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中考 > 正文

初三思想品德课复习概要及探究性练习

http://www.sina.com.cn 2006/11/20 17:09  燕赵都市报

  邯郸市第25中学 王书阁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知识网络

初三思想品德课复习概要及探究性练习

  二.重要观点

  1.基本观点

  ⑴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⑵中华文化总的特点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不但今天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⑶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传统美德在与时俱进。

  ⑷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伟大的民族精神是鼓舞我们民族团结奋进的力量之源。

  ⑸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

  2.核心概念

  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三.重难点突破

  1、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形成的标志,在民族的成长和壮大过程中始终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始终支持和激励人们同各种困难、风险和灾害顽强抗争,增强民族的生命力。文化的发展,从根本上促进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提升民族的创造力。文化为全民族传承着共同的思维方式、传统风俗和精神遗产,进而在现有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上,在民族发展的共同境遇和未来前景基础上,形成全民族认同的价值取向和向心力、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其有着巨大的凝聚力量、动员力量和鼓舞力量。

  有了强大的文化力量的支撑,中华民族就能百折不挠、众志成城,迸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奋发图强、蓬勃向上。反之,如果民族文化得不到发展,人们就会因循守旧,成为一盘散沙,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败下阵来,国家的独立和富强、民族的团结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会成为泡影。

  2、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从每个人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表现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赴后继;也要表现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难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还要更多的表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能够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对祖国、对人民深深的爱,把个人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化作励志图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为构建民族精神大厦添砖加瓦,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应注意的问题

  1、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共同创造的,是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融合的结晶,各族人民都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灿烂的中华文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2、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体现在革命传统之中。革命前辈们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培育起来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对我们坚定信念、鼓舞斗志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永远是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强大精神力量。

  3、要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中华民族之所以五千年来绵延不绝,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中华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们既不能因为它带来的机遇而丧失警惕,更不能因为它带来挑战而畏缩不前。任何强大的民族精神都不是从温室里培养出来的,而是在风雨中经受磨炼而不断发展的。只有大胆的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吸取其他民族的长处,中华民族精神才能不断发扬光大。

 [1] [2] [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中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考试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