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高考 > 正文

京津沪渝港高考:多元评价是高考改革方向

http://www.sina.com.cn 2006/10/23 15:38  《北京考试报》

  北京考试报记者 邵会莲 安 坤

  2006年高考刚刚结束,2007年高考就已随着宁夏、广东、海南等地高考方案的公布而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在高考录取率大幅攀升、高等教育由精英时代步入大众化的新时期,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面临哪些新问题?高考如何进行才能更好地体现考试的公平公正,更好担负起为高校选拔人才的重任?

  北京、天津、上海三地教育考试院院长及重庆、香港两地招生考试机构负责人日前在京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积极探讨。

  高教大众化对高考提出新挑战

  最近一两周来,有关高考改革的信息广受社会关注:海南省2007年高考方案将把会考成绩计入总成绩。广东省将为学生设置选考科目。尽管录取程序的改革还在进行,仅从部分地区公布的高考新科目设置和考试题型设计上,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校的多样需求,推进高考多元化选拔的趋势已十分明显。这说明,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单一的人才选拔模式已不能满足多样化人才选拔的需求。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李瑞阳认为,以往为选拔少数精英的高考制度已难以适应多样化人才培养的要求。

复旦、上交大等研究型大学,一般教学型本科与地方高职高专院校共用一张试卷,难以选拔和甄别类型多样的合格学生,不利于中学教学导向和高校选拔创新型人才。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层次结构逐步优化,培养目标渐趋多元,也对高考提出多样化需求。高考科目、内容、形式和录取等诸多方面都面临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现实挑战,应有步骤、积极稳妥地改革,建立起以分数为主、多元综合评价的录取制度。

  多元评价是高考改革方向

  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院长乔丽娟认为,多元评价、多样录取是高考改革的方向。学业的多元评价不但要从选拔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平时成绩等多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业状况,还要以多种方式评价学生较突出的非学业能力。高考改革要促进高校多元选择学生,要利于基础教育多元评价学生,改变以往单纯一次考试或单纯学业的一元评价格局。考试内容不应在难上下功夫,应在保证区分度同时,扩大知识、能力覆盖面积,要拓宽学生可选择的适合个性发展的途径,搭建起利于学生成材的立交桥,从而改变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状况。

  重庆市招生自考办公室主任李化德认为,要坚持并完善统一招生录取制度。“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注意克服以分数为惟一录取标准的片面性”一直为教育部强调,实际操作中,要克服统一录取在对综合素质考核、个性特征评价上的欠缺,基础教育必须有政策导向,鼓励学生全面发展,要从高一起建立完善的学生综合评价档案,而不是在高考前突击做材料。保送生制度、外语非通用语种单招、高水平运动员、文体特长生招生等,实行免试和单独考试等措施,利于特殊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是高校统一招生的有益补充。

  香港考试及评核局秘书长姚培德说,多元选拔涉及很多因素,成本昂贵,在香港,政府积极性很高,但大学兴趣不大。美国大学采用这种模式的较多。包括耶鲁这样的名校,许多学生都能通过其学能考试,但其他方面却难以达到要求,如与人交流能力,社会价值观、责任感等,许多学生没获得入学许可,往往是因为这些原因。

  高职招生可单独实施考试

  无论从招生院校数量、在校生规模,还是从高招人数看,高职教育已在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半壁江山。传统考试方式的不适应性开始显现。高职(专)、本科分开考试,不失为符合现实的举措。

  北京教育考试院院长王健认为,

高考录取率提高后,上大学的结构性竞争仍然激烈,但一般性竞争趋缓。目前以学科系统知识考核为主的“普通高考”满足了以学科为本的精英培养模式对人才的选拔需求,但在考试形式、科目设置和考试内容方面,不能满足高职人才选拔需求,也不利于中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王健建议,在考试设计层面,应充分考虑高职教育自身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来源的多样性,供普通高中毕业生选择的高职入学考试,宜以新课改必修模块的教学要求为基础,适当增加选修模块,难度宜略高于普通高中的学业水平考试,加大考核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考试科目设置语、数、外加综合等科目;适用于三校生参加的考试,要符合其文化课教学实际,并研究修订其考试大纲,同时考虑高职教育的学科知识要求,职业技能考试要分类规范;高职院校单独组织的入学考试、考核及面试,应着重岗位技能考查,并制订规范的考试说明。

  高职单独招生,分层施考,要考虑好交叉部分,即有部分考生既考专科,又考本科。乔丽娟说,考试机构的本意有时不能为社会理解。天津在2006年春季高考中,将以往只有三校生报考的高职扩大到应届高中生中,允其报考。有的家长就向市里反映,认为这是考试机构要多赚钱。还有的考生认为,这让他们无所适从。科学合理的考试政策需要让社会很好地理解,才能更好地推行和贯彻。

  高校自主招生是有益探索

  “高校招生,高校无声”的现实正在改变。据了解,自2003年21所高校实施自主招生改革以来,截至目前,这一数字已扩大到56所高校,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已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

  李瑞阳说,2006年高考中,上海已经在“解放两端,稳住中间”的思路指导下,分别在复旦、上交大和6所高职院校实行自主招生的改革。复旦大学在部属重点高校中首次尝试自主招生,采取10科综合考+面试+全市统考的考试形式,打破了以分数为惟一录取标准的招生制度,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不足之处是学生负担反而加重,还照样要参加全市统考,这值得下一步深入探讨。上海6所高职院校的自主招生,则为招生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

  高考承载了过多社会功能

  高校扩招没能弱化高考竞争,改革不能从根本上减轻考生的压力和负担。李化德认为,高等教育大众化使竞争重心上移,从能否考上大学的竞争变为能否考上名牌大学、读热门专业。不能简单地把高考竞争引起的过重负担和压力归咎于高考。作为评价工具,高考被赋予了社会分工和为人才流动创造条件的功能,它承载了过多的社会功能;人们往往忽视了高考的教育功能,即作为选拔性考试的本质特征,竞争是其本性,并由此激发大批学子奋发向上。它提供了成绩面前人人平等的公平机会。取消全国高考统招,弱势群体一致反对就是例证。当然,这不意味着高考不需要改革,随着新课程标准使用,高考正在改革中不断完善。

  香港考试与评核局负责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学会考和高级会考,为大学联合招生委员会提供大学需要的考试成绩。考试局秘书长姚培德说,香港人也普遍重视考试,很多学校以在大学升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为目标,这是一种病态。许多名校清楚这一点,它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不但注重学术能力,也注重考查学生的公德心、责任心。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点击查看新浪网教育频道与《北京考试报》共建专栏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考试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