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资格考试 > 正文

我的CPA考后感:错过机会 后悔莫及

http://www.sina.com.cn 2006/11/06 15:22  新浪考试

  我参加了两次CPA考试,教训是深刻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错过机会,后悔莫及。

  一、我先回忆一下这两年参加的各项考试情况如下:

  记得2005年第一次参加CPA考试,不知深浅,一次报了四门,同时,又参加了会计专业专本套考的高自考几次考试:

  1、元月份报考了高自考三门(信息技术概论、高等数学(二)、毛泽东思想概论),全部通过。

  2、四月份报考了高自考二门(中级财务会计、管理系统中的计算机应用),通过了一门中级财务会计。

  3、七月份报考了高自考一门(

审计学),当次通过。

  4、九月份报考了注会考试四门(会计、审计、税法、经济法),审计未参考,其余几门,一门都未通过。

  5、十月份报考了高自考二门(会计制度设计、管理系统中的计算机应用),只通过一门会计制度设计。

  由于报考高自考的课程大都一次顺利通过,没估计到CPA考试的难度,2005年一门未过,也是情理之中。

  考虑到2005年考试结果,2006年CPA考试只报考了三门,继续参加了会计专业高自考,同时参加了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职称、统计专业技术中级职称考试。

  1、元月报考了高自考一门(管理系统中的计算机应用),经过两次考试失败的课程终于此次通过,至此会计专业高自考专本科课程理论考试全部通过。

  2、五月报考了会计专业中级职称考试,已全部通过规定科目的考试。

  3、九月报考了注会考试三门(会计、税法、经济法),成绩未出来,通过的希望渺茫。

  4、十月报考了统计专业中级职称考试,成绩未出来,但考试感觉良好,有希望通过。

  二、2006年注会考试的经验和教训。

  由于2005年注会考试的失利,虽然汲取了上年的教训,比上年少报了一门,并且,只看了会计、税法两门书,从备考角度看,以下的教训是深刻:

  1、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投入的时间精力不够。

  五月份考完会计专业中级职称,6月至9月考试前,三个多月的时间,全靠用业余时间,有时单位出差,业余时间都没有时间学习,影响了知识的复习。

  2、重点未把握好。

  考试前,我曾分析到,由于新会计制度的衔接,投资业务不是重点内容,那么《会计》科目2006年考查现金流量表及合并会计报表两项内容的可能性较大,可是考前没有抽出精力去复习几遍,而在2006年考试的这两项内容都考了大题,估计这方面失分较多。

  3、主攻策略不对头。

  2006年备考,由于时间有限,满认为《会计》科目掌握程度,要比《税法》课程掌握得要好一些,复习的时候,把《税法》科目作为重点,放松了《会计》课程的复习,按正常情况下,这种复习方法也是对,但考前没有联系到2005年的考情分析,2005年《税法》科目考得相对其他几门来说容易些,而对2006年《税法》科目难度和题量估计不足,精力多用了,也不一定能通过。果不其然,2006年《税法》科目难度和题量都较大,跨章节的计算题和综合题综合运用考查得较多,这方面也是我失分较多的原因。

  4、考试机遇抓住不好。

  《会计》科目与《税法》科目恰恰相反,2005年考得较难,题量也大,2006年反而题量和难度有所降低,可是,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又与我擦肩而过,如果按考前想到的把现金流量表和合并会计报表的内容复习好的话,我想2006年的注会考试,肯定不会是交白卷。

  5、考前三周内放松了复习。

  这段时间,放松了基本知识的温习,怎觉得离考试太近,复习哪门课程时间都不够,几乎没有多少去看书,也很少做练习题,天天关心网上报道、串讲、备考指南,总想图机取巧,实际上没有多大帮助,自已没有掌握的,还是没有掌握。因此,光听信网上的,到头来是丢了芝麻,也丢了西瓜。

  6、报考的三门之中,不该放弃《经济法》。

  从2006年《经济法》科目的考试来看,我只在考前,看了一两遍教材,平常没有对教材没有系统复习,可是考前在看书时候,预料到的重点内容,考试的时候,全部都考到了,只是自已记得不深刻,失分较多,如平常多看教材,多背背重点,《经济法》的考试也不是这个样子。

  三、2007年备考的方向。

  根据以上分析,2007年注会考试的备考策略是:

  1、继续报考《会计》、《税法》、《经济法》。

  主要考虑是,经过两年失败的教训,积累了一些经验,知识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不能半途而废。

  2、继续主攻《税法》科目。

  根据2006年《税法》科目考试难度和题量,如不出意料,2007年度《税法》科目考试难度和题量应比2006年有所降低,肯定不会提高,在这个程度上把握备考重点。

  3、确保充足的复习时间。

  复习备考,没有一定的时间保证,是不行的。只有时间保证了,才有可能把握教材的知识点和考试重点。

  4、多做主观题,做到多练心中有本。

  从两年注会考试来看,主观题的分值较高,本人失分较多的是主观题,能不能通过注会考试的关键也是主观题能否多得分。因此2007年的注会考试,我的复习重点是主观题,多做多练,熟能生巧。

  5、不能存侥幸心理。

  注会考试是实力的教量,只有学好扎实的知识,才能有希望通过,没有学好扎实的知识,就肯定不能通过。因此,在2007年备考时,不能存侥幸心理,要仔细研读大纲,通读教材,熟练掌握教材的知识点,特别要抓住各科的重点内容和自已的薄弱环节,做到有的放矢,普遍提高,重点攻关,争取在2007年有一个新的突破。

本文选自《深溪的BLOG》,查看原文请点击此处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会计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考试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