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库:

青海省2006年教育关键字搜索及大事记解读

http://www.sina.com.cn 2006/12/25 11:01  西海都市报

  2006年青海教育关键词

  20000     9000

  职业学校招生20000多人,毕业生供不应求;培训农牧区回乡青年9000多人

  高等教育三个方面

  高原医学、藏医藏药博士学位授予点获国家认可的;19%的贫困生获得助学贷款资助;截止9月1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68.5%

  “两免一补”受益者众多

  农村孩子上学不掏钱了;城市低保家庭子女享受“两免一补”

  夯基础以培根 引清流以教人

                                    --专访青海省教育厅厅长杜小明

  记者:青海在地理上是大省,但是经济和文化的底子并不是很厚。因此,义务教育在我省的展开必然会面临很多困难。今年在这方面的工作进展如何?

  杜小明:年初,省政府召开了全省“两基”攻坚会议,宋省长对攻坚工作十分重视。根据这次会议精神和全省“两基”攻坚规划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了督促、检查、指导和服务工作。从目前情况看,除了个别基础过于薄弱的地区,绝大部分县的入学率、完成率等指标都有较大提高,辍学率控制在最低限度。目前,我们对天峻县、兴海县进行的“两基”验收已经完成,正等待国家核批。这两个县实现“两基”后,全省“两基”人口覆盖率将从现在的86.8%提高到88.3%,如期实现规划目标。

  记者:年初,“两免一补”等举措让省内许多贫困生如沐春风,深得民心。大通、贵德、化隆、循化等县的农村中小学全部实现了“零收费”。这一切依靠什么得以支持?

  杜小明:主要是建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这项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今年春秋两季,全省共有58.2万名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占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总数的79%,牧区超过了90%;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和城镇低保家庭学生的杂费,总金额达2855万元;省级安排资金1798万元,为32.56万名寄宿学生和非寄宿学生提供了生活和学习补助。同时,依照2004年年底学生在册人数,向各地增拨公用经费1479万元。全省用于保证农村牧区中小学运转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由2002年的5128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8073.4万元;用于贫困生“两免一补”的专项资金由2002年的3977.7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1.45亿元。此外,年内全省用于中小学校舍改造的资金达到3432万元,改造危房3.02万平方米。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的长效机制也基本形成。

  记者:2006年是我省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人们正在转换就学、就业的观念,职业教育已经渐入人心。

  杜小明:首先是省委、省政府立足于我省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全局,采取有力措施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宋秀岩省长、李津成副省长、马培华副省长等省领导,反复深入基层调研指导职业教育工作,并多次召集会议协调落实资金和学校整合工作,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这一系列工作,对于形成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步伐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近一年来,省教育厅等部门、地方以及各级各类职业院校,认真贯彻省领导的有关指示精神和全省职业教育会议精神,加大推动工作的力度,取得明显成效。

  记者:在哪些方面具体显示了职业教育的工作成效?

  杜小明:一是财政大幅度增加了对职业教育投入,其中,省级财政安排的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从每年200万元提高到2200万元,这块经费目前已全部拨付到位,主要用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训和实训基地建设;省财政还支持了1000万元,用于扩大招生工作。从国家争取到630万元,支持了4所职业院校的实习培训基地建设;争取到财政部、教育部500万元资助中职贫困生资金;争取到国家2800万元用于支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二是全省职业教育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原来招生较为困难的中等职业学校,由于改善了办学条件,采取了灵活的办学模式和改革了招生办法,今年招收学生2万多人,比上年增加5000人,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时,在省政府领导下,对现有职业教育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省政府领导亲自协调,将省劳动培训中心、省邮电学校分别整合到了省工业学校、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省工业学校的校园扩建用地得到落实,从而进一步增强了重点职业院校的培养能力和发展后劲。

  三是农牧区回乡青年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即“阳光工程”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根据省上部署和相关部门配合,从去年年底以来,全省各地的中等职业学校利用2005年省财政安排的700万元资金,培训回乡青年5000人,并将他们全部转移到了非农产业。今年省财政安排资金1620万元,培训9000多人。

  记者:当前我省教育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杜小明:当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两基”攻坚的难度比较大。按照规划,明年玉树、称多、玛沁、久治、玛多、刚察、河南7个县要实现“两基”目标,从目前的情况看,7个县的普及程度还比较低,特别是初中入学率和完成率低,离国家验收的刚性指标差距较大;二是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社会人才观、就业观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中职学校增加招生、扩大规模还面临较大压力;三是高校投入仍显不足,学校负债较多,同时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不高,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比较缺乏,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四是牧区双语教师队伍和汉语教学相对薄弱,需要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

  两免一补:校园留住贫困生

  农村孩子上学不掏钱了

  今年3月,我省对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暂行办法,以保证他们顺利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省政府出台的“两免一补”包括:减免农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的教科书费、杂费;对农牧区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制学生生活费用和非寄宿制学生学习费用给予补助。可享受“两免一补”的农牧区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是依照省扶贫标准确定的绝对贫困家庭子女、孤儿、烈士子女及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子女、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经济困难的独生子女。

  上述学生除免除其教科书费和杂费外,规定享受补助额为青南牧区的按省财政厅有关规定执行,其他牧区寄宿制学校按照贫困生每生每年300元、非贫困生每生每年1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补助时间每年度按10个月计算;非寄宿制贫困学生按照初中生每生每年30元、小学生每生每年2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校长喜上眉梢

  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和乡是省定贫困乡。东和中学目前有1173名在校生,80%是贫困生。

  “作为一个农村中学的校长,最烦心的事就是遭遇两难的处境。每学期开学,如果收了学杂费,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就会辍学;如果减免了学杂费,学校又入不敷出,一些正常支出都没办法解决。”东和中学校长李永昶对记者说,“现在,我们校长的烦恼没有了,因为我省从今年春季起,提高了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预算内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学校每学期给每名学生发补助。听到这个消息,让很多农村校长喜上眉梢。”

  孩子们笑了

  就读于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和中学初一年级的郑海燕,是寄宿学生,她家住在黑庄村。她说,来学校读书,往返于学校和家就靠两条腿。因为吃住都在学校,以前,新学期报名,爸爸和妈妈除了要背米、面、油以外,还要背160多斤的洋芋,送她和哥哥上学。今年报名,学校给寄宿生每学期补助了150元,吃饭问题解决了,所以,他们不用背着洋芋来上学了。

  百姓感言

  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和乡的袁家庄地处脑山,村民袁有恩一家有四口人,两个孩子一个上中学,一个上小学,只靠两亩地维持生计。为了供孩子上学,袁有恩每年都要外出打工,挣得好,一年也只有1000多元收入,生活非常拮据。这些天,袁有恩和许多农民一样,高兴得合不拢嘴,他们说,国家免了农业税,又免了孩子的学费,党的政策实话好。(作者:李羌)

  城市低保 家庭子女享受两免一补

  城市低保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是指,对城市低保家庭子女免费提供国家规定科目的教科书,包括免收杂费(含取暖费、信息技术教育费)。另悉,为城市低保对象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免费提供教科书所需资金,由省民政厅会同省教育厅,根据低保家庭学生人数和国家规定科目所需的教科书,以及省发改委、省新闻出版局、省教育厅拟定的教科书价格做测算,经省财政厅审核后列入当年财政预算,设立专户,同为农村牧区免费提供的教科书一并实行政府采购,发给学生。

  此外,对城市低保对象家庭子女在寄宿制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生活补助和对在非寄宿制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学习补助的资金,由省财政厅根据省民政厅统计核定的人数,参照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青海省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两免一补”暂行办法》中确定的标准,审核划拨给实施地区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按学年一次拨付到学校,以现金形式发给受助学生本人。

  “我要好好读书”

  西宁市市民吉春凤的女儿在黄河路小学上学,2002年吉春凤的丈夫因肝癌去世,吉春凤的文化程度不高,靠替人打工为生,收入微薄,除去日常开支以及孩子的上学费用后,所剩无几,生活非常拮据。后来,从2004年9月份起享受了政府的“两免一补”政策之后,她就再也不用为女儿的学费发愁了。吉春凤常常对女儿说:“能有这么好的机会享受到国家‘两免一补’的政策,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取得优异的成绩。”从此,吉春凤的女儿更加刻苦了,她并没有因为家庭贫困而产生自卑心理,并时常对母亲说:“妈妈,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一所好大学。”

  “两免一补”给像吉春凤这样的家庭减轻了负担,带来了希望。她说:“政府对我们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如此关心,我会努力工作,我有信心将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使她能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只有这样,才不辜负国家对我们的关心!” (采写郭晓芸)

  助学贷款 贫困大学生的“及时雨”

  考入公办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的贫困学生,只要凭录取通知书、低保证、特困家庭救助证、“五保”证或灾民救助卡,由户主向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提出书面申请,符合条件的,报西宁市民政、教育部门核定,由西宁市贫困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救助领导小组审批,这样就可以获得资助了。贫困学生的救助方式、标准及资金来源,均严格按照《西宁市贫困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助学借款规程》执行。贫困大学生救助采取借款的方式,标准为每人2000元,资金来源由市、县区两级政府承担,其中市级负担60%,县区配套40%。

  助学贷款:贫困生的“及时雨”

  祁海宁是青海民族学院计算机系大四的学生,家在西宁的他看上去比同龄人成熟许多。父亲早逝,是母亲一个人将他抚养成人。后来母亲下岗了,只能靠打工维持生活。四年前他考上了大学,母亲非常高兴,但是第一学期学费靠母亲四处借钱才算凑齐了。

  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祁海宁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和假期到处去打工。但是一个假期打工得到的报酬很少,根本不够交学费。今年,他申请到了助学贷款,这样母亲就不用为学费而四处求人了。同时,也减轻了小祁的压力,他现在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毕业考试和找工作上。

  “大学生活虽然过得清贫,但是我没有因为贫困而失去上大学的机会,助学贷款好比是给贫困生送来的一场‘及时雨’。”祁海宁笑着说。(采写 夏措毛)

  远程教育 外教来教农村娃

  记者从省电教馆获悉,今年,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动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应用充分发挥效益的意见》,在全省建立了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各地和学校通过采取不同形式,让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走进课堂,面向学生,服务教学。

  湟源县申中乡大石崖村小学是远程教育的一个教学点,被人称作“夫妻学校”。简陋的条件、教师的缺乏,让山里娃想学习纯正的英语几乎是一个梦想。尽管这对夫妻不懂英语,但是利用光盘进行英语教学,就像免费请来了高水平的英语教师,圆了山里娃的一个梦。这样的教学方式有效解决了教师结构性短缺的矛盾。

  湟中县海马沟小学是一个光盘教学播放点,张明邦老师利用项目设备和配发的光盘,创造了“两停两讲一静音一重复”教学法,把大城市的教学方法与偏僻乡村的孩子紧紧地联系起来。这种教学方法在项目学校得到了广泛推广。

  到今年10月,全省建成农村中小学教学光盘播放点1830个;建成了包括400个C波段卫星地面站在内的卫星教学收视点3193个、计算机教室965个。农村牧区中小学基本实现了三种模式的覆盖,全省中小学购置计算机44000余台,生机比达到22比1,建设计算机校园网及局域网655个。全省中小学都可开展各种形式的现代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建成了省级基础教育资源中心。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迈出了历史性步伐。 (采写赵新丽)

  职业教育:助你走好人生路

  职业教育的春天

  2006年是我省职业教育的又一个春天。

  省级财政安排的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由每年的200万元提高到2200万元;争取到财政部、教育部的500万元资助中职贫困生;争取到国家的2800万元用于支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今年中职招生两万多人,创历史最高水平。(作者:赵新丽刘星海)

  农家孩子:我当上了韩国烫吧的组长

  十八岁的景钦林是湟中县海子沟乡人,几年前还在家乡忙农活的她,如今已经是兰州韩国烫吧的组长了。

  景钦林说:“在西宁市世纪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的那段日子,令我很难忘。通过在职业技术学校的学习,让我找到了人生的目标,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作为一个农村的孩子,凭借自己的努力,我在城里找到了理想的工作,现在被西宁韩国烫吧推荐到兰州工作,并任组长。我的月薪有1000元左右,不但能够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还可以给家里寄一些钱。在工作中,我很快乐,我们店里的每一位员工都有一个动感、青春的外号,同事们都叫我‘苹果’。我想对大家说,在职业技术学校里同样可以学到有用的知识,在那里一样能够实现人生的理想。”

  家长:有技术不怕找不到工作

  市民张磊的女儿中考成绩不是很理想,和女儿商量后,她决定让女儿去职业学校学习。她说:“看到今年国家出台了这么多扶持职业教育的政策,心里就更有底了,与其让女儿去一所普通高中上学,不如让她依照自己的兴趣学点技术。我想,有点技术走到哪里都不愁找不到工作。”

  职校校长:一些紧缺专业的学生尚未毕业就“嫁”出去了

  西宁市世纪职业技术学校范宣琦校长告诉我们,因为来学校要学生的用人单位太多,一些紧缺专业连尚未毕业的学生都被预定一空。一次,一位老板要的专业的学生已经没有了,在这位老板的软磨硬泡之下,范校长只好把学生的联系电话告诉了他,让他去和学生商量。

  “阳光工程”:

  9000多回乡青年受培训

  今年省财政安排资金1620万元,培训农牧区回乡青年9000多人。

  耿吉玉、宋萍、陈生婷是三位曾经外出打工的农村女孩,今年九月她们来到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专业技能。“现在学习起来比以前轻松多了。因为‘阳光工程’给我们免了学费,家里的经济负担减轻了,我们读书心里也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了!”这是她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农村初高中毕业生拿到“阳光工程”的培训券后,凭券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学习期为一年,考核合格后发给“阳光工程”培训合格证书。由于这一培训项目是订单培训,所以,这些学生不愁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以西宁市第一职业中学为例,学校已经联系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及天津、郑州、西安等地区的用工单位,今年计算机、电子电工、物流、旅游服务、印刷等专业的三百四十余名“阳光工程”培训学生已经有了基本就业单位。学校本着“培训一群学生带动一个村子致富,培训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脱贫”的观念,对这些学生生活上关心、学习上帮助,并且在周末经常举办一些篮球比赛之类的业余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现在这些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学习积极主动。

  关链接

  职业教育四大工程

  1.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

  根据我省发展盐湖

化工、有色金属、煤焦化工、旅游、民族文化等特色产业和餐饮、商贸、物流等服务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着力培养大批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急需的实用型人才。

  2.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充分利用各类职业教育资源,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大力开展以农牧区初高中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3.农牧区实用人才培训工程

  充分利用县级职教中心(职业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及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等各类资源,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实用技术培训。按照科技入户工程的要求,依托“绿色”证书、新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农村优秀人才创业培植等工程,开展科技示范户培训,引导农牧民掌握实用技术,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服务。

  4.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

  以提高职工和城镇居民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等为目的,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成人教育和再就业培训网络,广泛开展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大力发展社区教育、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青海省教育厅副厅长赵海平:

  2007年职业教育再上新台阶

  在即将过去的2006年里,我省的职业教育工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职业教育事业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有:社会各方面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轻职教的观点在左右着一些人的求学选择;职业学校校舍小、实训条件差,不能适应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中,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不合理;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及人才培养的结构和质量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等。因此,我们在对取得的成绩感到欣喜的同时,还要重视这些不足,继续把职业教育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巩固并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力争2007年全省的职业教育工作取得长足的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作者:郭晓芸)

  青海省教育厅副厅长来萍:

  青海高等教育前景广阔

  2006年是高等教育的开局之年,全面落实了给全省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600万元经费问题,以及高层次人才培养的60万元资金。在教师及教学水平方面,青海大学高原医学和藏医藏药博士点获得国家认可,打破了我省无博士学位授予点的状况。青海民族学院被评为全国31所英语示范院校之一,青海民族学院教师旦正获得第二届高等教学名师奖,青年教师魏登邦和东杰才让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并获得70万元的资助。

  青海大学的高原医学和藏医藏药专业都是有高原特色的专业,我们认为只有特色才能在众多的学科中引人注目,只有结合高原实际情况才能打造有我省特色的专业院校。

  贫困生资助体系完备,我省公办高等院校共有在校生36912名,其中,贫困生占到45%,今年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实现助学贷款渠道畅通,做到了只要是符合条件的贫困生、只要本人递交了申请,就可以获得资助。到目前为止,19%的贫困生获得了资助。

  由于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就业工作也出现了一定的难度,我省2006年大中专毕业生人数为22700人,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到9月1日为止,今年的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68.5%。我们将就业率作为学校考核的核心指标之一,加大学校的学科建设力度。

  我省现有在校生3.63万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286名,其中博士29名,硕士347名,博士点2个,硕士点66个,在读研究生六百多名,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34个。 (作者:赵新丽)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