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成考 > 正文

200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辅导提纲(四)

http://www.sina.com.cn 2006/08/09 16:02  北京安通学校

  第五讲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一、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意义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社会历史观(68)

  2、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69)

  3、区分历史唯心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标准: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决定谁问题的不同回答。(P69)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历史观

  1、神学历史观:把人类社会的本质神化。

  2、哲学唯心主义历史观:把人类社会的本质精神化。

  根本缺陷:第一,夸大了精神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夸大少数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

  3、自然主义的历史观:把人类社会自然化。

  其一,把人类社会的本质、根据和动力归之于它所处的自然环境条件,主张地理环境决定社会的性质和基本面貌。

  其二,把人类社会的本质、根据和动力归结为人的自然属性。

  4、唯心史观会长期独占统治地位的根源(P69-70)

  (1)社会历史根源:生产规模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

  (2)阶级根源:剥削阶级及其思想家的偏见。

  (3)思想认识根源:认识方法的片面性、表面性、非历史性。

  (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

  1、意义。(P70-71)

  (四)人类社会的本质——实践(p71)

  第一,实践是人类社会赖以形成和存在的基础。

  第二,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并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和社会的基本结构。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决定着各种社会形态的本质和发展的规律。

  (五)社会历史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P71)

  二、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

  (一)社会经济结构

  1、生产力

  (1)生产力的构成

  第一,实体性要素

  第二,非实体性要素

  第三,实体性要素和非实体性要素的关系:(P73)

  (2)生产力的物质性和社会性

  (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两点)

  (3)先进生产力及其基本特征(四点)

  2、生产关系(p73)

  (1)生产关系的构成

  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第二,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第三,产品分配关系(形式)

  (2)生产关系的核心和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第二,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产品分配和消费关系

  (3)生产关系具有物质性和社会性

  (4)社会经济制度/社会经济结构(74)

  (5)社会经济结构与阶级

  阶级:历史范畴;经济范畴(74)

  (6)经济基础及其作用(75)

  (二)社会政治结构——政治上层建筑(75)

  1、政治结构的构成

  (1)政治法律制度

  (2)政治法律设施和组织

  (3)政治法律设施和政治法律制度的关系

  2、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国家政权

  (1)国家和国家政权

  (2)国家政权与阶级统治的关系

  3、国家的本质与国体、政体(75-76)

  (三)社会文化结构

  1、文化及社会文化结构

  2、社会文化结构的构成——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76)

  (1)社会心理

  (2)社会意识形式

  其一,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态

  其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不是经济基础的产物。也不具有阶级性)77

  3、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和功能

  (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依赖性(P72)

  第一,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第二,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相对独立性

  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有不同步性。

  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

  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有历史继承性

  第四,各种社会意识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4、中国先进文化

  (1)当代中国的中国先进文化(P216、p275)

  第六讲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主体的作用

  一、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p86)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首先,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及其方向。

  第二,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P87)

  首先,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促进作用。

  其次,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基本适合——基本不适合——新的基本适合”

  (3)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内容(P87)

  (4)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意义(P87)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第一、经济基础

  第二,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P87)

  首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其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再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及其方向。

  第二,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P87-88)

  首先,从服务方向方面看,一方面“护己”,另一方面“排他”。

  其次,从服务形式方面看,对社会生活进行“控制”和“影响”。

  再次,从服务效果方面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发展既有可能起促进作用,也有可能起阻碍作用。

  (3)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矛盾运动规律的内容和意义(P88)

  3、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经济利益根本对立的阶级之间的斗争)(P89)

  (二)科学技术与生产力(P89-90)

  1、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发展的推动力量。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和集中体现。

  (1)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中各实体性要素变革的主要推动力。

  第一,促进劳动资料(工具)的变革。

  第二,促进劳动对象的变革

  第三,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2)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增长点

  第一,促使生产和经济的管理趋向科学化。

  第二,推动产业结构、劳动就业结构和人们劳动方式的变化。

  第三,成为生产过程中的首要和主导的环节。

  第四,是现代经济的增长点所在。

  2、科学技术是近现代社会关系变革的重要推动力

  第一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摆脱了封建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束缚,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第二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集中达到了很高的程度,进入了垄断阶段。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当代各国进行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3、科学技术是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杠杆

  4、科学技术是人们思维方式变革和观念更新的推动力

  (1)现代科技促使人们形成了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开放性、创造性和精确性特征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2)现代科技新的科技促使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新的观念出现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三)历史是人们自觉活动的结果

  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能动性是统一的。“合力”观点(P90)

  社会历史是人类自觉的自我创造与社会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1、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是历史的创造者(P91)

  (1)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主要表现

  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的制约条件

  第一,经济条件。

  第二,政治条件。

  第三,思想文化条件。

  2、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个人

  (2)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表现——四方面。(P91)

  (3)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作用的原则:历史主义和阶级分析的方法P92

  3、杰出人物历史作用和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关系——两方面(P91-92)

  (1)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作用是个人作用的基础。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领袖人物的领导。

  4、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P91)

  (1)群众观点

  (2)群众路线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成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考试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