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自考 > 2006年10月自考备考专题 > 正文

主编谈怎样考好自考《外国新闻事业史》

http://www.sina.com.cn 2006/09/15 15:44  北京自考热线

  外国新闻事业史是高等学校新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专业必考的专业课程。作为这门课程的教材主编以及长期从事这门课程教学的教师,我想在这里同参加自考的朋友们谈谈怎样学好、考好这门功课。

  关于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

  本课程考试大纲开头就指出:外国新闻事业史是学习和研究外国新闻事业的历史和现状的课程。它的教学要求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比较系统地了解世界新闻事业(除中国以外)发展的历程和基本规律;二是了解当前不同类型国家新闻事业的概况、特点和发展趋势。学习和了解上述两个方面知识的目的,在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养,从而变知识为能力;在于开阔视野,鉴古察今,继承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国外经验教训,培养从宏观上把握新闻事业发展规律的能力;以便今后能更好地从事新闻实践或理论研究,更好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服务。

  本课程的教材,正是根据上述教学目的和要求编写的。教材共分八章。第一章“外国新闻事业的起源”是个序篇,时间跨度很大,但是有关古代部分只是个引子,重要的在于弄清楚外国新闻事业诞生的背景、大致过程(16-17世纪)及其历史必然性。

  第二章到第五章叙写的是外国报业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大致上从17世纪初至今,历时400年。由于发达国家报业诞生早、发展历史长,目前又极为发达,构成世界报业的重心,因而用了两章篇幅,一章叙述近代报业、一章叙述现代(含当代)报业。近现代的分期,划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在诸多发达国家中,选取了英、美、法、德、日五个为代表,因为它们是近现代历史舞台上影响最大的几个发达国家,对它们的新闻事业理应有更多的了解,而且从它们新闻事业的历史和现状可以透视发达国家新闻事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走向。俄罗斯地区的报业,正如那里的社会发展一样,经历了沙俄、苏联、独联体这样三个时期,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因而专列一章。发展中国家数量很多,情况千差万别。这些国家独立以前的报业一般都不发达,独立以后则是参差不齐,总体水平仍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为此,在第五章里对亚、非、拉美三洲各选取四、五个代表性的国家进行叙述,借以推及其余。

  第六章叙写新闻通讯事业的产生和发展,从19世纪前期至今,历时将近200年。新闻通讯业是继报业之后出现的新闻事业大家庭中的第二个成员。本章前三节叙述历史发展,基本上以几家重要的国际性通讯社的演变为线索;第四节叙述当今现状,分别介绍了十三家最有影响或最具代表性的通讯社的状况。

  第七章叙写广播电视事业的产生和发展,从20世纪初至今,历时100年。广播和电视,是新闻事业大家庭中先后出现的第三、第四个成员,但是两者关系密切,许多机构既经营广播又经营电视,所以按照习惯将两者合在一起称之为广播电视事业。和报业部分相类似,广播电视业也按照发达国家(美、英、法、德、日)、俄罗斯地区、发展中国家这样的顺序排列;发展中国家一节所列的代表性国家(共13个)同报业部分也完全相同。

  第八章专门叙写

国际新闻传播的发展和斗争。新闻事业从诞生时起就具有国际传播的性质。从报刊到通讯社、从广播到电视、以至今天的电脑网络,国际新闻传播一直在步步发展。如今世界经济日趋交融,国际联系日趋紧密,新闻传播的国际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本章按照媒介产生的顺序,叙述了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电脑网络各领域国际新闻传播的状况、特点、问题,揭示了贯穿其间的矛盾和斗争,概括了国际新闻传播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这实际上是全书的尾篇和总结。

  怎样学好本门课程

  本课程考试大纲第三部分介绍了教材编写的三个原则,要求自学考试的参加者认真领会,并把它作为自学时应该把握的重要方法。下面作一些具体说明。

  1. 史实和观点的结合

  学习本课程应该象学习各种历史课程一样,认真刻苦地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记住重要的史实材料。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将来是去做实际工作而不是做理论研究的、记不记历史知识无所谓。其实不论干哪一行的实际工作,懂或不懂本行业的历史是大不一样的。历史知识会拓宽人的视野,开阔人的思路,启迪人的智慧。希望大家培养对历史知识的兴趣,自觉地去寻觅前人的足迹,通过研习一个个重要的史实,把历史发展的线索串联起来。

  有了历史知识为基础就可以作进一步的分析思考,寻找其间规律性的东西。譬如学习第二章(发达国家近代报业),就可以思考各国报业发展的异同:资产阶级革命前有些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革命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革命实现后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还可以思考一下各个历史时期经济、政治状况对报业发展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各个阶段)带来哪些影响?工业革命带来哪些影响?也可以归纳一下各类报刊的性质特点:政党报刊怎样?上层报刊、廉价报刊怎样?无产阶级报刊怎样?它们相互之间又有什么异同?这种分析、归纳的过程,就是寻找规律的过程、形成观点的过程,就是“论从史出”的过程。经过这番分析归纳,对历史就有了规律性的认识。这种规律性认识的积累,就会逐步提高自己察古鉴今、古为今用的能力。

  应该提醒朋友们,全书除了第一、第六章以外,其余各章的第一节都是“概说”。这个“概说”是全章的灵魂、是全章的观点所在,是对全章所作的规律性概括。大家可以把“概说”这一节同后面各节对照着阅读和思考,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必然有助于对这段历史的认识和把握。

  2. 一般和重点的结合

  教材叙写各个时期、各种媒介、各类国家或地区时,已经兼顾了一般和重点,自学的朋友们在学习时应加以领会和把握。譬如第五章(发展中国家报业),在第一节“概说”中概括了发展中国家报业发展的共同规律之后,就叙写了目前亚、非、拉美报业发展的一般状况。以后分节叙述各洲情况时,第一大点都是“基本情况”,用以概述该洲的一般状况,第二大点“主要国家报业情况”就重点介绍了十

三个代表性国家的情况(为了减轻大家负担,考试大纲该章“考核要求”中只要大家掌握七个国家情况)。各位在自学时要把一般性叙述和具体国家介绍相互对照,以获得点面结合的知识。又如第七章(广播电视事业)的第一节“概说”中介绍了广播电视的一般发展历程、目前状况、政治分野和体制类型。这里既有规律性知识又有一般性状况,学习时应将它同后面各章相互对照。例如,概说中谈到的五种电视传播样式,在后面所述的各个国家中的具体表现如何?概说中谈到的五种体制类型,后面所述的各个国家分别有哪些种?经过前后对照,印象就会更清晰、更深刻。也许朋友们最希望知道哪些是复习和考试的重点。关于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考核要求”之中,朋友们可以细加领会。本练习册对“考核要求”中不够明确的地方,又略作修改补充,作为“学习要点”列在各章练习之前,供大家参考。

  3. 历史和现状的结合

  本课程既讲历史,又讲现状。这是和其他一些历史课程有所不同的。它是基于新闻教学的总体要求所作的安排,也是本课程20多年教学实践形成的传统。朋友们既要纵览历史、又要环顾全球,要把纵向思维和横向考察结合起来。

  在研习历史时,一是要把握其基本轨迹,注意它是怎样延续的、又是怎样分段的;二是要熟悉历史发展各个阶段出现的重要人物、重要媒介、重要事件、重要的新闻观念,熟悉这些人物、媒介、事件、观念出现(或发生)的时间、背景、影响,因为它们是历史发展的路标,历史发展的轨迹也正是通过它们得到体现的。

  研习现状时,一是要把握全面的状况,整个世界、各个地区、各个代表性国家新闻事业的概况、特点、走向,要大致有数;二是要熟悉各个地区或国家的重要媒介、重要媒介集团、相关的重要人物。这些都是在经济全球化、传播国际化的形势下每个新闻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知识。现状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所以要着重把握比较稳定、比较持久性的东西,而不必识记那些时时在变化的具体数据资料。

  本教材除了第一、第二章全部谈历史之外,其他各章在叙写历史之后,都有相应的节或段,介绍当前状况,请加注意。

  怎样准备本门课程的考试

  考试是学习过程的延续,是对学习情况的检测和总结。学习好是考试好的基础。只有按部就班地、踏实认真地学习好教材内容,才可能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地考出好成绩。忽视对课程内容的认真研习,急功近利地应对考试,甚至猜题、押题,企求侥幸过关,这是不可取的。即使通过了,对于自己学识和才能的增长也是无所裨益的。

  在踏实认真地学好课程内容之后,就可以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进行考试准备。在这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扣住考试大纲逐章复习。考试大纲对各章的考核目标(包括“考核知识”和“考核要求”)作了明确规定。特别是“考核要求”,对“考核知识点”所列内容作了细化、具体化,应该逐条进行准备。

  2.“考核要求”中的“识记”部分,要求对重要史实能正确认知、识记和复述。其中有的提得比较具体,有的较为笼统。

  所谓比较具体的,往往是对人物、媒介、事件、名词概念的识记。一般来说,对于人物,要记住国籍、活动的年代、主要新闻活动业迹、历史地位或影响;对于媒介,要记住国别、起迄年份、性质或特点、影响;对于事件(如曾格案件),要记住发生的国家、年代、大致情况、影响;对于其他名词概念(如黄色新闻),要记住其含义和主要内容。

  所谓比较笼统的,往往是概况性的或过程性的识记。如第三章的“近期一般状况和主要报团”,“一般状况”指的是报业发达程度、结构、分布等,要记住这些带特征性的东西,并不要求记种种统计数字;“主要报团”,要求记住一、二个最有影响的报团的名称、所有人、在报界的地位,并不要求记全部报团。又如“发达国家现代报业发展的三个阶段”,要求记住三个阶段的大致年代、基本状况。当然,准备这类识记题时,应该学会抓住要点、抓住最关键的文句,这也是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核。

  一般来说,对识记部分的考核,通常采用选择题或名词解释题来进行,少数情况下也采用简答题。

  3.“考核要求”中的“领会”部分,要求学习者对重要史实的内在联系(规律)、外在影响(背景、影响或意义)有所领会并能清楚表述。

  “领会”要求有的提得比较实在,比较容易在教材中找到答案。譬如第三章中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报刊思想、第四章中关于列宁的主要报刊思想,书上都有现成的文字,但是要抓住其要点、领会其精神。也可以选取马、恩、列原话中最主要、最精辟的句子,用以说明相应的观点。

  “领会”要求有的提得比较虚,教材中不一定有现成的文字。譬如第四章要求领会沙俄时期无产阶级报刊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矛盾,这就需要在通读第二节有关“无产阶级报刊的产生和发展”的全部文字后,自己加以提炼概括并作出表述。也就是说,要对有关内容融会贯通,然后用自己的话语来说明,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

  4.“考核要求”中的“应用”部分并不多。“应用”部分中,有的要求在识记和领会的基础上对历史规律作较为深入的思考和分析。譬如第一章要求从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演变来分析新闻事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第三章要求从19世纪末以来的社会经济政治背景观察现代报业的演变,这都是考核自学者是否能应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观察分析新闻现象的。第四章要求分析苏联新闻改革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教训,这也是极具思考性的问题。“应用”部分中,有的要求联系实际,结合实践,阐发相关的看法或对策。如有关马、恩、列报刊思想的现实意义、有关我们对国际新闻传播应有的对策等。这些“应用”要求,在教材的相关部分往往蕴含着某种提示,但一般没有现成的文字,需要自学者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加以回答。这方面的功夫,既在书内、也在书外,既要读好教材,也要经常关心现实的新闻实践,才会有话可说并把题答好。

  对“领会”和“应用”部分的考核,通常用简答题或论述题来进行。所谓简答题,一般只需简明扼要地答出要点,不要求太多的展开,但是要把话说到点子上。论述题则要对有关的论题作较为深入而有条理的分析、说明、阐述,要将观点和史实结合起来,力求言之有理、言之有物。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论简答题还是论述题,都必须弄清题意,作针对性的回答,话不在多而在于切合题意、准确清楚。偏离了题目要求,写得再多再长也是徒劳无益的。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自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考试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