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高考 > 正文

阅卷归来谈感受:高考作文何必老去掏祖宗的兜

http://www.sina.com.cn 2006/07/27 15:32  中国教育报

  厦门双十中学 许鹄翔

  在某些中学师生眼中,阅读经典、谈论经典、写经典,是既有分数又有风度的事;利用古人骗印象分,已经成为共同的默契。

  文学典籍是中学阅读极其重要的内容,但不是唯一的内容;写好高考作文是中学阅
读的重要目的,但不是唯一目的。优秀的高考作文是关注生活、关注自我、关注现实、有真情实感的,是说自己的想法的。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一直都深受重视,但中学语文阅读的教学却前景堪忧。

  首先是缺乏正确的观念,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在他的《语文:表现与存在》中客气地说“说许多语文教师不知道什么是阅读和解读,也许会犯众怒。事实恰恰就是如此。”其次是阅读内容的偏狭,“现实的情况是语文教师天天都在教学生阅读,却大多不知道阅读什么,怎样阅读。”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2004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具有强烈的引导阅读经典的意识,该热潮由2004年而2005而2006,仍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引领着高考试卷和高考模拟试卷的作文题,它对中学阅读和写作的影响,只有当年的《文化苦旅》可以比拟。显见的事实是:教师在课堂和课外以能谈论文学经典为荣,各校的作文题多见名人、名著、名言的身影,各种作文题的优卷几乎都成为名人逸闻、史海钩沉的汇编,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有和文学经典扯上关系才是合理的,连初中生的中考优秀作文也全都深沉地摆弄着李白、东坡、林黛玉……

  在2003至2006年高考作文阅卷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阅读错误的蛛丝马迹——

  阅读态度不端正,方法粗略,写作中引用严重失实:

  李煜在唱:载不动,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霍金的病:甲:从小就是残疾(该生在篇末说:霍金想好了这一切,整理了一下衣服,打开门大步走了出去……);

  乙:小儿麻痹症;丙:高血压;丁:心肌梗塞;戊:帕金森综合症;

  关于霍金能动的手指头的数量:甲:一根;乙:两根;丙:三根;

  在秦朝时,秦孝公运用管仲的“商鞅变化[注:原文如此]”使国富兵强;

  年轻的警察与歹徒搏斗,身中十几颗铅弹,其中三十九颗射中他的头部。

  缺乏文史知识,没有起码的时代概念,写作中相关的人物、时间、事件、地点乱成一锅粥:

  中国近代史上,被国民党残杀的那一批高级干部;

  倘若不是蒙哥马利将军从失败中做出反省继续努力,又怎能在滑铁卢战役中大败拿破仑呢?

  鲁迅在“四人帮”攻击他的时候,拿起手里的笔反抗,最后坚强地牺牲了;

  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他一生征战无数,以至于匈奴兵对他闻风丧胆;

  战国时期的曹操,在赵文姬的帮助下一步一步走上历史政治舞台……最后终于和赵文卓结为夫妻。

  对历史名人、经典名著没有认真阅读,知识储备里没有完整的相关内容。写作中张冠李戴、随便拼凑:

  记得鲁迅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宋江拜把子兄弟张飞把他从狱中救了出来,然后一起亡命天涯;

  东坡在北海放羊十九年;霍金曾经是美丽的女孩,年轻的时候很可爱,后来瞎了眼睛,写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桑地亚哥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又聋又哑,后来写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孔子书香门第,以写作为生,写了许多不同的人物,有着不同的性格,孔子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经典名著涉猎不够,将时下的戏说、胡说的手法移植到阅读中来,写作时望文生义、胡编乱造:

  宝钗吟道:你是风儿,我是沙;孔子从小读书勤奋刻苦,四书五经不知道背得有多熟,有一次进京赶考,工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考上了;

  《时间简史》就是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隰缺乏思考的热情,为文字、为分数而阅读写作,阅读动机就是为了应试,所以只看高考作文优卷,甚至于背诵就是为了套用,写作中改写他作、套用成文甚至直接剽窃。

  福建省、江苏省2004年的高考作文优卷衍生出大量的副产品,而日常作文中以《读者》和《小小说》中的文章为蓝本改造的伪劣产品更是时常出现,更有甚者直接将电子游戏的脚本复述为文。

  目前中学写作批改的现实是:有文化名人、文学名著、诗句名言的作文就是好作文,能够引用、化用经典就有文化。利用古人骗印象分已经成为某些中学师生共同的默契,甚至于“戏说”也可以混迹其中博得喝彩。

  此类文章在中学所受到的好评,更进一步坚定了师生们的认识——阅读经典、谈论经典、写经典,是既有分数又有风度的事。这就大大偏离了2004年福建省高考命题的意图。引导阅读经典,不是只要学生阅读过去的文学典籍,文学典籍是中学阅读极其重要的内容,但不是唯一的内容;写好高考作文是中学阅读的重要目的,但不是唯一目的。就高考而言,笔者统计了2006年各地的高考作文优卷154篇,以文学形象、历史人物、经典作品为题材的只有24篇,更多的是关注生活、关注自我、关注现实的题材。有关的评价中最常见的是有“真情实感”。

  一个学生在他的日常作文中写道“……有些人开篇就引出一段《诗经》,写不了几句又请李白、苏轼来助阵,末了还要文雅地吟几段李清照李商隐李煜姜夔,一篇文章下来犹如一场热热闹闹的古代文人大论坛,半文不白且不说,寻觅良久才发觉,作者只顾行论坛站长之职,却忘了发表自己的观点。没有自己的思想,文章的意义何在?一位文人一语道破:现代人说现代话,何必去掏老祖宗的兜呢?我们可不可以多一些自己的想法,说说自己的事……”

  这不应该只是一个学生的感慨。

  我们灵气逼人的自己那里去了?我们天天向上的生活哪里去了?我们如此多娇的江山哪里去了?希望中学师生早日走出利用古人骗印象分的误区,我们的阅读、写作理应有更广阔的天地。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考试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