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库: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http://www.sina.com.cn 2006/12/27 09:52  文都教育

  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般考单选或多选题)

  (一)当代世界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这种国际局势的新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首先,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其次,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各国各地区加强经济技术合作,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三,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但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强。

  (二)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

  (三)国情与党情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目前我国国情最具特征性的变化,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具体表现为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社会阶层的日益多样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我国国情的巨大变化,也促使我们党的党情发生了重大变化,这集中体现为党的历史地位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即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一般考多选题)

  (一)“三个代表”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三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我们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衡量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的最高标准。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视察时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概念。200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2002年11月,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深入论述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和具体要求。

  需要特别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不等同于“三个代表”,也就是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决不只是“三个代表”的三句话,而是以“三个代表”命名的、并以“三个代表”为集中概括的一个寓意深刻、内涵丰富、论述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3.“三个代表”的辩证统一关系

  “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在“三个代表”中,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主体和目的,三者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

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一般考选择题)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正确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它们是一脉相承的科学思想体系。这一科学论断表明了两层含义: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论形态上属于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坚持。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典范,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最现实、最生动的教材。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般考选择题)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养分,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第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关注当前的科学发展观的有关论述。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