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库:

第三章 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

http://www.sina.com.cn 2006/12/27 10:49  文都教育

  一、时代主题的转换

  (一)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

  时代主题是指时代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由居于该时代中心地位的阶级决定的反映世界基本特征和主流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的问题。时代主题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它是当今世界的主要内容和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二是它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和方向。时代主题的转换,从根本上说,是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结果,其直接原因是阶级力量对比或者说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随着世界矛盾和形势的变化,时代主题也会发生变化。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主题,是我们分析问题、制定政策和策略的重要依据。

  1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第二次

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战争与革命一直是当时世界的主题,世界历史的主要内容和潮流是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和平问题主要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发生的问题。发展问题主要是指经济的繁荣与进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70年代中后期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二)全面理解提出时代主题转换的依据和意义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有其客观的依据

  (1)和平力量的巨大增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范围内的和平力量得到了巨大的增长,表现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批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殖民主义体系彻底崩溃,第三世界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力量。第二、战后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迅速发展,逐渐成为第三世界表达声音、维护和平的场所,这些极大地牵制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战争图谋。第三、中国是社会主义大国,属于第三世界,又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直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方面有独特的作用。第四、战后世界范围内的民主运动兴起,法西斯势力基本被清除,同时西方国家的人民认识到了和平的重要性,反战成为战后民主思潮的重要方面。

  (2)超级大国没有做好打一场世界大战的准备

  冷战时期能够挑起世界大战的主要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但是作为两个拥有核武器的大国,核武器的特殊性使得谁也不敢贸然动手。达到了“恐怖平衡”的状态。

  (3)新科技革命和经济相互依赖的迅速发展成为维护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战后,由于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各国经济联系日趋紧密,经济利益相互交织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战争手段所不能解决的全球性问题,包括疾病、人口、环境、贫困等等,相反只有通过各国的合作才能促进共同发展。因此,新的问题和挑战使得国际社会中出现了新的合作内容与任务,在共同利益的驱动下,世界各国增加了彼此之间往来的机会,增进了互相了解和理解,减少了误会和麻烦,由此产生了深层次的制约战争、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因素。

  2.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提出,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重大的意义

  (1)高度概括了当代世界的新变化、新特点,对马克思主义做出了重大发展。

  (2)对于调整我国的对外政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中国制定内外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3)在国际斗争中有利于团结最广泛的民主进步力量和人民群众,为实现人类共同目标而努力。

  二、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

  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是世界范围内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互为条件,互为因果。和平是发展的基本前提,发展是和平的重要保障,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和平,这是两者之间一般的辩证关系。

  1.世界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条件

  和平是发展的基本前提,只有在和平的条件下,世界经济的繁荣发展才可能成为现实。战争对于人类和社会经济的破坏已被历史反复证明。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更没有繁荣。

  2.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世界和平的维护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没有全人类的共同发展,也就没有世界的持久和平。首先,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说到底是建立在世界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的基础上的。其次,世界经济的发展是当今制约新的世界战争的重要因素。再次,发展还是人类社会摆脱困境的主要出路。只有通过国际社会共同努力,谋求人类共同的发展,人类社会才有出路。

  总而言之,这两大问题具有全球性、全局性、战略性,只有抓住它们,才能提纲挈领,带动其他矛盾得到解决。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三者不可分离,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

  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确途径

  威胁世界和平、阻碍世界共同发展的主要根源,是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因此,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确途径就是顺应时代潮流和各国人民的意愿,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尊重各国和各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这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2)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凝聚各国人民的力量解决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全球性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各国合作应对,任何一个国家和力量都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来独自完成这个任务。

  (3)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保证各国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各国人民在自身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明,并且相互交流和借鉴,进一步促进共同发展。

  (4)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实现共同发展。

  (5)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4.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牵涉到方方面面,但核心是南北问题。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深化,都离不开南北问题的缓解与解决。这是因为:第一,冷战结束后,东西对抗性矛盾下降、缓和,而南北矛盾却明显上升,局部战争和危机多次发生,尤其是在战略要地,超级大国急于进行战略调整,填补战略真空,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第二,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严重制约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稳定。第三,随着全球化的进-步发展,南北矛盾和摩擦的领域进一步增多。在资本、金融、国际援助、温室气体排放、疾病控制、文化等方面都有新的矛盾。第四,发达国家,尤其是超级大国美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干涉有一系列新的表现,干涉内政甚至侵犯国家独立的行为更加直接、露骨,引发了南北关系之间的冲突,严重地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宁。

  三、建立国际新秩序

  (一)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的基本特征与实质

  国际秩序是指以一定世界格局为基础所形成的国际行为规范和相应的保障机制以及它们的运行状态。国际秩序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它随着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发展而丰富、完备。

  国际秩序就其性质而言,有公正合理和不公正、不合理之分。而衡量一种国际秩序是否公正、合理,主要是看这种国际秩序是在什么样的利益基础上形成的,它包含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是否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和人类的共同进步。

  (二)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内容

  我们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其实质是各国的平等,其基本目标是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和繁荣。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等广泛的内容,主要是: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三)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不同构想

  1.发展中国家最早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发展中国家主张建立的国际新秩序具体内容主要有:第一,以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目标;第二,改变旧的国际分工体系,在主权平等原则的基础上保障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每个国家都有权对其自然资源和经济命脉行使永久主权,有权实行适合自己的经济制度和发展战略;第三,加强南南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同时积极参与南北合作;第四,一切国家都享有平等地参加解决世界经济、金融、货币等事务的权利;第五,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增加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安理会中的常任理事国的席位,等等。

  2.西方国家的主张

  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比较注重国际新秩序的问题,而西方国家对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问题持冷漠态度。总体而言,美、日、欧的“国际新秩序”观的本质是相同的,那就是要建立一个以西方大国利益为基础的,由西方大国领导的,以确立西方模式、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为目标的“国际新秩序”。这其实是国际旧秩序的加强和延伸。它们之间的分歧主要是争夺在建立“国际新秩序”过程中的主导权。

  3.中国的国际新秩序观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国际新秩序应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等多方面的内容,这使中国的新秩序观更加丰富、全面。政治上,各国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同时,中国郑重地宣告: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4.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新秩序应以新型的国际关系的准则为指导,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此,邓小平同志最早明确提出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1.注意本章国际新秩序的内容,尤其是中国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