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中考 > 正文

解读06中考课标卷之语文--综合能力题型成亮点

http://www.sina.com.cn 2006/10/28 10:26  《北京考试报》

  北京考试报记者 安京京

  2006年中考(blog)语文科目中,海淀区使用课标A卷,延庆、宣武使用课标B卷。无论课标A卷还是B卷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与2005年相比更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考查,出现了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新题型。

  从生活中学习“大语文”

  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杨华认为,2006年语文课标A卷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考查,尤其是在语用题上表现更加明显,如课标A卷第8题,给出了一段优美的诗句,要求学生仿写,这就考查了学生对句子的品味和感知能力。学生既要做到上下文沟通,又需要对诗句有所理解。只有对现实生活有所品味积累,才能找到合适的方式表达。想做到这点,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需要长期积累。

  而第9题则给出学生几个奥运的专用色彩,如“羊脂白”“中国红”“国槐绿”“琉璃黄”等,要求学生从中选择一个阐释:这些颜色是如何体现奥运设计理念的。题目先给出2个例子作为引子,然后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合理联想能力。要做好这道题,学生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积淀,能运用一定的美术知识并善于关注生活中的“大语文”。

  杨华老师说,课标A卷主要从选材和立意两方面体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例如,在试卷中,对奥运理念的考查不是遮遮掩掩,而是浓墨重彩。记叙文阅读出在青藏铁路通车之际,与青藏铁路紧密相关,让学生从做题中感受崇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议论文阅读使用了2005年感动中国的人物王顺友的事例,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作文题目则是取材于印度洋海啸新闻报道中的一件小事……这些都说明,学生只有学会观察生活、联系生活才能做好这一类题型。

  与2005年试卷相比,2006年课标A卷稳中求新,强调试卷要有所突破。如2005年第7题要求学生推荐一本名著并写明理由,2006年则要求更高,学生不但要推荐名著,更要进行评点。

  文言文题型成“失分陷阱”

  延庆县教研中心教研员吴进文认为,语文课标B卷文言文部分的分值虽然比大纲卷低,但得分难度却大大提高。从过去的容易得分题,变成了新的“失分陷阱”。与大纲卷相比,文言题型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增加,更侧重考查分析、综合能力,不但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提取、整合信息,还要求学生有更多的想法,思考,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2006年课标B卷中,一道文言文题在延庆县的得分率仅有30%,成为名副其实的难题。B卷文言文的题量相较A卷要大,难度也更大,例如在字词理解部分,课标B卷涉及的古字有8个,而A卷仅有2个。

  和大纲卷另一个不同的是,课标B卷在形式上更重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这一部分占到24分,5道基础题型之外,有4道新题型,包括名著导读、仿写、俗语造句、从表格提取信息等内容。与课标A卷相比,课标B卷对新题型的考查部分更多,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例如,课标A卷的古诗词部分是以背诵为主,要求学生填空,而课标B卷则要求学生准确默写出考查原文的全部字词。

  作文写百篇不如改好一篇

  清华附中高级教师张彪建议,要想学语文就要把知识学活。学生需要在内容上理解,注意自己的做题方法,而不仅仅是单纯记忆。学生还要学会迁移阅读,即从课本内的知识迁移到课本外。名著除了要多背,更要理解内容。例如2006年课标B卷,要求学生写出《陋室铭》中表现环境清幽的句子,这和给上句写下句不同,学生光靠死记是得不到分的。此外,关注奥运知识也好,实事知识也好,其实重点考查的同样是语文能力。平时在生活中可以有意识地运用语文知识解读奥运,关注有中国特色、北京特色的内容。

  初三阶段应该加强对学生作文的练习。作文已经占到了整个试卷分值“半壁江山”,是老师讲课和学生复习的重中之重,学生平时要多读好的范文,多思考,多仿写,把别人的优点在实际写作中运用进去。注意片段之间的练习,多练习细节描写。作文练习的频率不必太频繁,重点是多改,改是一个逐渐进步的过程,学生明确自己写作方面的不足,才能有针对性训练。

  教材内容别忽视

  十一学校高级教师张洪旗认为,课标卷的考试内容与教材内容联系十分紧密,学生要牢牢把握。例如,课标A卷第1—6题所考查的内容都是出自教材,分别考查了学生的字词、字音、字形、改错字、古今优秀诗文的积累等不同方面,在卷子中占到8分。第7题是让学生推荐一本名著,从某一个角度加以评价,而在海淀所使用的苏教版教材中,就有要求课内阅读的名著,及民俗风情单元,

长城专题等相关内容。因此,学生要重视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培养好语文基本功。

  此外,课标卷中对学生增加了一些新的能力要求,例如日常学习生活中,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了解教材中推荐的文学名著等。这就需要学生大量阅读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增强文言文学习的语感,积累语言素材,增加人文内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考试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