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库:

如何改变一卷定终身 高考改革之路应通向何方

http://www.sina.com.cn 2006/12/26 11:34  中国青年报

  再有几天,时间将走入2007年。

  30年前,在“文革”刚刚结束后不久,邓小平作出了拨乱反正重大决策:恢复全国统一高考。这一决定给亿万青年带来了希望的春天。

  30年过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提出,中国统一高考制度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高考应该怎样考?高校应该怎样招?”成为举国关注的重大问题,而且关于这方面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

  2006年,高考改革和高校招生改革引起了媒体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率先于2004~2005年进行高中课程改革的广东、山东、海南、宁夏、江苏将于2007年、2008年迎来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5省区的高考改革方案一经出台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特别是江苏的考试方案,甚至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而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招生过程中引入“面试”测评、中国政法大学采取按照各省人口比例确定学生名额等一系列招生新举措,包括自主招生的大学数目不断增加,使得我国高校招生改革的步伐不断加速。

  同时,教育部推进的新课程改革也进入了攻坚阶段。随着高校招生改革的试水和推进,高考改革和高校招生改革,既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效,又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在此背景下,专家们认为,需要对高考改革方案与高校招生制度进行全方位的审视。

  12月23日,中国教育学会、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共同主办了第六届21世纪教育论坛——议题为:高考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会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督学郭振有,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谈松华,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等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山东、江苏、湖北、甘肃等地的教育行政官员和一线教师就高考改革的方向与实施途径、考试制度改革与中、东、西部基础教育发展、社会用人需求与中小学评价制度改革等主题进行了深层次、多视角的探讨。

  谢小庆:应给高中教师以发言权

  本报记者 袁晓露

  “我们现行的高考缺乏有效的证据,没有达到科学性的要求”,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谢小庆说,以这种高考分数作为唯一标准录取大学新生是不合理的。美国的大学招生,三分之一是中学成绩;三分之一是标准考试;三分之一是工作经历。招生最主要的依据是中学的成绩,尤其重视高中教师给予学生的成绩评定。

  现行招生制度不合理处很多,但教了学生几年的老师,对学生最了解的老师却没有发言权,是最大的不合理。所以招生制度改革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得给教了3年的高中老师们以发言权。

  谢提出一个“从中国国情出发的高考改革方案”,其核心是:以学生的高中校内成绩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主要依据,以学生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考试的成绩作为高中成绩的校准参照,统一考试成绩完全与考生脱钩。这是一个充分考虑中国国情的高考改革方案。

  以某省为例:在进行全省统一考试前,本省所有高中都需要将本校考生的校内评定成绩上报省招生办公室封存。各个学校在统一考试前上报存档的高中校内成绩将不仅仅是期终的笔试成绩,还包含平时成绩和教师主观评价在内的综合性成绩。统一考试以后,根据统一考试的成绩,以学校为单位,对各校的高中校内成绩进行校准,校准为具有可比性的“校准校内成绩”。

  考虑到中国今天的实际情况,为了保证招生的公平和防止不正之风,可以在若干年内继续沿用以往的“分数分段投档”的录取办法,保证各高校可以按照“校准校内成绩”从高到低录取学生。

  每个考生在统一考试中的成绩将成为

国家机密,严格保密。以往,整个阅卷评分工作都是在“糊名”的情况下进行的,直到最后阶段才与考生姓名挂钩。今后,统一考试成绩在完成“校内成绩”校准,将学校上报存档的校内成绩转化为“校准校内成绩”后即封存,若干年后可销毁。

  为避免作弊,成绩校准工作可以委托三家外省的不同中介服务机构来完成。例如,安徽省招办可以将分数校准工作委托北京、上海、天津三地的教育考试院完成。北京、上海教育考试院将分别独立对校内成绩进行校准,天津考试院将负责对北京、上海两家的校准结果进行对照比较。只有两家的校准成绩完全一致时,才将最终校准结果用于高校录取。所有参与的中介机构都需要签署保密协议,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谈松华:如何改变一卷定终身

  本报记者 谢湘

  “要不要用全国统一高考的方式来选拔高校的学生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谈松华自问自答——对这个问题是有不同看法的。

  一种看法认为,中国这么大,国家用统考的办法来选拔学生,不一定适合很多学校和地区的实际。还有一种看法说,国家统考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要对高考制度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从国际、国内的情况来看,通过选拔性的考试来挑选高校的学生,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很多国家都是采取这种办法。而且最新的情况是,俄罗斯最近也提出借鉴中国的高考,并把这视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

  所以,“今天我们讨论高考制度的改革,不是讨论废除高考,而是如何改进现行的高考制度。我想这是需要强调的一个问题”。谈松华说。

  考什么?怎么考?

  恢复高考已将近30年,对高考问题的讨论和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而且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也做了一些改革的尝试,如考试科目的演变、推荐保送生制度的提出、高校自主招生的试点等等。现在看来,这些改革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有一些措施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有一些措施在实践中变形了。比如说保送生制度,实行了一段时间就没有继续下去了。学校为了保证整体的升学率,推荐的往往不是一流的学生,而是中上等的学生。比如说给特长生加分的政策,带来了大量弄虚作假的问题。所以,一些本来想突破现行

高考招生局面的措施,具体到实行的时候,便和改革的初衷产生了很大的距离。由此可见,高考改革,不是单一因素可以解决的。

  尽管做了很多的改革尝试,但是高考以知识为主要内容这样一种考试方法没有改变,以分数作为录取的唯一标准这样一种招生制度也没有改变。所以,引起了社会上对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很多的批评、指责。有人认为,现在高考的升学竞争愈演愈烈,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而且成为一种导向,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全面素质的提高。

  因而,现行的高考制度,确实迫切地需要改革。这个改革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考试,一个是招生,这两个方面一定要联系起来考虑,仅仅考虑考试制度是不行的,还要考虑招生制度。

  考试制度包括考试科目、内容、方法方面的改革。现阶段应该在面上继续推进考试科目的改革。考试科目现在一般采取是3+x模式,就是必考的科目“语文、数学、外语”,这是保证基础和公平性的需要;另外根据高考学校的要求,比如说你考物理加物理,考化学加化学,加试的科目能够突出学生的特长,有利于将来的专业方向。

  从内容来看,改革的方向应该从现在比较偏重知识点,知识内容的考试,转向考查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考试。从考试方法上,就是变一次考试为多次考试,给学生多次选择的机会,避免一次考试的偶然性,同时也可以减轻学生考试的压力。

  高考成绩与招生录取不能挂得太紧

  一张试卷定终身,这是目前高考招生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考试成绩和招生挂得太紧。以总分排队,以计算机排名依次录取。这种办法从社会接受程度来看最高,2006年实行网上录取,社会的投诉率最低,公众的满意程度最高。

  但是,仅仅按照分数,并不能完全体现一个学生的素质和特长。目前的高中,到了高三阶段就不上课,主要时间、精力都集中在做各种试题上,翻来覆去所做的事情就是为了提高十几、二十几分成绩,以保证进入一个好一些的大学。这种做法对人才培养是一个很大的浪费。

  所以,完全以分数录取学生的做法,一方面是造成了升学竞争越来越激烈。一方面影响了多样化人才的选拔。另外,高中学生的社会服务、领导能力等因素没有综合予以考虑。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在社会诚信制度没有建立起来以前,除分数以外的信度有一定问题。这就是一个难点。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把所有学生的评语都写得非常好,在这样的情况下是没有办法进行区别和选拔的。

  最后我想再说明一下,我们提出来的高考改革方案一定要具有可控性。如果失控了,那么这个影响就会非常大。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3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