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高考 > 正文

回归课本品读经典--突破高考记叙文写法

http://www.sina.com.cn 2006/11/17 10:56  燕赵都市报

  (邯郸一中:李丽)

  -笔底生波 曲折有致

  古人云:“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文章要写得有波澜,行文有起伏,有高有低,有紧有慢,有波浪一般富于变化。所谓波澜,即生活中的冲突矛盾。把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写
进文章,当然要经历反复提炼和制作的工夫,先介绍几种制造波澜的写法:

  1、巧编情节

  不仅把事物的起因--高潮--结局写清楚,还要力求曲折有致,跌宕多姿。例如欧o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作者采用了峰回路转的、柳暗花明的情节展开手法。小说中的流浪汉因为害怕冬天挨饿受冻,就想尽办法要进监狱躲过寒冬,那里知道适得其反。当在上帝的感召下,他决定自食其力重新做人。故事发展到这里似乎可以结束了,读者也可以松一口气,然而作者又把情节转了一转,流浪汉因为整天出现在教堂,被警察误以为要偷教堂里的东西而被关进拘留所。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读者的神经始终是紧绷绷的,阅读过程快乐而紧张,读完又会有不尽的反思。

  2、巧设悬念

  ”悬念“就是提出悬而未决的矛盾,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和兴奋,急欲解除心头之念。要借助巧合,卖点关子,在置疑解疑中记事写人,方能引人入胜,耐人寻味。。《变色龙》通过”这到底是谁家的狗?--好像是将军家的狗--这是将军哥哥的狗“的反复变化,不但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变色龙“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奴才性格,而且让读者在忍俊不禁中领略了悬念的无穷魅力和不尽韵味…

  3、巧用抑扬

  抑扬手法,包括欲扬先抑法和欲抑先扬法。鲁迅的《范爱农》采用的是欲扬先抑法。文章开头通过打电报、拟电文表现出范爱农简直像是一个不通人情、胆小如鼠的不革命的懦夫,对这样的人,作者甚至写道:”这范爱农……很可恶。……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这是”抑“。然而下文写出通过多次交往,才得知范爱农不是那样的人,他和鲁迅一样对反动派的残酷杀害革命者是极基愤恨,只是当时对发电报作用有看法。这是”扬“。通过这一抑一扬,一个正直、爱国、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了。由于运用了抑扬手法,所以文章显得波澜起伏,避免了行文的平庸呆板,单调乏味。

  4、巧设误会

  就是利用作品人物之间的猜疑或误解,来激化矛盾,掀起波澜,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最终释疑解扣。写此类文章,作者往往开始设计了误会,然后故意领着读者在误会的”歧途“上越走越远,最后真相大白,被误者”迷途知返“,感慨顿生。有波澜的文章曲折有致,摇曳生姿,不论长短,都能使读者读起来历久不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有助于打破章法的平淡,加强叙述的生动性。

  -捕捉瞬间 定格永恒

  生活的美丽在于细节。时光如水流悠悠地滑过,多少往事已烟消云散,而深深印在心灵之中的也许只是一些细碎、零乱、不经意的生活细节:一句回味隽永的话语,一个无言的动作,一个心领神会的表情。许多优秀考场习作,往往在于考生以异常敏锐的目光,带着心灵的热力来抚摸和把握动人心弦的细节,从而展现出了人物的神韵和文章的旨趣。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偷听“的细节有两处:一为店小二妻子奉命在小酒店有心偷听,二为林冲在山神庙无意偷听,谈话者同是陆谦、富安、管营、差拨等人。但前者写得简略,惜墨如金;后者写得详细,泼墨如云。作者细节安排详略有致,使故事悬念迭生,情节波澜起伏,人物性格鲜明生动。

  细节描写的一般方法是:

  1、捕捉细小动作

  孙犁的小说《荷花淀》”话别“这一情节里,有一个细节,当水生嫂听到丈夫说”明天我就要到大队上去“时,”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作者用”放“、”吮“这一举止,来揭示人物瞬间心理复杂微妙的感情活动。手指可以”伸“到嘴里,手指上的血可以”擦“或用口”吸“,但这不符合水生嫂的个性。突然听到丈夫已参军,她没有思想准备,心灵”震动“,即高兴,又有些舍不得,此时多少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因此,作者用”放“和”吮“,给水生嫂作了生动的造型,传达出她对丈夫无限的情思,显示出人物的立体感,使这一形象显得真实、丰满。

  2、刻画细小景物

  前边我们说了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作用,这里我们来看一看细小景物如何勾勒出典型的环境。如《百合花》结尾对那条百合花被子的描写,不仅起了刻画人物的作用,说明新媳妇对解放军的真挚情感,而且巧妙地点了小说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高尚的,他得到人民的热爱是当之无愧的。战士的高尚情操,人民对战士的赤诚感情,犹如百合花那样纯洁、美好,又如通讯员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这一细节,不仅直接表现通讯员的天真质朴和即将参加战斗的乐观情绪,而且说明他对大自然、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

  方法仅仅是方法而已,实际运用还得灵活变通,读多了,品味多了,方能掌握其中真味。希望广大考生能回归课本,品读经典叙事类文章,有意识使用以上技巧自己练几篇记叙文,根据

高考作文的材料,选择适当文体,打造靓丽而隽永的文章。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考试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