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自考 > 正文

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常见丢分分析

http://www.sina.com.cn 2006/08/09 14:31  家庭教育时报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考试中,考生答题错误大致如下:

  主要反映在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和简答题上。政治经济学许多概念的表述是非常规范和严谨的。单项选择由于题目难度不大,主要为识记题,因此总体情况比较好,得分率较高,有不少考生得到满分。多项选择和简答题考核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把握,稍有难度,失分较多。

  单项选择出错较多的,如两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就是商品的( )。备选答案: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正确答案是B。又如,马克思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备选答案:A。社会总产品的生产问题;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C。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问题;D。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问题。正确答案是B。再如,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备选答案:A。Ⅰv+m=Ⅱc B。Ⅰv+m>Ⅱc C。Ⅰc+v-m/x>Ⅰv+m/x D。Ⅰv+△v+m/x=Ⅱc+△c>。正确答案A。三道题有两道是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如果平时没有很好地理解,那么其中的几个公式是很难死记的。

  多项选择题失分较多的,如不少考生不能准确判断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些考生干脆把备选答案中的“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也选了。对“下列关于劳动二重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一题的选择上,备选答案: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B。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统一的;D。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两个劳动过程;E。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正确的选择应当是A、B、C、E,但考生普遍都漏选。这个问题考核对劳动二重性及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又如,对“资本积聚”这个经济范畴的理解。资本积聚:“1.是靠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2.会增大社会总资本;3.要受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在教科书中,“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两个概念是放在同一章节中论述的,于是相当部分考生把“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两个概念混淆起来,以致无法作出正确选择。

  简答题错误的,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社会总产品在分配给个人之前应首先进行哪些社会扣除?此题共有6个要点。①用来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②用于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③社会后备基金和保险基金;④社会管理费用;⑤用于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部分;⑥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所设立的基金。多数考生不能完整回答,部分考生虽然答有六七点甚至更多,如应扣除折旧费、失业救济金、国防开支等,都是对的,但由于没有用专门的经济范畴来表述,总是挂一漏万,无法获得满分。以上种种,反映了考生对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不够准确和完整。

  审题失误,答非所问

  这类错误失分是最可惜的。我们每年都提醒考生要注意审题,但还是有考生犯这样的错误。审题失误较集中的是简答题。如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要大量输出资本?应从两个方面来回答:一是回答垄断阶段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垄断资本家获取大量高额垄断利润后,国内缺少更有利的投资场所,相对于垄断资本追求高额垄断利润的需求而言,出现了大量的“过剩资本”,这是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二是回答大量输出资本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意义:过剩资本输出到国外,特别是投资到劳动力和土地、原材料价格等更便宜的经济落后国家,可以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资本输出还能带动商品输出,有利于大垄断资本在海外统治的建立和加强。许多考生把题目理解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大量资本输出的必然性”,埋头回答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和资本输出的可能性。由于“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和前面的“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都是分析“相对过剩资本”的形成,因此可以得3分,后面部分的却不能得分。

  基本的答题技巧没掌握

  答题技巧没有很好地掌握是论述题失分的重要原因之一。如论述题“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是级差地租?它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是什么?”“金融资本是怎样形成的?金融寡头如何实现其经济和政治上的统治的?”这三题第一步都应先回答概念,只有在明确定义什么是“相对剩余价值”、什么是“级差地租”、什么是“金融寡头”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展开下面的论述。然而,由于三个题目中只有第二题在题目中明确表示要求回答:“什么是级差地租?”因此不少考生在选取二、三题时,没有明确回答什么是“相对剩余价值”,什么是“金融寡头”,而是直接回答相对剩余价值形成的条件、原因,同样金融寡头也没有予以明确表述,这样的论述题阐述肯定是不完整的,失分令人惋惜。

  答题条理不清,观点不明

  一般来说,论述题是一份试卷中最难的部分,论述题三选二,第一题为大部分考生所选,选二、三两题大致各为50%。本次论述题不需要考生“联系实际”应用、发挥,只需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加以概括、组织。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考生对教科书所阐述的原理的取舍,重新组织,反映其对原理的理解、把握及文字的组织、表达能力。如“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应该分三个层次来回答。第一层次为定义:“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第二层次分析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的条件,即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前提是工人劳动力价值下降,劳动力价值下降的条件是工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下降。只有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才能使工人所需的生活资料价值下降。第三个层次分析相对剩余价值形成的过程,即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是如何提高的。各企业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使各部门和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最终导致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全社会各个企业(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其余两题在题目中就非常明确有答题要点提示,如,“什么是级差地租?它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是什么?”要求回答定义、条件、原因和源泉四个要点。“金融资本是怎样形成的?金融寡头如何实现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统治?”要求回答定义、形成、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统治四点,即使是这样,仍有考生不能答到点上,或是思维混乱,七拼八凑,回答成一团乱麻。

  为此,建议以下几点:

  (一)全面复习,抓住重点。从近年的出题范围看,资本主义部分显然是重点。

  (二)注意对概念和原理完整理解和掌握。如“资本”是带来价值增殖的价值,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反映生产关系。又如资本积聚是靠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会增大社会总资本,要受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等。

  (三)多多进行基本功训练,包括答题技巧、文字组织、表达等方面的练习。“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些基本能力训练是所有科目的考试都必需的。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自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考试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