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漫长冬季 贫困生距离温暖有多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11/22 10:38 西宁晚报 | |||||||||
这是一组让人不安的数字:在全省149714名寄宿制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约占到50%,他们日均生活费不足2元,两三名学生只能盖一床被子,不少学生根本没有越冬衣物和棉鞋。在寒冷的冬季即将到来之际,记者先后前往海南、海东、玉树三地,对这些地方贫困生的生活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采访。 我们的身边一直有这样一批特殊的群体:在阳光下,他们的脸颊挂满欣喜;他们的
人们给他们取了一个名字———贫困生。 同样长的冬季,对我省贫困地区实行寄宿制的近15万名学生来说,意味着难以忍受的漫长。 这一切已经引起了政府和民间的高度关注。 海南:日生活费不足1元 雨后,贵南县过马营镇沙加小学在升腾的雾气中若隐若现。 见到12岁的南夸先,是一个十分寒冷的日子,他正穿着单薄的衣裤和同学们一起围坐在漏雨的宿舍内看书。和很多家庭生活贫困的寄宿学生一样,南夸先因为家中贫困而买不起过冬的棉衣,到了晚上他只能和其他两名同学挤在一床被子里。在他们的身下,薄薄的褥子铺在冰冷的地面上。 沙加寄宿制小学海拔2900米,距离最近的过马营镇近20公里。学校共有93名寄宿学生,其中约一半为贫困生。沙加寄宿制小学共有3个宿舍,最大的一间不过20平方米,却挤进了40名学生。“没办法,只能让三个学生盖一床被子,冬季凑一点钱买一些牛粪和羊粪用于取暖”,学校一位教师说,牛粪、羊粪一袋子要4元钱,为了节省,他们每天都不得不计划着烧。 海南州教育局局长冷周是一位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专家,据他介绍:海南州平均海拔2835米,冬季取暖期长达7个月,全年最低温度在-27℃左右。冬季取暖是目前寄宿制学校越冬时面临的一个最大的困难!海南州全州共有137所寄宿制学校,在校生约35578人,其中50%为家庭生活困难的贫困生,这些学生家庭年收入非常低,国家实行“两免一补”后,他们虽然不用为交不起学费而发愁,但随之而来的却是生活费的不足。 共青团海南州州委副书记韩海宏说,在不久前,一位孤儿考入海南州民族师范中学,根据他的调查,这名孤儿一学年生活费只有410元,除去假期,她每天的生活费折合只有不足1元钱,“可想而知她每天都在吃什么?”韩海宏告诉记者,贵南县并不是海南州条件最差的县,在调查中他发现,同德、兴海两县寄宿制学校学生一学年生活费甚至不足300元,很多学生根本不吃早饭。教育经费紧张和学生家庭贫困,导致这些寄宿制学校的冬季取暖也无从谈起,很多学生只是穿着单衣单裤“抗”过漫长寒冷的冬天。 韩海宏的话得到了证实,一位曾到海南州进行调研的省青基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学校经费严重不足是造成寄宿制学校冬季取暖不足的重要原因。每年大量投资的教育经费基本用于危旧房改造,贫困学生学费、杂费及生活费用的补贴以及教师培训、远程教育等方面,而对于寄宿制学校取暖只能采取教育拨一点、学校自己贴一点等方法勉强维持。此外,生活基本用品严重不足是造成寄宿制学校冬季取暖不足的又一个重要原因。记者通过实地观察牧区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宿舍发现,基本上所有寄宿制学校都存在被褥单薄、越冬衣物不足、伙食标准低等现象。 海东:孟达乡人均收入250元 孟达天池位于循化县境内,因风景秀丽而名扬四海。然而,在秀丽的风景背后,却有着常人难以想像的贫困。 10月初,记者走进了新建成的循化县孟达乡希望小学,虽然宽敞明亮的教室替代了已成危房的校舍,但贫困的现实仍然令人感到不安。循化县副县长韩秀兰告诉记者,2005年循化县人均纯收入仅为2014元,而省定特困乡的孟达乡农民人均收入仅为250元。韩秀兰说,孟达乡全乡486户2764人,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3亩,由于山大沟深,信息闭塞,导致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普遍低下。新校舍建成以前,原有校舍危房面积达到258平方米,占校舍面积的四分之一。 据记者了解,循化县近几年依托资源和旅游优势,经济发展速度飞快,2005年经济增长率高达17%,但由于经济基础较差,全县目前仍有一半的人口没有摆脱贫困,脱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韩秀兰说,全县寄宿制学校有20多所,因为缺乏资金,很多学生没有床,只能打地铺,通常一间很小的宿舍要挤进去28名学生。 天当被,地当床的浪漫在这里变得有些残酷。 玉树:冬季睡觉不脱外衣 时间:11月1日海拔:4800米 地点: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当江荣村小学 最低温度:零下20摄氏度 尽管太阳高高挂在天空,但阵阵寒风仍将穿着一件薄毛衣的巴松吹得瑟瑟发抖。巴松今年7岁,在当江荣村小学上一年级,由于治多县生态不断恶化,常年在外游牧的父亲不得不越走越远,尽管如此,每年3000多元的收入仍让这个6口之家入不敷出。由于贫困,巴松15岁的哥哥没有上过一天学,国家实行“两免一补”后,巴松的父母不用为学费发愁,但他们实在拿不出钱买过冬的衣物和被褥,“巴松从进校起就只穿着一件薄毛衣,脚蹬一双单球鞋”,学校老师说。 治多县副县长昂文索南告诉记者,治多县共有13所寄宿制学校,其中12所小学,1所中学,贫困生的比例高达70%。当江荣村小学的40名学生全部是贫困生,他们父母依靠游牧,每年每户只有不到4000元的收入。“治多县寄宿制学校的大多数孩子在整个冬季睡觉都不曾脱过外衣。在漫长的冬天,老师常常在每节课前带学生出去跑步热身,每逢天气好的时候,在太阳底下上课也成了一种享受”,昂文索南说。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用于小学寄宿制学生吃饭的“人民助学金”每人每月标准为65元,其中青海省给每位寄宿制小学生配套30元,玉树藏族自治州配套10元,治多县配套25元,全县共有寄宿制学生2400人,仅配套费治多县每月就要拿出6万元,每学年按10个月计算,需要60万元,而全县今年财政收入乐观的估计也只有89万元,“困难可想而知”。 在当江荣村小学,记者看到了学校的食谱:早饭:炒面;午饭:粉条馍馍;晚饭:面片。学校校长告诉记者,这是按照每人每天2元钱的标准制定出来的。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很多学生面黄肌瘦,发育缓慢。 昂文索南说,虽然处在牧区,但草场退化等原因使得冬季学校取暖用的牛粪稀缺,学校只能以每袋四五元钱的价格到县城去购买,遇到雪灾,牛粪的价钱就会暴涨到十几元。记者在结束对治多县的采访时被告知,从11月3日起到明年4月,治多县将进入漫长的无电期,该县原有的小水电站因为干旱导致水位下降至死水位,无法继续发电。 贫穷同样也困扰着玉树县巴塘乡。乡党委书记成林才仁告诉记者,玉树县是国定贫困县,而巴塘乡又是全县最贫困的乡,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岔勒村小学年久失修,2003年勉强进行了局部维修,由于资金不足,现在仍然是四面透风。为了御寒,每到晚上38名小学生只能不分男女挤在用长凳子拼起来的“床上”,一起度过漫漫长夜。 关注:政府、民间在行动 我省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最长的取暖期为10个月,许多地区无绝对无霜期,一月份平均气温在零下5.7℃(循化)至零下19.8℃(祁连托勒)之间,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9.8℃(尖扎)至零下41.8℃(玛多)。恶劣的气候加上经济发展的滞后,我省贫困生总数仍然很多,他们的命运也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 2005年,国家开始对农牧区九年制义务教育实施“两免一补”政策,我省农牧区贫困学生“就学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希望工程已实施15年,其救助工作实行战略转移已成为必然。为此,希望工程救助对象也由交不起学费的贫困生转到了生活水平低下、冬季缺少过冬衣物的贫困生。在此之前,我省农牧区近15万名寄宿制学校学生的挨冻窘况,曾受到省委领导的高度关注。在今年年初召开的“两会”上,省委书记赵乐际在参加海东代表团互助、平安组审议时说,青海许多地方缺少燃料,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关心群众的冷暖,特别是要解决用煤问题。 截至目前,我省的“温暖读书”工程已经得到海内外的积极响应,省青基会接受了国内外各界为我省农牧区在建或已建寄宿制学校配置土暖气,修建封闭保温层,为农牧区寄宿制学校学生购买或捐赠防寒衣物、被褥等公益活动。活动从实施至今,已经募集资金100万元。(作者:赵凛松)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