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库:

第一部分 马哲新增考点重点突破

http://www.sina.com.cn 2006/12/29 09:41  北京领航考研

  一、单项选择题

  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

  A.是否承认发展的观点B.是否承认联系的观点

  C.是否承认变化的观点D.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分歧点的确认。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们在许多问题上有着分歧,主要表现在:联系的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经历着由量变到质变、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曲折前进的过程,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事物是静止不动的,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没有质的飞跃。承认内部矛盾和否认内部矛盾的对立。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内部矛盾是事物自身运动的动力和源泉,而形而上学则根本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只是从事物外部找运动的根源。据此分析题中所给定的四个选项都构成了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点。但作为单项选择题,要求找出最根本的分歧点,只能是D项(是否承认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因为A、B、C三项的内容是诡辨论这种形而上学也能承认的,也就不能把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一刀两断严格区分开来,所以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项),才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实质,也是其它方面分歧的根源

  2.

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表现在

  A.科学发展观高于辩证的发展观B.科学发展观包括辩证的发展观

  C.科学发展观就是辩证的发展观

  D.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D)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关系的理解和掌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照辩证法办事”的生动体现,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表现在: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科学发展观强调人是发展的主体,体现了依靠人民谋发展、促发展和发展为人民的辩证统一;全面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体现了辩证法的全面观点;协调发展体现了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以及协调矛盾各方面关系的辩证法方式;可持续发展体现了辩证法的发展过程性思想。所以D项正确反映了科学发展观和唯物辩证法的关系,是正确答案。

  3.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B.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C)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的确认。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既不是“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不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客体的关系问题”,更不是“生产力和产关系的关系问题”,而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项)。此题的选项是非常确定的,考生只能靠机械记忆。有的考生可能会由于误选B项而丢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作为2007年哲学部分的新增考点,是十分重要的,考生在复习时必须多加注意。此题的正确选项只能是C项。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唯意志论和宿命论的标准(B)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标准的确认和掌握。历史观是人们在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问题时所采取的根本观点。历史观有两大派别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心主义历史观。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心主义的标准,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相反就是历史唯心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的哲学都是历史唯心主义,因此,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哲学的伟大贡献。此题的答案也是非常确定的,所以B项是正确选项。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其历史观都是唯心的,关键在于没有正确解决

  A.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客体的关系问题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C)

  【解题分析】此题仍然考查对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的掌握。解析参照单项选择题的3和4。二、多项选择题

  1.在现实生活中形而上学还有一定的市场,还能被一部分人所接受,

  是因为

  A.形而上学能够为人们提供科学认识方法

  B.形而上学在日常经验的范围内有其存在的理由

  C.形而上学如实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

  D.形而上学所执著的那个“片面”确实是客观事物具有的存在(BD)

  【解题分析】这道不定项选择题是考查考生对形而上学存在根源的理解和掌握。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将人们的认识停留在某一局部或阶段上,“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就是,否就否”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桎梏。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定的市场,还能被一部人所接受,这不是因为“形而上学能够为人们提供科学认识方法”(A项),更不是由于“形而上学如实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C项),而是由于“形而上学在日常经验的范围内有其存在的理由”(B项),尤其是“形而上学所执著的那个‘片面’确实是客观事物具有的存在”(D项),使得这样片面认识似乎是合理的、有效的,这样使得形而上学还有一定的市场。这样分析题中所给定的四个选项,将A和C两个错误选项排除,B项和D项才是题干所要求的正确选项。此题带有较浓的理解成分,靠死记硬背是难以找出正确答案的。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时,对于那些需要理解的考点要加强力度。

  2.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是辩证的发展观,是因为

  A.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依靠人民谋发展、促发展和发展为人民的辩证统一

  B.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全面的观点

  C.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

  D.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过程性思想(ABCD)

  【解题分析】此题是考查考生对科学发展观和唯物辩证法关系的理解和掌握。解析参照单项选择2题。

  3.唯心主义历史观之所以没有正确解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主要是由于A.不懂得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B.夸大了社会意识的社会作用

  C.夸大了社会存在的社会作用

  D.不理解社会的本质(ABD)

  【解题分析】这道不定项选项题是考查考生对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标准以及历史唯心主义产生根源、错误实质的理解和把握。如何处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区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所有的哲学派别,无论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都没有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它们都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A项),因而也就“不能理解社会的本质”(D项),不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真实关系,“夸大了社会意识的社会作用”(B项)。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从而唯物地、辩证地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此题是一道理论综合题,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必须重点把握。此题的正解选项是A、B、D三项。

  4.下列观点正确反映了文化结构和意识形态关系的是

  A.文化结构就是社会意识形态

  B.意识形态是文化结构的主体

  C.在阶级社会文化结构包括有阶级性的意识形式和不具有阶级性的意识形式

  D.文化结构是没有形成观点体系的社会意识,意识形态是观点体系化了的社会意识

  (BC)

  【解题分析】这道不定项选择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的文化结构和意识态的关系。社会的文化结构和意识形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社会文化形态主要是由社会意识形态构成的,是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的基本结构,但文化结构和社会意识形态不是完全相等的(A项),因为意识形态是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从而也反映一定阶级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而文化结构不但包括这些有阶级性的意识形式,还包括不具有阶级性的意识形式,如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等(C项)。文化结构和意识形态都是观点体系化的社会意识,而意识形态是文化结构的主体(B项)。这样排除A项和D项,B、C两项正确反映了文化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是正确选项。此考点作为2007年哲学新增考点,必须引起考生的注意。

  三、分析题

  1.分析说明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答案要点】(1)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照辩证法办事”的生动体现。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深刻体现了发展的本质内涵,发展是人为满足自身需要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3)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①科学发展观强调人是发展的主体,既是发展的目的又是发展的动力,体现了依靠人民谋发展、促发展和发展为人民的辩证统一。②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体现了辩证法的全面观点。③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体现了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以及协调矛盾各方关系的辩证方式。④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过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是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相适应和良性循环,体现了辩证法的发展过程性思想。

  【解题分析】这道分析题是考查对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关系的理解和掌握。考生解析此题必须首先说明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它集中体观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照辩证法办事”的生动体观。以此为前提展开分析说明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体观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具体观点。沿着这样一个答题思路,就可以比较全面地答出所要求的内容。考生回答此题有两个关节点:一是必须掌险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二必须清楚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理论观点。如果这两个点掌握到位的话,就会顺理成章地找到二者的重合点和一致点。此题虽然重要,但不应该有难点。

  2.分析说明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与

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

  【答案要点】(1)文明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成果和财富的总和。

  (2)人类文明主要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方面:①物质文明是人类在经济领域中创造的财富和成果,主要表现为社会物质生产和经济生活的进步。②政治文明是在政治领域中创造的财富和成果,主要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③精神文明是在文化领域中创造的财富和成果,主要表现为社会精神产品和精神生活的进步。④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因此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

  (3)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

  (4)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本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分别为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撑,而社会建设则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只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共同协调发展,才是真正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解题分析】这道分析题是考查考生对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及三大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性的掌握。考生回答此题首先交待“三个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然后说明“三个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此题是政策性,政治性较浓的一道题。有些内容是必须死记硬背的。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