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库:

第八章 中国对外关系及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

http://www.sina.com.cn 2006/12/27 11:07  文都教育

  一、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与调整

  (一)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进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建国初期实行的“一边倒”的外交政策,60年代联合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以及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基本实现同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1.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

  以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全面开创了新的外交局面,把80年代的中国外交推进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种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确立了战争与和平的新观念。(2)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3)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4)制定了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5)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新构想。

  2.对外关系的新局面

  新世纪之初,中国外交呈现了一些新举措、新动向、新风貌,开拓了冷战后中国外交的新局面:(1)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进入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最稳定的时期。2)中国同西方各国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3)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不断加强。(4)多边外交日益活跃。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创造和具备了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的主客观条件,从而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多边外交局面。(5)与一些国家建立新型伙伴关系。冷战后,“伙伴外交”成为中国外交的一个新特点。

  二、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原则和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及其新发展

  (一)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这是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代世界主题的要求,也是中国国家性质、国情和战略任务所决定的。中国反对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主张和平解决争端。中国的发展是和平力量的发展,中国永远不称霸。

  (二)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

  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独立自主,就是国家主权独立,在对内对外事务中,不屈服于任何外来的干涉和指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国际形势的发展,独立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的一切事务。

  (三)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的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高度概括了当今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其本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它是对几个世纪以来旧的国际关系准则和强权政治的否定和批判,是一种崭新的、公正的国际关系准则。

  中国不仅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也是忠实的维护者和执行者。正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中国同一些邻国妥善地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各种复杂问题,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圆满地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发展了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从而使我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社会中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四)中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

  中国的命运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发展中国家的优势在于团结,振兴的希望也在于团结。团结是发展中国家力量的源泉,是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始终重视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合作,甚至将这一政策提升到基本立足点的高度,在冷战结束以后仍然十分重视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中国一贯支持发展中国家争取与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正义斗争。

  中国一贯支持发展中国家反对国际经济旧秩序、振兴民族经济的努力。

  中国一贯尊重发展中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支持和促进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团结和合作。

  (五)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及其发展

  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由时代观、外交定位、外交目标、外交政策和策略四个部分组成。洋溢着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精神,是新时期中国制定外交政策和指导外交实践的指南。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从1977年至1984年、1985年至1989年以及1990年以后三个发展阶段。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时代观

  1984年,邓小平会见缅甸朋友时说:“国际上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南北问题。还有其他许多问题,但都不像这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带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树立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为我们正确判断国际形势和进行科学外交决策提供了理论武器。

  2.对中国的国际地位作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定位

  (1)明确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这一判断使我们对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主义所处阶段的认识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

  (2)正确判断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坐标和国际格局中的位置。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既不狂妄自大,又不妄自菲薄。中国算是一个大国,但这个大国又是小国。我们对自己的力量估计是清醒的。

  3.确立了中国外交目标和基本任务

  邓小平国际战略的外交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跨世纪中国外交战略总目标。中国对外政策的总目标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发展。

  (2)跨世纪中国外交战略的国际目标。即:第一条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第二条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

  (3)跨世纪中国外交战略的经济目标。中国对外政策的经济目标是对外开放,加强经济交往。

  4.制定和丰富了中国外交政策和策略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外交思想,制定了许多新的外交政策和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五点:

  (1)不与大国结盟和建立战略关系。

  (2)探索新时期解决国内外争端的新途径。

  (3)以国家利益而不是以意识形态来决定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4)建立国际新秩序。

  (5)提出“二十八字方针”。这二十八字方针是:“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近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外交进一步走向成熟。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继续坚持、发扬并完善了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主要表现在:

  1.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坚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判断,全面阐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重要理论,坚定地执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争取到了一个较为稳定的、良好的国际环境,也为新世纪的中国外交提供了理论指导。

  2.深入论述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应对这两大趋势的正确途径,为中国外交指出了前进方向。

  3.提出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不断充实和发展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设想,使之进一步扩展到安全、文化等领域。

  4.提出尊重世界的多样性,求同存异共同繁荣,保证各国和睦相处、长期共存,为我们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5.在进一步发展和改善国家与国家关系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多边合作。中国正努力发展大国间的长期稳定友好关系;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深入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三、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

  (一)新中国成立的世界意义

  新中国的成立,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又一次伟大胜利,具有深远的、伟大的世界意义。它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对中国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侵略、奴役、掠夺和剥削,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以崭新的状态屹立于东方,极大地鼓舞了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

  (二)中国和平发展对于当今世界的意义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处交政策,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对外政策的宗旨和首要目标。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致力于增强综合国力。中国正在和平崛起。这是大国崛起的一种新形式,是历史上所没有过的。中国的和平崛起不对任何国家、地区或国家集团构成威胁,相反,它大大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有利于争取建立国际新秩序。

  (三)当前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及外交努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推进世界经济共同繁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是当今世界重要的政治力量,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不仅是地区性的也是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推动着人类进步事业的前进与发展,对世界进步、和平与发展的重大贡献,对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