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库:

恩波考研政治模考答案解析

http://www.sina.com.cn 2007/01/08 15:23  恩波教育

  第34题、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但罗素却能由“2+2=5”推出“罗素是教皇”呢?

  (2)根据材料分析人在认识活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要点:(1)真理是个发展过程,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是指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包含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是因为芝诺片面夸大存在距离这个相对真理,而否认人能够通过速度来缩短甚至超越与乌龟之间的距离这一绝对真理;同样,罗素片面夸大数字运算等式结果这个真理的相对性,而否认数字运算有适用领域这个真理的绝对性。因此,两则材料都属于片面夸大真理相对性、否认真理绝对性的诡辩论。

  (2)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必须承认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任何客观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就其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而言,它是绝对真理,是永远不能被推翻的;就其是对客观事物的近似正确认识而言,它是相对真理,是要不断发展的。

  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一切真理,既要反对绝对主义,又要反对相对主义。绝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认为人们可以一下子穷尽绝对真理,把已有的理论看成永恒不变的教条,从而导致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相对主义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客观性,怀疑科学理论的可靠性,把真理看成是主观随意的东西,从而导致怀疑主义和诡辩论。

  第35题、请回答:

  (1)结合材料1、2、3,说明在目前收入差距较大的情况下,是否还有必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分配制度?如何认识和看待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

  (2)结合材料2和4,说明构建

和谐社会与收入分配制度之间的关系。当前为了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拉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收入均等化和共同富裕目标,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

  答案要点:(1)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这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首先,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其次,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还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最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个人收入之间必然会产生一定差距,但不能因收入差距的存在而否定按劳分配。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具有客观必然性,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

  对于当前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认识和看待:第一,当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是居民总体收入水平提高基础上产生的收入差距,也就是说,是在共同富裕目标下产生的差距,是相对差距而非绝对差距。第二,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从总体上来看处于开始进入过大区间,并没有出现两极分化。第三,收入差距的扩大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现象,是绝大多数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带有规律性的一个现象。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活力迸发、注重公平的社会。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前必须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状况。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理顺分配关系。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当前为了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拉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收入均等化和共同富裕目标的措施主要有:第一,继续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最终解决好收入分配问题,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和完善分配体制。第三,把促进就业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和政策,帮助社会成员特别是下岗和失业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就业,使他们拥有参与市场主导的分配机会。第四,加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保障最低收入。第五,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低收入人群的生存发展需要。

  第36题、请回答:

  (1)材料2所说的我国工业化道路的实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2、3,说明两者的历史关联。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应该如何走?

  答案要点:(1)毛泽东提出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最重要问题,就是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三者关系,并把它提高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鉴于苏联工业化片面地着重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毛泽东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这个具体国情出发,提出要正确处理农、轻、重三者关系,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立起来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今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现在我国正在实现工业化,又面临

信息化的浪潮,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相比,有三个新的特点:第一,以信息化带动的、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第二,能够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第三,能够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3)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基础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一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二要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三要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第37题、请回答:

  (1)分析材料1中“微笑式”经济结构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关系及其变化趋势。

  (2)根据上述材料,说明通过创新改变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必要性及其途径。

  答案要点:(1)“微笑式”经济结构描述了我国目前着重加工制造环节,高端研发和市场均为国外所掌握的发展状况,从根本上说,这与我国长期以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相互关联的。从材料1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现在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是粗放型的。依靠的仍然是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消耗了大量的国家资源,经济效益却不高。关键的技术和市场都受制于人,长期下去,对经济发展不利,对国家资源和国家安全也极为不利。

  (2)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主要动力就是科技创新。从国内来看,我国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不可能依靠大量资源的消耗来维持经济增长;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利用生产要素价格低廉的优势,可以使经济在一段时间发展非常快,但到了一定程度,如果自主创新的优势不能取代生产要素的优势,就会使经济长期停滞。因此,依靠科技创新来保持经济增长,改变落后的粗放型增长是我国的必然之路。

  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根本要靠科技进步与创新。要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要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从资源消耗型经济向资源节约型经济的转变;要通过科技创新,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实现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增长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增长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引进和学习世界先进的科技成果,但更重要的是要立足自主创新。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拥有自主

知识产权,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才能享有受人尊重的国际地位和尊严。因此,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性国家。必须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在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在科学前沿和战略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科技的灵魂在创新,科技的活力在改革,科技的根本在人才。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把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第38题、请回答:

  (1)材料1、2、3揭示了非洲国家长期动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源又是什么?

  (2)根据材料2、3,说明西方发达国家对非洲援助的主要手段。这种援助的实质是什么?

  (3)根据材料1、2、3,说明广大发展中国家应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要点:(1)非洲国家长期动荡的主要原因,一是西方在非洲的军事存在;二是日益恶化的经济状况;三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这些国家推行的“多党制”。根源是旧的国际经济秩序。

  (2)以经济援助为由,向受援国施加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压力,竭力向这些国家进行渗透,其实质是一种新殖民主义的表现。

  (3)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要立足于自力更生,要根据本国的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政治、经济模式和发展战略,旗帜鲜明地反对和坚决抵制各种新老殖民主义,维护本国的主权和国家利益。

  第39题、请回答:

  (1)材料1、2、3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存在着什么问题?试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2)结合材料4,阐述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涵及其意义。

  (3)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分析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哲学依据。

  答案要点:(1)材料1、2、3突出反映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面临着一系列的全球性经济问题,即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影响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资源缺乏;人口的持续膨胀;粮食问题日益突出;等等。全球经济问题的产生,与科学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的片面发展观等因素相关,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一,科学技术是“双刃剑”,它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又造成大气污染、导致人类生存环境和整个生态环境恶化。第二,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人的功利性导致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忽视了对自然的保护,结果遭到自然的惩罚。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科学发展观赋予发展更加丰富的内涵,突破了过去把发展简单理解为经济增长的局限,强调正确处理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关系,重视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重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了理论和实践意义,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科学发展观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和内涵,是指导我们认识发展的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强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强调要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