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库:

第四章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http://www.sina.com.cn 2006/12/27 10:50  文都教育

  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

  (一)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及其原因

  1.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大致包括五个阶段:

  ①经济的恢复与转轨(1945-1950年前后),②经济的高速增长(1950-1973年),③经济“滞胀”(1973-1982年),④经济的低速增长和全面调整(1983- 1989年),⑤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蓬勃兴起的背景下经济回升和向知识经济转变的新时期。

  2.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

  总的来看,在战后50多年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仍然存在,但总体上得到了长足发展。保持了相对平稳和较为快速的增长;经济发展的成果巨大,进一步保持了在生产和科技方面的领先水平,产业结构先进,成为高度现代化和向

信息化迈进的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

  3.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1)科技革命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2)在社会生产关系领域进行的部分调整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3)发达国家间互相依存关系加深,经济协调显著增强,有利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

  (4)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构建的国际经济机制,继续体现了国际经济旧秩序对发达国家的偏向,使得发达国家能够以低廉的价格掠夺第三世界的原材料,从而为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有利的国际制度环境与重要的物质基础。

  (5)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6)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和发展对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提出了严峻挑战,但同社会主义国家的竞争也推动西方国家进行自我调整和改良,同时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中的一些内容为这种改造和发展提供了某种启示。

  (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和经济社会政策的调整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发达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战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自我调整所带来的最重大变化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包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化发展。

  2.调整经济政策,寻求

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国家宏观经济机制的确立与政策的不断调整,对缓和经济危机、抑制通货膨胀、增强竞争能力、促进国民经济迅速而稳定的发展,起到了比较明显的作用。由此,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和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

  3.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和资本所有制形式

  经济结构的变化反映了一个国家各部门和各种类型经济消长的情况。战后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在私有制为主导的基础上,所有制形式更加多样,资本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2)大小企业并存,形成优势互补。(3)新兴产业得到政府大力扶植,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有了迅速发展

  4.企业管理体制日益社会化与现代化

  首先,企业管理日益超出个别企业的范围而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化管理相结合,呈现出企业管理社会化的趋势。其次,出现了“经理阶层”和“管理革命”,主要解决企业内部的劳资关系以及生产地位不同的各类人员之间的关系。第三,管理因素的开拓和管理关系的转换从“泰罗制”、“福特制”到“后福特主义”。第四,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核心问题是解决权力如何配置的问题。总的来看,这一方面意味着社会生产力的优化与提高;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资本生产剩余价值的能力、资本剥削劳动力的功能的强化,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效能的优化与提高。

  5.建立世界经济与地区经济协调机制

  在国际经济关系的层面上,战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彼此间的协调,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采取措施缓和彼此间的经贸矛盾冲突。这实际上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化的表现。世界市场经济同样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需要通过国际调控加以完善。战后由于美国霸权地位确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与政治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密切,同时伴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职能和作用得到确立和增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加强了彼此间的相互协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对地区经济、世界经济加以调控的国际机制。

  (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困难和深层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的失调、失衡、停滞和危机并未去除,而是在程度趋缓的总趋势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结构性的问题和难以去除的慢性疾患,即结构性失衡和综合性危机。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现实难题

  主要表现为:(1)经济周期性停滞和经济危机仍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法解决的痼疾。

  (2)就业增长缓慢,结构性失业持续存在。

  (3)各发达国家政府的财政赤字连年扩大,政府的债务负担不断加重。

  但总的来看,目前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还不是以危及制度生存的社会总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2.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的深层矛盾

  (1)基本矛盾对抗性质继续深化。

  (2)国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在克服市场弊端的同时,又以新的方式给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新的矛盾与障碍。

  (3)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的同时,它在资本主义的应用又导致科学技术与劳动力的对立,带来了结构性失业,加速了社会分化。

  (4)资本主义经济在全球扩张中造成各种矛盾加剧。

  总之,发达资本主义经济面对的最大难题和存在的根本矛盾仍然是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资本主义可以通过对经济体制与政策的不断调整来部分地改进生产关系,缓和这一矛盾,但是它不可能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狭隘界限。它只是在不自觉地为根本上的自我否定创造着种种物质条件和社会形式。

  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

  (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及其实质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从西方国家的发展历史来看,曾出现过多种政治制度,但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典型形式是资产阶级民主制。但总的来看,西方民主制度体现了某些共同的原则,主要包括保障公民的个人权利、普选原则、代议制原则、任期原则、分权制衡(三权分立)原则、法治原则等。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实质

  体制与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的性质,总是与国家政权的性质相一致,发达国家的政治体制也不例外,它本质上无疑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工具。

  (1)首先,西方民主制度为资产阶级服务的宗旨没有改变。

  (2)其次,金钱是这一制度存在和运转的基础。

  (3)再次,政治被政党所操纵。

  总之,资本主义所有制基础上的民主制势必面临着内在矛盾,即形式上的民主、平等与事实上的不民主、不平等。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的重大变化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化。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阶级、政党、利益集团、社会舆论和公民等影响和制约国家政治社会生活的几种主要社会力量,它们的自身地位、状况、相互关系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另一方面是政治体制方面的调整与变化。

  (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社会、政治问题

  社会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基本矛盾,并困扰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发达国家所面临的较为严重和带有共同性的社会问题主要有吸毒贩毒、社会犯罪、两极分化、精神和信仰危机、人际关系异化以及种族歧视与极端民族主义势力抬头,等等。

  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

  (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特征和本质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特征和本质是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产生,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作用:一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性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全球竞争性,成为促使它们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经济制度方面的基础与动因;二是强大的实力地位,提供了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物质基础;三是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丛林法则”的信奉、对历史上曾经拥有的权力地位的留恋。

  由于当代世界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但总的来说越来越趋向更加多样和隐蔽的方式,如话语霸权、规则霸权、文化霸权等,其中“制度霸权”不仅是最重要的霸权手段,也突出反映了西方霸权力图实现全球资本主义化的实质。西方国家的“制度霸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掌握着国际强权的西方发达世界主导着国际机制与制度的建构和运转。(2)强势的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国际机制与制度,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对世界的领导和主宰。(3)全球体系的资本主义结构使世界体系的运转深深打上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烙印。

  (二)冷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调整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

  西方关系的发展趋势是竞争、摩擦与协调、合作并存,矛盾冲突的尖锐性将根据条件的变化而起伏。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

  当前,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坚持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国家间交往正常进行。一方面,西方国家实行“接触”战略,谋求与中国建立某种“伙伴关系”;另一方面,西方国家仍有人坚持冷战思维,叫嚷对社会主义进行“遏制”。

  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中的不利因素是前者把防范的战略重点指向发展中国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恐怖主义、文化冲突、环境问题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发难的主要问题。

  (三)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经历了以下阶段:

  1.从战后初期到60年代末,是美国在全球扩张的阶段

  2.70年代,美国全球战略进入调整阶段

  3.80年代到90年代初,美国的全球战略又有新的发展,美国对苏联“转守为攻”,实行“以实力求和平战略”和“超越遏制战略”

  4.冷战后美国的“参与和扩展”战略与“先发制人”战略

  布什政府推出的“先发制人”战略尤其引起全世界的极大关注。迄今为止,小布什政府的全球战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将维护美国的军事安全置于对外战略的首位,将恐怖主义作为首要威胁,确定所谓“邪恶轴心”,追求军事绝对优势和国家绝对安全。第二,采取“点菜式的多边主义”,一方面利用多边主义达到目的,另一方面坚决摆脱多边机制与多边合作对其权势与行动的限制,经常一意孤行地采取单边主义政策。第三,调整全球地缘战略,构建国际安全新框架。

  (四)北约东扩

  2004年3月,中东欧7国在华盛顿向北约正式提交了各自国家加入北约的法律文本。这是北约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充。至此,北约成员国达到了26个。

  北约东扩的主要意图在于:美国要加强对欧洲的控制和影响,遏制欧洲的独立倾向,同时,将西方的势力范围东移,填补前苏联解体后中东欧地区出现的“真空”地带,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生存空间。

  (五)西欧、日本的对外政策

  1.西欧的对外政策

  (1)50年代西欧追随美国反苏反共。 (2) 70年代东西欧缓和取得新进展。 (3) 80年代,随着美苏关系走向缓和,西欧国家也加紧推动东欧国家的“和平演变”,尤其在两德统一问题上,联邦德国最终以“吞并”的方式,于1990年10月1日实现两德统一。(4) 90年代欧洲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欧盟力争成为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一支力量。

  目前欧盟的国际地位具有以下特点:欧盟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力量中心,并发挥出独立的影响力;在欧洲的国际关系格局中,欧盟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板块力量和“大欧洲”建设的核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欧盟的地位与影响明显上升,成为冷战后国际力量分散化和多元化的推动者,但多数情况下还是作为美国最重要的伙伴行事。欧盟要成为一个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立作用的力量中心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欧盟内部的一致性与集体行动能力;二是欧美关系的走向。

  2.日本的对外政策

  战后日本外交经历了四个阶段:

  (1)战后初期,奉行“追随外交”。 (2)自50年代后期,日本外交进入“经济外交”时期。(3)70年代的日本开始改变向美国“一边倒”的外交,奉行“多边自主外交”。 (4)80年代以来,日本外交的主要目标是争做政治大国。

  冷战结束以后,日本开始全力推进“积极进取”外交,可谓真正开始了大国化发展。日本制定和实施政治大国战略具有一定的必然性: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壮大,追求相应的国际政治地位成为自然而然的诉求;就国际环境来看,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特别是美国对日本加强军备的鼓励和敦促,是促使日本终结经济中心主义和小国主义,走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重要的外部条件和外部动因;日本国内以民族主义为核心的大国主义(也称“新民族主义”)政治思潮和新保守主义政治势力的崛起,则成为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思想和社会基础。

  1.注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日、欧的对外关系,尤其日本安培的外交政策。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