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陈先奎谈2007考研政治邓三概论部分冲刺(二)http://www.sina.com.cn
2007/01/12 15:27 新浪考试
一、立足国内需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以中国和平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背景材料 2006年是中国“入世”5周年,5年来中国从“狼来了”到学会“与狼共舞”,甚至成为世界工厂,倒过来被西方媒体宣传为“中国威胁论”;西方发达国家政府也采取种种借口,对中国搞“技术壁垒”、“反倾销”、“限制购并”等种种贸易保护主义,暴露了西方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问题上的虚伪、双重标准和强权政治。 “入世”5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加速发展,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居民生活显著改善,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三大贸易国和第四大经济体(2.23亿美元),同时2005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8.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达3255元,比2000年实际增长29.2%。 5年来,中国逐步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中国遵守世贸规则,信守在加入时所作出的广泛承诺,对贸易体制和政策进行了全面调整,货物贸易市场开放水平显著提高,平均关税水平从加入时的15.3%降低到2005年的9.9%,服务贸易按照承诺逐步开放,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大大加强 5年来,中国增强了规则意识,接受了国际上通行的一些基本规则,加强了法律法规方面的透明度,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加入世贸组织5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为各国投资者带来了机遇,也为世界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3%。 加入世贸组织也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一些冲击,尤其体现在对农业等产业的影响等方面。但这毕竟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我们加快开放必然要付出的代价。这些问题可以进一步地通过深化改革开放得到较好解决。 思考角度 1.如何正确对待国际规则,反对西方的贸易保护主义? 2.如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3.如何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双重作用? 4.如何认识世界市场化? 5.运用哲学原理分析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前进。 答案要点 1.(1)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遵守国际规则的问题上采取积极的负责任的态度; (2)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这些国际规则都是在西方国家主导下制定的,代表了发达国家的利益、意志和愿望,客观上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订和改革,逐渐从熟悉规则到掌握规则的制定权,使国际规则更多地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2.(1)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控制高能耗、高污染产品出口,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国内短缺资源。 (2)完善公平贸易政策,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健全外贸运行监控体系,增强处置贸易争端能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推动区域和双边经济合作,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3)继续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着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吸引外资能力较强的地区和开发区,更注重提高生产制造层次,并积极向研究开发、现代流通等领域拓展,充分发挥聚能和带动效应。 (4)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建立有效的国家重要战略物资储备制度,建立有效的市场应急机制和对外经济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努力实现战略物资进口来源多元化、方式多样化、渠道稳定化,以免受制于人;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建立健全合理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的长效机制,在开放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5)最根本的是立足扩大内需的方针,通过提高国内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扩大国内需求,扩大国内消费,把对外开放与扩大国内需求结合起来,转到内需拉动增长的道路上来。我国有13亿人口,生活水平还比较低,扩大内需潜力无限,完全可以成为世界第一大需求市场,真正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 3.(1)积极作用:①生产要素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②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面向统一的世界市场,这会促使各国改善企业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促进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③有利于科技成果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传播。 (2)消极作用:①加剧了世界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②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形成巨大的压力和挑战;③使世界经济尤其是中小国家的经济,更加容易地受到西方国家经济周期和波动的影响;④不仅导致各国市场的整合,还加剧了不同经济制度和文明的碰撞、主权的侵蚀和民族利益的调整。 4.主要指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国家向市场经济转型和中国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放弃计划经济采取市场经济。但是,一方面,发达国家本身存在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另一方面,苏东、拉美国家在新自由主义影响下出现严重问题,实践证明,市场化不等于西方化,更不等于美国化,各国应从本国实际出发探索本国的发展道路和市场经济模式。 5.(1)①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指事物自身发展变化的趋势和具体形式。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②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根本内容。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事物发展的过程是辩证的否定过程。每一次辩证否定,不仅把事物推向更高阶段,而且为事物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③事物发展的道路又是迂回曲折的。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由于矛盾双方经过两次否定造成的,同时,也是由于事物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和相互消长的不平衡性,以及矛盾斗争所处的条件变化和复杂性所决定的。 (2)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并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这是因为:①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新科技革命使生产力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基础;②跨国公司、跨国银行有了长足的发展,在组织上为经济全球化打下了微观基础;③全球性市场经济体制的实现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制度基础;④三大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其作用的不断增强,为经济全球化构筑了组织和法律框架;⑤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都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有利于实现世界各国发展的共赢。 (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又不是一帆风顺的。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因此,它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体现了发达国家的利益、意志和愿望,不可避免地带有西方化、美国化的特点。 因此,极大地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压力,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继续扩大,同时还造成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因素增加,经济全球化还有许多的问题和隐患亟待处理。这就决定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道路必然是曲折的。 (4)经济全球化是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结果。因此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潮流,任何国家,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可能回避或抗拒。充分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必然性和曲折性,对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来说至关重要,它使得发展中国家能够认清历史发展趋势,正确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从而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方向,制定正确的应对策略和发展战略,以利于发展本国的经济。 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解决好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 背景材料 1.我国资源总量很大,但是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不足,使资源、能源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严重制约。 2.2005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4.4%,但原油消耗占世界7.3%,原煤31%,钢材27%,水泥40%,表明我国资源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单位产值的资源、能源消耗量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使我国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3.由于资源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所以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我国经济增长付出了过高的、难以承受的资源成本和环境代价。 4.1980年到200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翻了两番,但是资源、能源消耗只翻了一番,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能源自给率始终在90%以上,表明我国既是世界性的能源、资源消费大国,又是生产大国,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所谓的“中国资源威胁论”是没有根据的。 5.前几年我国能源性企业、行业发展过快、过热,近两年片面追求投资,追求外贷、追求出口,甚至追求房地产经济扩张又重新抬头,表明粗放型增长问题依然很严重,使我国的资源、能源、环境问题更为严重,雪上加霜,难以为继。 6.2004年的绿色指标考核报告表明当年主要的环境损失占GDP的3.05%。 7.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机电产品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研发经费迅速增长,2006年达到1360亿美元,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在校大学生多年保持在1400万左右,每年毕业的工程技术人员100万左右;世界各国科技贡献率平均为45%左右,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标志是科技贡献率70%以上,研发经费占GDP的2%以上,科技依赖率30%以下,从而表明,近年来我国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初见成效,经济增长开始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但是总体上科技贡献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创新型国家存在很大差距。 思考角度 1.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内涵。 2.增长方式转变要处理好的三大关系。 3.分析新型工业化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 4.分析增长方式转变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 5.分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 6.分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 答案要点 1.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2.(1)数量和质量; (2)速度和效率; (3)依靠资源、能源消耗和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关系。 核心是速度和效率的关系。 3. (1)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观,本身就包含着新型工业化“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2)新型工业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完全一致的;新型工业化强调“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直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4. (1)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观,本身就包含了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就是要从数量型经济转向质量型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经济增长。 (2)增长方式转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从追求投入、追求数量扩张转到以效益和质量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也就是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转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与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5. (1)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观,本身就包含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根本目标,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完全一致的。 6. (1)和谐社会建设是行动纲领,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是两大和谐,一个是人与人的和谐,一个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本身就包含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落实和谐社会行动纲领的具体实践,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建设生态、保护环境,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环境和生态条件,使人们在优美的环境中工作、学习和生活。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