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中考 > 正文

2007年中考命题趋向

http://www.sina.com.cn 2006/08/25 16:13  北京天利考试信息网

  二、2007年中考命题趋向

  (一)命题的依据、指导思想、目的和作用

  中考改革还将继续深化,方向是非常明确的。初中毕业和升学考试将继续坚持,毕业和升学考试可以合并也可以分离。两考分离的,毕业考试逐步交由学校组织,中考仍以综合
考查学生完成初中所学知识与技能作为高中招生录取的一个重要依据为目的,仍将受到社会高度关注。

  中考考试将切实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和课程标准理念,命题依据是课程标准,命题将更加注重实体的实用性、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时代性、教育性和综合性,将更加强调试题同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学生熟悉的实际和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将继续杜绝偏、怪、繁题。

  (二)考试科目与形式

  教育部不会对各地开考科目作统一规定,各地的考试科目不会一成不变,可能会受其他地区命题影响,调整考试科目。总的趋势是语文、英语、数学作为传统的考试主科,地位不会受动摇,但语文有开卷或半开卷的趋向,其他学科是否作为考试科目和如何作为考试科目,各地不会有大的变化,但有两个趋势值得注意:第一,是综合的趋势,即一张试卷(考试科目)中包含有多个学科的内容,如综合理科或综合文科;第二,开卷或半开卷的科目不断增加。

  (三)试卷题型结构、难度

  近几年的趋势是客观题比例下降,主观题比重上升,这一趋势虽将维持但不可能再强劲。原因有二:第一,主观题不利于阅卷,容易失去公平;第二,客观题出好了完全可以克服其弱点,现在有另一种声音支持适当提高客观题量。因此,保持目前的比例可能性较大。物理、数学、化学主客观题比例大约为7:3或6:4,政治试卷为5:5或4:6,语文试卷约为5:5,英语试卷客观题比重仍然较高,作文题占的比重虽然各地不同,但一般会占40%左右。

  中考试题的题型将更加多样化,题量会渐趋规范,难度比例会逐渐趋向容易题、中度题、难度题比例为7:2:1。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各地试卷中出现了一些新题型,特别是一些考查解决实际应用能力的开放性或探究性题型,如仿句题、小制作等。

  (四)考核内容

  1.语文:主要是三个板块,语音积累与应用、阅读(现代文和文言文)、写作。文言文主要选材于教材;作文题型将会多种多样,不一定就是话题作文,鼓励考生写真情实感;阅读和其他试题选材将更加注意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更具人文内涵和教育功能。阅读题主要取材于课外文章,注重考查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一些地区的新题型如口语、书写等值得关注。

  2.数学:在考查学生基本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的同时,着重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出繁难、人为编造的计算题、证明题,考生应多关注与现实相联系的一些应用问题,如小制作、简单建模、经济应用题等。

  3.英语:会适当降低对语法的要求,不出纯粹的偏、难语法题。将注重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如交际英语、口语等。试题选材将更多地来自于生活,如标语、标牌、图片等。听力、阅读、写作、综合运用仍是英语考查的重点。试题题型仍将以选择题为主。

  4.理科(物理、化学、生物、理综):考查基本概念和原理,会更多地结合具体问题来考查,实验内容不可忽视,要特别关注一些开放性、探究性的试题。考生平时要关注当前的科技热点,关心身边的科学,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如环保、

能源、水资源、生命科学、纳米技术、航天科技、材料科学等。

  5.文科(政治、历史、地理、文综):考生要关注社会时事热点问题,要注意正确的价值导向,要注意用所学知识去解释身边的事物,要重视政治、历史、地理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文科各科开卷或半开卷考试的趋势比较明显,开卷地区的考生,更要在掌握基本理论、原理的基础上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五)实验区和非实验区中考比较

  2004年17个实验区中考都是单独命题的,试题大多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2005年实验区中考命题,除一些科目增加了探究性、开放性、应用性试题,增加了对考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外,在一般知识考核上,与非实验区试题并无太大差别,实际上也难有大的突破。由此看来,非实验区考生了解和做一些实验区试题是非常有益的,反之亦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考试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