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库:

第九章 中国特色并社会主义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12/27 10:30  文都教育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一般考选择题、分析题)

  (一)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精神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主观世界方面所取得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战略地位。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文化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这种战略地位和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第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第三,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四,为现代化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思想保证。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一般考分析题)

  物质文明成果是人类最基础的文明形态,从根本上讲,它决定着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并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物质基础;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智力支持和文化保障;政治文明则导引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本方向。

  正确认识和处理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要正确认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经济基础,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有着巨大的反作用。两个文明必须一起抓,绝不能一手软,一手硬。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以德治国就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继承传统优秀思想道德的基础上,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德治国”的核心是理想建设和道德建设,它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国家繁荣、民族昌盛的强大动力。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道德是在一种高尚的理想和信仰的引导和支持下,通过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的作用,主要促使人们自律,自觉地去遵守宪法和法律,履行公民对国家对社会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法治则是以国家强制力来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律常常是道德的底线。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

  (四)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新增知识点)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参加两会的政协委员时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胡锦涛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是: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为各民族、各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规范。

  “八荣八耻”,深入人心是关键,联系实际是途径,弘扬正气是落脚点。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要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题,以促进社会风气不断改善为目标,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新风。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坚持这样的规范和标准,无论社会和个人,都能够进一步做到学有所范,行有所依,导有所向,衡有所度。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 (一般考选择题、分析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两个基本方面。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决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是物质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条件。

  我们党的最高理想,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党和我国各族人民在现阶段的共同理想。

  思想道德建设要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

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

  (三)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当前,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指导方针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是:我们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

  三、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二)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提高相伴随的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1.应高度重视本章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