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库:

《毛泽东思想概论》专题资料(11-14)

http://www.sina.com.cn 2007/01/08 14:51  恩波教育

  11.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他根据这个基本观点,在这方面提出过许多具有长远意义的重要思想。例如: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关于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实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关于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知识分子要同工农相结合,通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社会和工作实践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的思想,等等。他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强调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革命工作要极端负责,要艰苦奋斗和不怕牺牲。毛泽东关于思想政治文化的许多著名的著作,例如《青年运动的方向》、《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等,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12.关于党的建设

  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方面的主要著作有:《反对自由主义》、《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他特别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提出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经常注意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他指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他针对历史上党内斗争中存在过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左倾错误,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强调在党内斗争中要达到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目的。他创造了在全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整风形式。建国前夕和建国以后,鉴于我们党成为领导全国政权的党、毛泽东多次提出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

  1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从来反对离开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实际去研究马克思主义。早在一九三○年,他就提出反对本本主义,强调调查研究是一切工作的第一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在延安整风运动前夕指出,主观主义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这些精辟论断冲破了教条主义的束缚,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一大解放。他的哲学著作和其他许多包含着丰富哲学思想的著作,从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中,深刻地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毛泽东着重阐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特别强调充分发扬根据和符合客观实际的自觉的能动性。他以社会实践为基础,全面地系统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认识的源泉、认识的发展过程、认识的目的、真理的标准的理论;指出正确认识的形成和发展,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多次的反复;指出真理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真理是不可穷尽的,认识的是非即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最终只能通过社会实践来解决。毛泽东同志阐述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他指出不仅要研究客观事物的矛盾的普遍性,尤其重要的是要研究它的特殊性,对于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因此,不能把辩证法看作是可以死背硬套的公式,而必须把它同实践、同调查研究密切结合,加以灵活运用。他使哲学真正成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党在一切工作中的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长时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难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的无比宝贵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都有可能克服,任何敌人最终都压不倒我们,而只能被我们所压倒。他还指出,领导群众进行一切实际工作时,要取得正确的领导意见,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这就是说,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化为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在群众的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如此循环往复,使领导的认识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样,就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同党的群众路线统一起来了。党是阶级的先进部队,党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奋斗的,但是党永远只是人民的一小部分;离开人民,党的一切斗争和理想不但都会落空,而且都要变得毫无意义。我们党要坚持革命,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无产阶级革命是国际性的事业,需要各国无产阶级互相支援。但是完成这个事业,首先需要各国无产阶级立足于本国,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努力,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把本国的革命事业做好。我们的方针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自己找出适合我国情况的前进道路。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尤其必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革命和建设事业。我们一定要有自己奋斗到底的决心,要信任和依靠本国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否则,无论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取得胜利,胜利了也不可能巩固。当然,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不是也不可能孤立于世界之外,我们在任何时候都需要争取外援,特别需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闭关自守、盲目排外以及任何大国主义的思想行为都是完全错误。

  14.毛泽东经典著作导读

  一、《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

  资产阶级分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妥协性;

  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

  工业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 中共领导农民运动的伟大纲领

  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

  分析了农民的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

  相信群众、依赖群众、放手发动群众。

  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 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

  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

  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意义: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四、《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 坚持调查研究,洗刷唯心精神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方法。

  五、《实践论》(1937年)—— 认识必须和实践相统一

  提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

  (一)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二)实践是认识的动力;(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揭示了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由理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实践

  发展了认识论关于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六、《矛盾论》(1937年)——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提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论述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原理

  七、《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 中国革命只能靠武装斗争解决问题

  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和形式

  运用联系的观点具体分析了战争问题,指明战争是中共主要的斗争形式

  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战争进程,确定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八、《<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 三大法宝的理论体系

  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的一部分

  武装斗争也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部分

  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三个法宝的中心一环。

  九、《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

  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

  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和领导等问题

  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一全新的科学概念

  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建设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

  十、《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

  为中国革命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客观依据

  革命阶段论和发展论相统一的观点

  文化与政治、经济的辩证统一的观点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革命文化的观点

  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与新民主主义的行动纲领的实践辩证统一的观点。

  十一、《论政策》(1940年)—— 在区别上建立我们的政策

  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学说批判了“两个极端政策”

  利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阐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提出了在“区别上建立我们的政策”

  利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提出处理国内阶级关系的基本政策

  十二、《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 延安整风的光辉文献

  1、将主观主义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科学地解释了实事求是的含义

  十三、《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 延安整风的光辉文献

  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要取得胜利,必须解决党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

  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反对理论脱离实际的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

  依据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互相关系的原理,揭示和阐明了党内团结与斗争的辩证关系

  十四、《反对党八股》(1942年)—— 延安整风的光辉文献

  剖析了党八股产生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

  主观唯心主义是党八股的主要哲学基础

  形而上学是党八股的最主要的思维模式

  十五、《论联合政府》(1945年七大)—— 中国人民胜利的指南

  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揭示事物发展的两种可能性,科学阐明了实现光明前途的客观依据和条件

  从实际出发,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般纲领具体化为现阶段的行动纲领和战斗任务

  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十六、《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实现伟大历史性转变的纲领

  运用矛盾转化的观点,阐明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进入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运用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分析党的工作任务的特殊性和国内各阶级的状况及其采取相应的基本政策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国家学说和阶级斗争学说,阐明了全国胜利后的国家政权的性质和阶级斗争的特点,并以不断革命论和发展阶段论相结合的思想武装全党。

  十七、《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 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纲领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结了人民民主专政得以实现的国内和国外基本经验

  分析了各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和职能

  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任务

  制定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十八、《论十大关系》(1956年)—— 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提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中心思想

  对立统一规律应用于对社会主义现实的分析,提出了十大关系

  阐述了社会主义实践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辩证关系,发展了唯物史观

  辩证地分析了独立自主和学习外国的关系。

  十九、《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 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光辉典范

  对立统一规律是最根本规律,必须用对立统一规律来观察社会主义社会

  明确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提出了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阐明了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方针和方法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将是长期的,曲折的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我国文化艺术,促进科学进步的根本方针

  坏事具有两重性,努力创造条件使坏事变好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