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库:

第二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http://www.sina.com.cn 2006/12/27 09:22  文都教育

  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一般考选择题)

  (一)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1.经济制度是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经济体制则是对其各个阶段矛盾本质的规定;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形式。

  2.经济体制体现着经济制度,经济制度存在于经济体制之中。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反映生产关系本质的经济制度,又要研究生产关系具体形式的经济体制。因为同样的经济体制可以反映不同的经济制度,而同样的经济制度也可以采用不相同的经济体制。

  二、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一般考选择题)

  (一)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

  1.自然经济: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形式,是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本身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

  2.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产品归不同的所有者所有。

  (二)商品经济和两个发展阶段

  1.简单商品经济:即小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2.发达商品经济:即市场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3.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一般考选择题)

  (一)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1.商品的二因素

  (1)使用价值:物品的有用性,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

  (3)价值的本质: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

  (4)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5)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内在矛盾的外在表现: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的内在矛盾,这一矛盾只能通过交换才能解决;通过交换,其内在矛盾就外化为商品与货币的矛盾。

  (6)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2.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1)交换价值:商品是用来交换的,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交换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2)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3.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1)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是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具体劳动具有质的差别。具体劳动虽然创造使用价值,但不是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2)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它是商品生产社会中特有的范畴。抽象劳动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没有质的差别,只有量的差别。

  (3)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

  ①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不是指两种劳动,也不是指两次劳动,而是指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方面。

  ②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又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过程。

  ③具体劳动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一般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④各种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在量上是无法比较的,抽象劳动在性质上是没有差别的,在量上可以相互比较。

  (4)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①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了商品具有二因素。

  ②具体劳动生产商品使用价值,抽象劳动生产商品价值。

  ③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创立的,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二)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

  1.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的大小的问题。商品的价值量由劳动时间的长短来决定。

  2.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区别: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是在同一部门内部同类商品生产者的竞争中实现的。

  3.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

  (三)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劳动生产率含义与衡量。

  2.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四)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之间的基本矛盾。

  2.原因:

  (1)它决定了商品经济的一切矛盾,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之间的矛盾,商品与货币之间的矛盾都是由这一基本矛盾决定的。

  (2)它贯穿于简单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3)它决定着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命运。

  (五)货币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

  1.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交换价值

  (1)价值形式发展: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

  (2)等价形式及其特点:

  ①使实用价值转化为价值的过程;

  ②使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过程;

  ③使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的过程。

  (3)商品与货币的对立是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

  2.货币的起源: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六)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本质:商品交换中的一般等价物,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3.职能:指货币在商品经济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具体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1)价值尺度:指货币作为尺度来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而不必要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中介。注意掌握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概念及其区别于联系。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足值的货币,而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3)贮藏手段:指货币可以退出流通,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被贮藏起来。执行储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足值得贵金属货币。

  (4)支付手段:指在以延期支付方式买卖商品的情况下,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时执行职能。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最大区别是“同时”还是“延期”,注意识记支付手段的一些现实形式。

  (5)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上作为一般的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社会财富的化身发挥作用。主要为贵金属(黄金),美金和欧元等。

  (七)货币流通规律

  1.内容: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量,取决于进入流通的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2.公式:执行流通手段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

  3.货币充当支付手段职能的条件下: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销售商品的价值总数-赊销商品的价值总数+到期支付总数-互相抵消的支付总数/单位货币的流通次数

  (八)货币和信用货币

  1.纸币: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中产生。

  2.信用货币:银行,支票,期票和汇票等,具有双重性。

  纸币和信用货币的最大区别:发行机构不同,从而其权威性就不一样。

  3.货币供应量:现金和存款货币。

  4.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不是贵金属货币,也不是能够自由兑换成贵金属的纸币,而是不能兑换的纸币和各种信用货币。

  (九)通货膨胀与

通货紧缩

  1.含义: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就会持续上涨,这种经济现象为通货膨胀;反之,则为通货紧缩。

  2.衡量指标:消费价格总指数。

  (十)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基本要求: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量来进行。

  (十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规律。只要商品生产和交换存在,价值规律就必然发挥作用。

  (2)在影响和制约商品经济的诸经济规律中,价值规律支配着商品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起主导的作用,因此,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2.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它以价值为基础。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主要有:

  (1)价值;

  (2)市场供求状况;

  (3)货币自身的价值(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就表现为纸币发行量);

  (4)政府的经济政策;

  (5)商品生产经营者之间的竞争。

  (十二)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1.商品的价格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3.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使销售价格与价值相背离。

  4.价格变动对供求关系具有反作用:价格反过来也可以影响供求关系。

  (十三)市场机制

  1.市场机制的内涵:价格与供求、竞争相互作用构成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发挥了调节作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是通过市场机制表现出来的。

  2.价值与价格。

  (1)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或者说,价值用货币来表示时就是价格。

  (2)商品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3.价格和供求关系之间的关系。

  (1)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大于求,价格下跌;供小于求,价格上升;供求相等,价格等于价值。价格上升和下跌的波动以价值为中心,从长期趋势来看,上升部分和下跌部分会相互抵消。

  (2)价格会反作用于供求:价格下跌,会引起供给减少,需求增加;价格上涨,会引起供给增加,需求减少。

  (十四)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

  1.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2.促进生产者提高生产经营效率;

  3.形成经济活动中的优胜劣汰,产生市场竞争中公平与效率的矛盾。

  4.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

  (1)尊重和运用价值规律,在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尊重和运用价值规律。

  (十五)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性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一个严谨的科学体系。

  2.在新的情况下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新特点。

  4.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十六)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认识。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主要是从生产关系和价值创造的角度研究经济问题的,这是由其所肩负的揭示资本增殖的秘密,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为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锻造武器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2.而现在我国已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解放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我们首要的和根本的任务。而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来说,揭示生产力的运行规律,研究提高使用价值产出效率的途径,把握反映使用价值的质与量、供给与需求变动的价格走向,具有更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章与时事结合点:

  1.本章内容一般以选择题为主,属于基础知识,考查大题的可能性不是很大。考生注意掌握好基础知识就行。本章内容与时事联系的习题也不多见。

  2.本章需要注意相关或相近或表述方式不同的概念之间的内在区别,这些知识是最容易被考查的,这些相似、相近或考生容易混淆的概念往往就是备选项。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