长、学生对好学校、名学校产生了一种强烈依赖感,他们非名校不上的心态是促成这一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高分考生选择复读不是一件可取之事。首先高考生高分复读机遇与风险并存,给学生自身带来很大压力。历年实践证明,因为心存压力,很多高分考生在复读后考试成绩大不如前。 其次,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和思想压力;此外,高分复读学生的增多,还会对社会教育资源形成挤占、浪费。因为每年一个省市的高考上线人数都有确定名额的,复读生上的多,应届生考上的就相应减少,它对应届生造成的冲击和损害是,把高中三年学制延长成了四年或者五年,浪费了学校的教育资源,也给应届生造成不公平。 孙教授认为,高分高考生及其家长应当破除对名校的依赖心理,根据自身条件,理性选择未来之路。 (记者 汤寒锋)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