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库:

第五章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

http://www.sina.com.cn 2006/12/27 09:26  文都教育

  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一般考单选题)

  (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和实质

  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2.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选择题、分析题都会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和建立的客观依据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加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改革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与过渡时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根本不同,区别在于公有制经济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中是否占据主体地位。

  3.确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是: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2)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是多层次,不平衡的,要求有多种所有制经济与之相适应。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公有制经济的涵义和实现形式

  1.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3.公有制可以采取独资企业、股份合作制、合作社、股份公司等形式。

  4.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三)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

  (2)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

  (3)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

  (4)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经济基础,是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四)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目前,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一方面是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对个体、私营经济要引导,使之健康发展,对外资经济要加强管理。

  三、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选择题、分析题)

  (一)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决定了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了按劳分配在现阶段分配制度中占据主体地位。

  3.其他所有制形式的存在及其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其他分配方式的存在及其地位。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

  1.按劳分配没有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而是以企业为单位进行。

  2.按劳分配中的“劳”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不能用每个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时间来衡量,而要用社会承认的价值量衡量(即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

  3.按劳分配所分配的不是现实生活消费品,而是货币收入,劳动者以货币购买消费品时使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即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

  4.按劳分配也不是公有制企业惟一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而是有其他分配方式与之并存。

  (三)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1.在公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过程中,活劳动创造价值,这就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并坚持其主体地位;同时,由于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生产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这就要允许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参与分配,取得相应的收入。

  2.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有利于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有利于把分散的人力物力财力动员起来投入现代化建设;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

  (四)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理顺分配关系,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热门考点)

  1.在分配问题上,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

  2.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3.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4.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本章与时事结合点:

  1.从按劳分配的角度分析我国出现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不要回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不合理收入),再分析这一差距与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之间的关系,国家在消除收入差距方面都有哪些政策和措施(重点放在社会保障制度的角度)。这是今年的一个热门考点,望考生将相关的知识点都收集起来予以备考。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