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中考 > 《最新五年中考满分作文点评》 > 正文

云卷云舒 潮起潮落--2006年中考作文新走势

http://www.sina.com.cn 2006/09/01 14:53  新浪考试

  云卷云舒 潮起潮落

  ——话说2006年中考作文新走势

  黄 琼 

  2006年是新课标教材取代大纲版教材进入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后的第五个年份,也是课改实验区实施单独命题的第三个年份。随着省、市、区县级课改实验区的相继建立,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因此得到了全面的贯彻落实。可以这么说,在中考的舞台上,大纲版中学教材正在举行“告别演出”,新课标精神已经成了这里的主角。《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生活化选材、情感化体验、个性化表达的精神已经并正在对中小学作文教学、特别是中考作文命题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民间素有“得作文者得中考”之说,中考命题者对作文命题当然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和懈怠。按照既有利于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又有利于中考选拔人才、有利于避免猜题押题的原则,广大中考命题者作出了艰苦的探索。笔者辑录了90道2006年中考作文试题,结合2004年,2005年的中考作文试题,经过认真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中考作文命题总体上保持稳定,局部里作了一些调整。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两下降

  第一,选题作文试题出现下降。近几年来,选题作文在中考试题中所占比例,呈现一路飙升之势:从2001年的11%,2002年的14%,2003年的16%提高到2004年的23%,2005年更是高达452%,一跃而雄踞榜首,比位列第二的话题作文高出171个百分点。笔者手头上的2006年中考作文试题中,选题作文共37道,占41.1%,仅比位列第二的话题作文高出10个百分点。比较而言,选题作文开放度较高,能“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语文课程标准》),它的持续走红自在情理之中。但是,备选题目多,却给避免宿构带来了难度。一些考区的命题者求新求变的心理也很强烈。或许正是这样的原因,使得选题作文数量和比重出现了下降。不过,由于这种题型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所以未来一两年内它在中考中的霸主地位是不会动摇的。

  第二,半命题作文试题出现下降。

  半命题作文在中考中所占比例,从2003年的8%上升到2004年的13%,到2005年的126%,与上个年度基本持平。2006年,这个比例下降到了10%(9个考区)。半命题作文让考生自由填题,有一定的开放性;通过指定一些词语,又有一定的限制性,比较适合用于选拔性考试。那为什么命题者要舍弃这种题型呢?且慢,我们从选题作文中找出了答案:全部37道选题作文试题中,有22个考区选用了半命题作为其中的备选项,占到595%(同比上升了35%)。如果加上9道半命题作文,那么选用半命题形式的考区就达到了31个,占全部90个考区的344%(同比下降了37%)。这说明半命题作文独立门户的机会可能会略有下降,但是它充当选题作文备选项的机会将会小幅度增加。

  二、两稳定 

  第一,材料作文保持基本稳定。2006年以材料作文形式单独命题的,有7个考区(另有以材料作文作备选项的7个选题作文考区),占总数的78%,这个比例与2005年的81%基本持平。但是,具体到某些考区,却是变化的:比如河北、江苏苏州等多年使用材料作文的考区,今年就转而使用别的题型;湖北武汉、江苏盐城、湖南衡阳等考区,首次进入材料作文阵营。去的去,来的来,使得其总体比例保持了平衡。如今的材料作文,不再是要求按照“引——议——联——结”模式写作的传统式材料作文了,不妨称作“新型材料作文”。它打破了审题的唯一性、立意的限制性和表达的单一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还学生以适度的写作自由。且看2006年湖南衡阳市中考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你的感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十多年前,她和他是同桌。那时候,她家境不好,学习文具短缺。有一次,他把自己用的半截铅笔送给她。就是这半支铅笔,让她感动至今。

  后来,他到了另外一个地方求学,而她总是想起铅笔的事,挂念着他,想同他不期而遇。终于有一天,他们见面了。她向他诉说了这十多年关于那半截铅笔的情思。他很惊异,没有想到,自己一个小小的不经意的行为,会在她心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痕,任是十数年光阴也磨损不去。

  是啊,生活中,也许是你不经意的一个关爱,足以温暖别人的一生。

  可以说,这类试题已经具有话题作文的性质了——话题作文明示了写作话题,而材料作文的写作话题只是暗示在材料之中,由写作者自寻。这其中,话题是唯一的(比如“关爱”)还是相关即可(比如“温暖”“帮助”“感恩”“牢记”等等),语文界对此存有争议,尚无定论。评卷标准不大好把握。因此,这给新型材料作文的普及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第二,小作文保持基本稳定。小作文具有明显的地区连续性,在湖北宜昌和襄樊、荆门、山东烟台、江苏常州、云南昆明等考区试卷中连年出现,考题多为文章修改、据观点写小议论文、看图写作或应用文写作等。从比例上看,今年来一直稳定在12%上下。这样的格局不会发生多大的改变。

  三、两上升

  第一,话题作文所占比重上升。从2000年话题作文进入中考以来,它在中考作文试题中所占的比例,由第一年的5%,到后几年的20%,41%,56%,65%,连续四年“称王称霸”。到2005年,虽然有38个考区单独用话题作文形式命题,但是这个比例已降至281%,远远落后于选题作文。就在人们以为话题作文将会进一步简缩的时候,2006年这个比例上升了:311%。在全部37道选题作文中,用话题作文作备选试题的,有24道,所占比例达到649%,同比下降98%。如果将这些话题与单独以话题作文形式命题的另外28道试题加起来,本年度涉及话题作文的题型有52个考区,所占比例高达578%,同比下降54%。这其中,一来说明话题作文的地位仍然是举足轻重的;二来说明命题者追求一种有限度的开放——毕竟,话题作文试题比以话题作文作为备选项的选题作文开放空间要小一些。预测话题作文的走势,应该是独立门户的机会可能会略有上升,并保持“第二大党”的地位;但是它充当选题作文备选项的机会将会小幅度下降。同时,选用以前没有在中考中出现过的全新话题也是命题者的一种追求。

  第二,全命题作文所占比重上升。全命题作文试题指向性强,限制性也比较强,区分度较大。课标中明确指出了“少写命题作文”。在过去的2004年,2005年里,它一直是中考中的最小“党派”。2006年,有9个考区选用了这种题型,占10%,同比增加了4个百分比。它所占的比例,超过了材料作文,与半命题作文持平。在最近几年中是很少见的。这说明,一些考区的命题者把提高作文区分度、统一评分标准、避免抄袭和宿构放在了最突出的位置。从选拔性考试的角度来看,这种追求倒也无可厚非。这种题型与《语文课程标准》精神距离最远,这也决定了它的升降空间会很小。

  四、两并轨

  2006年的考区,可以分为课改实验区和非课改实验区两大类。很多省市里,分别按照课改实验区和非课改实验区出两套试题。而两套试题的命题者往往是同时间、同地点工作,有些地区甚至选用了同一套班子。这里,命题者就面临着一个问题:在作文试题的选用上,是截然分开以示区别还是相近相同保持一致?对此,从2005年,2006年的中考实践来看,基本上是保持一致。

  第一,“两区”作文题型并轨。即同一个地、市里课改实验区与非课改实验区的两套试卷里,作文试题题型保持一致。比如,黑龙江、河南、陕西、湖北黄冈、贵州、黔东南州、福建泉州、青海等很多考区都是这么做的。统一题型的目的,是为了两区最终携手走向教学改革的新天地而打开窗口,搭建桥梁。

  第二,“两区”作文试题并轨。也就是说,课改实验区与非课改实验区共用相同的语文试题。使用这种做法的有重庆、辽宁沈阳、河北、湖北武汉和宜昌、四川内江和攀枝花市、海南等考区,这不光是节约出题成本,也有利于课程改革精神的普及与实践。

  由于课改精神的全面普及,随着大纲版教材将要全面退出历史舞台,我们敢肯定,在未来的不多的“两区”同考的地区,将会更多出现两区同题(指作文试题)的现象。至于两区作文的题型相同的比例,也会进一步提高。最终,两类考区走向统一,变为一类:课改实验区。

  中考作文命题改革恰似风起云涌,滚滚向前。让我们勤观察,勤思考,勤练笔,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力争在激烈的竞争中“中流激水,浪遏飞舟”。

  作者简介

  黄 琼,湖北武汉市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从教20年,多年来致力于写作和中高考问题研究,先后在《中国教育报》、《语文教学通讯》、《考试》、《试题与研究》等百余家报刊杂志上发表教研文章数百篇(件),部分著作被中国人大报刊资料复印中心《中学语文教与学》和人民网转载。编制的中考模拟试题经发表后,部分被湖北黄冈、随州,湖南常德、株洲,四川资阳等地引用为中考阅读和作文试题。近年来参与了一些中学语文报刊栏目的策划工作,兼任中央级期刊《写作·双语读写》责任编辑和《语文报·中考版》编辑、《作文与考试》顾问。

  现为为全国中考语文试题研究中心研究员,《语文周报》编辑策划委员会委员,《中考金刊》和《创新作文》等著名报刊杂志特约编辑,湖南少儿出版社品牌图书“开心作文”顾问。近两年来,和湖南语文教学专家罗小军老师联手策划并主编了《锁定中考作文12大得分点》、《锁定高考作文12大得分点》、《初中生话题作文三级跳》、《高中生话题作文三级跳》、《2005年中考满分作文点评》等20余本优秀畅销图书。参编《新作文高考特快》等二十余种图书。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考试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