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成考 > 正文

200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辅导提纲(七)

http://www.sina.com.cn 2006/08/09 16:05  北京安通学校

  第三编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第一讲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205)

  第一次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飞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

  (二)邓小平理论是如何形成的(205-206)

  1、时代主题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要求(205)

  时代主题: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

  战后逐步兴起的新技术革命浪潮,使当代世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2、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3、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实践基础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一)、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含义和相互关系(206)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意义:4点(207)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3点(207)

  (二)邓小平理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的九个方面:208-209

  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环境;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实现祖国统一

  (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4点(209)

  第二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215)

  1、当代世界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3、国情与党情的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216)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216)

  (三)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216)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217-218)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理论和继承和发展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第三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特点:5点(222-223)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4点(223-224)

  1、发展是硬道理

  2、“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24)

  第四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一、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30)

  (一)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党的十五大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二)含义:1、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在初级阶段(231)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3点(231)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232)

  (二)经济建设是全党和全国一切工作的中心(232)

  (三)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232)

  (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232-233)

  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五)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234)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234)

  1、基本纲领的内容

  2、基本纲领的意义

  第五讲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一、全面理解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社会实践基础

  1、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历史和现实意义4点(239-240)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趋向(240)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240)

  “五个统筹”(253)

  (四)和平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国际战略理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目标:(241)

  (二)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步骤: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41)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41-242)

  (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特点:4点(242)

  三、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242)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43)

  (三)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243)[建立

节约型社会]

  (四)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243)

  速度、比例、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五)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和加强战略重点(243-244)

  大力发展第一产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着力加强

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六)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1、意义:4点(244)

  2、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成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考试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