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库:

第四部分 邓论和“三个代表”新增考点重点突破

http://www.sina.com.cn 2006/12/29 10:18  北京领航考研

  一、单项选择题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贯彻的方针是

  A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B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C全面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重点的综合改革

  D加大各方面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A)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应坚持的方针是

  A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

  B坚持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的方针

  C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方针

  D坚持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的方针(A)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是

  A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B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C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D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ABCD)

  2邓小平理论

  A是指导中国人民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

  B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C继承、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D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进行了发展和创新(ABCD)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

  A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B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C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ABCD)

  4区域经济布局与发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统筹规划B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C分工合作D协调发展(ABCD)

  5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就是要

  A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B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C促进中部地区崛起D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ABCD)

  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是

  A生产发展、生活宽裕B乡风文明

  C村容整洁D管理民主(ABCD)

  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重点方面

  A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B全面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重点的综合改革

  C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D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ABCD)

  8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应遵循的原则是

  A循序渐进B节约土地

  C集约发展D合理布局(ABCD)

  三、分析题

  1如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答案要点】

  (1)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就是要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和人才开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东北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振兴。中部地区要抓好粮食主产区建设,发展有比较优势的能源和制造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在发挥承东启西和发展优势产业中崛起。东部地区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家继续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东部地区发展是支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在率先发展中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

  (2)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就要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区域间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域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健全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健全互助机制,发达地区要采取对口支援、社会捐助等方式帮扶欠发达地区。健全扶持机制,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2如何认识和理解加快科学技术创新与跨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答案要点】

  当前,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这给各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点:一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要改善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三要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四要利用好全球科技资源,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五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是需要特别强调的问题。保护知识产权,对鼓励自主创新、优化创新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减少与国外的知识产权纠纷。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发展,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要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增强科技竞争力。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在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在能源、资源、环境、农业和信息等关键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要着眼长远,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在一些前沿高科技战略领域超前部署,培育新兴产业。实现科技发展的目标,必须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各种科技资源的潜力。

  从根本上说,加快科技发展,全面推动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要加快教育结构调整,着力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战略意义。

  【答案要点】

  能源、矿产、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转变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上看,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淡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必须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领域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损失浪费,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

  (1)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路子。

  (2)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

  (3)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需求持续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节约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4)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资源问题,着眼点和立足点必须放在国内。近年来,我国石油、矿产等重要资源进口越来越多,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越来越大。过多地进口资源,不仅耗费大量资金,而且会加剧国际市场供求矛盾,带来一系列经济、政治、外交方面的问题。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对于确保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

  【答案要点】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推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多种手段,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节约资源,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建立节约型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市建设模式,务求建设节约型社会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和明显成效。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内容。

  【答案要点】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性淘汰制度,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和财税政策。在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以及产业园区和若干城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健全法律法规,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强化节约意识,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

  (2)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各地区各部门都要把保护环境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抓紧抓好,采取严格有力的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切实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尽快改善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加大“三河三湖”、三峡库区、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和南水北调水源及沿线等水污染防治力度,积极防治农村水源污染,特别要保护好饮用水源。综合治理大中城市环境,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加快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重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进一步健全环境监管体制,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实施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建立社会化、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运用经济手段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

  (3)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湿地保护和荒漠化。沙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海岸带的生态保护与管理,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自然生态恢复。防止外来有害物种对我国生态系统的侵害。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6尊重和保障人权和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的意义。

  【答案要点】

  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民主,就是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切实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建立在公民各项权利得到保障和不断发展基础上的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也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的根本要求。2004年3月,中国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揭开了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新篇章。在宪法中作出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宣示,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党的一贯主张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治国理念,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根本意志,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重大方针提供了强有力的宪法保障,必将对中国人权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有利于推进中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人权事业中进行交流和合作。中国政府重视国际人权公约在促进人权方面的积极作用。

  7尊重和保障人权,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答案要点】

  (1)切实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使人民总体生活水平和质量持续得到较大的、明显的改善,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

  (2)切实保障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

  (3)加大人权的司法保护力度,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和制约,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4)不断提高人民享受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水平,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健全劳动保护、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制度,促进全体人民平等参与发展,共享发展成果。

  (5)切实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特有权利,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

  (6)切实加强对残疾人、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注重维护他们在康复、教育、就业、交通、住房、家庭生活、社会保障、卫生保健、文化体育等方面的特有权益,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关爱的和谐氛围。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