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作文浙江卷题目详解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8/30 19:24 新浪考试 |
今年高考作文是近几年来比较容易的一个题目,材料就出自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五册《人是什么》这篇文章里。学生不会出现像去年高考看不懂作文题意的情况。但要写好这篇作文,就必须要深入理解材料的蕴义。从“生无所息/生有所息”这个考题所给的信息来看,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以及面对竞争激烈的现象和精神压力等方面来展开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以提供的资料内容有引经据典(名人名句)、深刻的理念(广远的人生目标),还有医学专家的科学观点(生活现实)。这是激励学生坦诚地展示自己心灵深处的真实思想,是一句朴素的话,却蕴含着作文立人的深刻理念。将过去高考作文一度“浮华”的现象以及似曾相识的“群现象”拉回到“这一个”个性中来。 从材料分析来看,“有”与“无”并举,这个话题乍看似乎是矛盾的,其实不然。生,可以指生活、生存、生命等;息,指休息、止息。生有所息,是生活(生存)的策略;生无所息,是指生命(人生)的追求。子贡言“愿有所息”,意即自己学习劳累,想要休息。而孔子云“生无所息”,是说人生要不断去追求、去奋斗。两者思想内涵截然不同。子贡的话属于生活层面,即指普通的休息。孔子的话则属于生命层面,上升到了哲理的高度,即人生就是要去拼搏追求,永不止息。这个话题的两个层面首先要弄清楚,不能混为一谈。 从解题层面来看,可以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可写,即“生有所息”和“生无所息”。考生可任选一个方面的内容来写。当然,也有考生两个方面兼写,但就一篇仅八百字的考场作文而言,是很难掌握好的,所以最好是选择一个层面来写。但是:细审作文题,发现存在命题误区:“生无所息”和“生有所息”是两个互为正否的命题,不是一个命题的两个方面,不能像在试题下面的“注意”中所说的“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一对互为正否的命题是不能同时成立的。从逻辑推理证明得知,若正命题成立,则由它推出的三个命题:逆否命题跟着成立;逆命题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需要证明;而否命题是绝不成立的。看,若把正命题“生无所息”简单解释为“生命不会停止运动”,则否命题“生有所息”便是“生命会停止运动”。这显然是错误的,不成立的。 从今年阅卷的指导思想来看,能否用自己生活中的体会、感悟把自己所要阐述的内容表达出来,是衡量文章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凡是判为高分的作文,概莫能外。《考试说明》明确提出:“要求在作文中能够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情感的流露能够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这要求考生首先要留心观察挖掘真实的生活瞬间、生活场面。要写出真情实感,就是要写我之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以及种种喜怒哀乐,从而表现出最大的真实和可信。当然,这并不是指真实生活的简单“拷贝”,而是指所写内容要符合生活的真实。其次,要选择最打动自己心灵的内容来写,写出自己的深切的真实感受。生活中能撩拨我们心弦的,往往是一些小事。善于选取有丰富内涵,能感动人的细小材料,以小见大,才能在平淡中见真情,于细微处见精神。真情的叙述,细腻的心理描写,真切的细节描写,这些都可以使文章充满真情实感。要想打动人,首先要打动自己,自己首先要投入,要动真感情,真正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自然流露,当作者与读者产生了共鸣,目的就达到了,文章也成功了。(舒桓)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