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库:

《形势与政策》专题资料(21-30)

http://www.sina.com.cn 2007/01/08 14:38  恩波教育

  21.“和谐世界”的深刻内涵

  和谐是一种社会状态,包含了和平共处、相辅相成、化解矛盾的秩序原则,包含了平等、正义、共赢的秩序精神。将这种理念放之于国际社会,和谐世界与和谐的国际秩序就有了具体的内涵。

  和谐世界首先意味着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只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才能使不同文明与文化和平共处、相得益彰,才能实现多元共生的和谐局面。当前世界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世界民主化“赤字”的膨胀: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强权意识依然流行。

  和谐世界意味着国际关系的法制化。维护国际社会稳定、达成国际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是依照国际法和国际规则对各种关系进行有序的调整,对各种矛盾进行有效的调解,对各种利益进行合理的调节。

  和谐世界意味着国际社会的公平与善治。近年来,恐怖主义成为国际社会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深究其源,是国际社会持续存在并继续加大的贫富不均。构建一个和谐世界,就要注重并真正采取措施解决南北矛盾和南北差距,使南北关系真正成为互利双赢的关系。一个不注重困难群体的社会不可能有和谐的秩序,一个不关心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社会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和谐的世界。

  22.

房地产新政与宏观调控

  06年5月九部委《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国办发37号文)和8月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务院31号文),开始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问题。

  37号文旨在增加住房供给,压低住房需求,实现更多住宅套数的供应,在住宅结构调整上强制转向普通住宅。为此,37号文明确提出了“双70%”硬指标:90平方米以下住房须占开发建设总面积七成以上、居住用地供应量七成用于中低价位中小套型。同时,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提高房贷按揭成数等金融政策以抑制购房需求。为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37号文特别提出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规范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和积极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房屋租赁市场三大举措。

  37号文不能从增加土地供应量的角度进行突破,这恰好是31号文努力防止的内容。面对持续增长的人口压力,为保住现有耕地,保证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有保障,以国务院31号文为标志的土地新政对土地收益进行了调整:首先是规定土地出让收入要全额纳入地方预算,缴入地方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以拉开地方政府与土地出让收入之间的距离;管住地方政府以地生财冲动后,分别提高土地取得成本、土地开发成本和政府收益,促使地价升高,从而使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成为可能。作为土地出让收入的增加,新政明确规定其使用向“三农”倾斜。为使新增建设用地尽可能纳入这个新程序,以遏制违法违规用地,新政明确对政府实行问责制,并启动国家土地督察制度。

  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

  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我国提出了关于人权的一系列思想和观点,例如:提出了与西方资产阶级人权观本质不同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提出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必须同各国国情相结合。提出人权是涉及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权利体系,应该全面认识政治、经济、文化、福利等各项人权的关系。主张以人民最现实的最根本的利益为出发点,把生存权和发展权放在首位。主张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统筹兼顾、协调平衡,促进人权事业的全面发展。提出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人权与集体人权关系的观点。提出人权是社会全体成员的权利,而不是少数人的特权的观点。主张人权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主张正确认识人权与主权的关系,反对所谓“人权高于主权”的谬论。主张正确认识与处理人权的国内管辖与国际保护,反对所谓“人权无国界”,反对借口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主张国际人权对话、合作,反对对抗。

  24.《江泽民文选》

  在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进一步深刻认识和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三个代表”思想,坚持毛泽东建党思想和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理论,结合新的实际,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问题。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进一步深刻认识和科学回答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问题,更好地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使党始终充满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25.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只有加强制度建设,才能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才能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落到实处。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保证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在人与人之间多方面、多层次的关系中,利益分配关系是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在保障社会公平的制度中,收入分配制度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造活力,有利于维护与促进人自身的发展,这是最高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当每一个人的创造活力、创造本性普遍地得到了发挥,从而其做人价值普遍得到了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就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实现,社会就会呈现出和谐融洽的局面。除此之外,还应该: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健全各种法律制度。完善司法体制机制。健全公共财政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26.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涵义

  在两岸统一之前,在处理两岸关系事务中,特别是在两岸谈判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就是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这充分表现出中国政府尽最大努力寻求共识,争取和平统一的诚意。

  27.社会信用制度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这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市场经济要求一定的道德基础,只有当市场竞争行为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道德基础时,才能真正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产权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信用体系的基础。从经济学理论分析,交易的实质是产权的交换,如果产权界定不清晰,交易者一方面难以通过透明规范的方式增进自己的利益,致使交易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交易者也无需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于是会出现损人利己的倾向。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信用体系建设也必须以法律为保障。经由法制途径遏制失信行为的有效性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失信行为受到惩罚的概率;二是失信行为所受惩罚的力度。现实中制假、欺诈等失信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也不外乎这两个方面:一是被抓获的可能性很小,于是铤而走险;二是即使被抓获,所付代价与失信所得相比也微乎其微,于是屡教不改。

  28.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题重要)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我国经济增长过程多次出现大起大落,对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带来了较大冲击。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切实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了一种速度型效益,即只有经济增长速度达到较高水平,才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增长。速度型效益的增长主要依靠机器设备超负荷运转,特别是产品价格上涨,而生产要素的质量和组合方式没有得到改善,实际生产率和增长质量并没有上升。在这种模式下,很多地方和企业都形成了片面追求增长速度的倾向。同时,高投入、高消耗的增长方式还导致能源、原材料工业的比重过大,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如果继续采取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的资源环境将不堪重负。从资源供给看,虽然我们可以通过扩大进口来从某种程度上满足国内需求,但重要资源的外贸依存度过大或过快上升,将存在着明显的市场、价格风险和安全问题。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从根本上减轻新的经济发展目标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并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29.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原理

  科学发展观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唯物辩证法主张以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五个统筹”即是以联系的思维方法得出的重要论断。科学发展观所大力倡导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谐社会的四位一体主张,即是唯物辩证法全面看待问题哲学思想的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之一是可持续发展。这正是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科学发展观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的原理。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以人为本,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即是以人为本。

  30.建设

节约型社会

  节约型社会有三层含义:(1)节约社会资源的同时,特别要节约和高效利用自然资源。(2)当今的节约已不同于以往的过“苦日子”,而是提倡在享受的过程中降低消耗资源,即在保证人民群众过上舒适的小康生活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和浪费;3)要在全社会形成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文化氛围,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习惯。

  指导思想:以邓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