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冲刺重点难点(刑法学)之犯罪客观要件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8/31 17:42 法律教育网 | |||||||||
一、犯罪客观要件的要素: 包括具体要件或者是要素。 1.犯罪行为(危害行为)
2.行为的结果 3.行为的对象 4.行为的手段和方法 5.行为的时空条件 把要件分为必要要件和选择要件。 必要要件是指任何一个犯罪所必须要求的要件(要素)是必要要件。 选择要件是指行为之外的要件都属于选择要件。 行为是任何犯罪构成所必须具备的。 结果:有的罪有结果的要求,有的罪没有结果的要求。如一些危险犯定罪的要求是只要造成这种发生危险就可以。 二、危害行为 危害行为是在人的意志或者意识支配之下的行为,无意识的举动和非意识支配下的行为不能作为犯罪行为。 客观上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作为与不作为。 持有型形犯罪:如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非法持有毒品罪、非法持有假币罪,通说上认为是作为的犯罪行为。持有型形犯罪还带有继续犯或持续犯特点。 重点把握不作为的行为构成犯罪的条件。 不作为构成犯罪的前提条件: 1.行为人有作为的、特定的法律义务;具有特定性、法律性 2.不作为构成犯罪义务的来源包括: (1)法律的规定;可以是刑事法律规定,也可以是非刑事法律规定,如遗弃罪、偷税罪 (2)职务上、业务上的要求; 例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履行相应职责的义务,值勤的消防人员有消除火灾的义务等等。 注意:行为人必须在履行职务或者从事业务的活动中才会产生本义务 (3)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 主要指合同行为 例如,合同行为、自愿接受行为等可能导致行为人负有实施一定积极行为的义务。 (4)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 这是指由于行为人的某种行为使刑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处于危险状态时,行为人负有的排除危险或者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特定积极义务。(先行行为又叫前行行为) 例如,成年人带着儿童游泳时,就负有保护儿童生命安全的义务。 先行行为是否包括犯罪行为,在理论上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先前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即犯罪行为引起危险也能成为义务来源;另一种观点认为,先前行为不包括犯罪行为,否则会使绝大多数一罪演变为数罪。 先前行为是否包括无过错行为,无过错行为导致了危险,先前行为应当包括无过错行为。例如,小孩在麦垛中玩被插中。 2.行为人能够履行该特定法律义务而不履行 法律规范与法律秩序只是要求能够履行义务的人履行义务,而不会强求不能履行义务的人履行义务。至于行为人能否履行义务,则应从行为人履行义务的主观能力与客观条件两方面进行判断。 三、不作为犯的理论分类:纯正(真正)的不作为犯和不纯正(不真正)的不作为犯 纯正的不作为犯或真正不作为犯,即刑法分则明文规定只能由不作为构成的犯罪。 如,偷税罪、遗弃罪、丢失枪支不报罪、属于纯正的不作为犯。 不纯正的不作为犯或不真正不作为犯,即行为人以不作为形式实施的通常作为形式的犯罪。 如,故意杀人罪。 在过去有一案例引起争议比较大,如妻子要自杀,丈夫不救助,置之不理,丈夫能不能构成不作为的犯罪。在实务中,有的定罪,有的没有定罪,定罪的情况妻子自杀是由于丈夫的某种过错行为所导致的。 区分作为与不作为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不作为概念的确立,有利于合理确定犯罪范围,正确区分罪与非罪,在许多情况下,也有利于区分此罪与彼罪、一罪与数罪。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资格考试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