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他们怎样进名校--自主招生考生面试体会http://www.sina.com.cn
2007/01/19 17:18 新闻晚报
复旦和上海交大的自主招生选拔录取,面试是最引人注目的环节。有的学生关注面试考题,希望由此能走上通向名校的捷径;有的高中办起了面试班,开设诸如面试攻略之类的课程,让学生熟知自主选拔招生学校的校史、校情,告诉学生怎样注意面试的言谈举止、衣着礼仪,以期有成功的面试表现。这一切,有效吗?看一看这些经历面试的考生的体会吧。 自主招生考试,其实在于综合考察学生的全面素质,改变以卷面考试分数确定学生录取名单的方式,给综合素质全面、或者有特长的学生,打开通向大学之路。自主招生中的面试,其所有环节的设计,在于“还原”学生的综合素质,真实了解这名学生,是否是学校需要招生的人才。 直面自己 □张玮 (毕业学校: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中学所获荣誉:上海市第四届“平安杯”古诗文竞赛优胜奖;现就读学校专业: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面试第一部分是四人一组围绕一个特定话题进行讨论,我们当时的话题是“探月工程的利弊权衡”。平素较为内向的我开始积极参与讨论,这令我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较以往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正是这次面试挖掘了我未曾发现的潜力,这也是令我至今都非常庆幸的。同时讨论也拉近了我们这四个素不相识的人之间的距离。 大家自由地表达想法,从探月工程将带来的科技发展及其周边产品的经济效益到强大的国际形象地树立,社会广泛爱好科学的氛围的形成,再到衡量探月工程资金投入的合理性。由这一个孤立的话题所引发的如此众多的分叉,使整个讨论充实而热烈。面试以一种最为直观的形式教会了我合作,集思广益的重要性。讨论后我们中的一个将讨论的结果记录下告诉考官。其间,考官观察每个人在讨论时的表现并作出评价。 而第二部分则是根据先前抽得的顺序逐个与考官进行交流。而这便对反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需要独立面对各个考官的提问。原本以为面试的考题不外乎是些“你选择该专业的原因”,自我介绍,对于交大的印象之类的。 不料这些“常规”问题过后,一系列从未猜测过的问题便接踵而至。一位考官读了一段数学概念的定义,随后在黑板上出了一道相关的题让我解答,对定义仍一知半解的我只得对着那道题发呆。于是旁边一位考官适时地打破了沉默,提问了一个“十万个为什么”式的物理问题“猫从高楼掉下为什么不会摔死?”在我的记忆中似乎猫在掉落的过程中会进行一定的姿势转换,但其中的物理原理却是我未曾深究过的。而这位考官的有趣解答也令我顿生豁然开朗之感。“猫在下落时尾巴会转动就像螺旋桨一样使其能平稳落地。”由此,我渐渐放松:也许面试本身并没有那么可怕,只是无形中我们将面试与考官都过分地形式化了,而自我隔绝的结果只是愈发加重心理负担。我想,尝试与考官互动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而随后另一位考官的提问“你喜欢看什么样的文学作品?”也让我终于真正体会了面试文理兼容的综合性。 当然我面试时所遇到的问题或许只是自主招生考题的冰山一角,但从此改变了我对面试甚至是看待周围事物的态度。有很多问题几乎没有特定的指向性,也不是凭借以往阅读的某一特定读物能教会我们的。它需要的是我们将先前所学所知融汇起来。也有很多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答案,它需要我们去探讨,重要的是过程而非仅仅是结果。 不要做完全的被动者 □潘佳莉 (毕业学校:上海市位育中学;中学所获荣誉:“通讯杯”数学竞赛二等奖;现就读学校专业: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由于教授面试的内容十分广泛,这使面试的前期准备工作缺乏明确的目标性。于是我选择从报纸入手,每天抽出部分时间翻阅《文汇报》,摘录重要的内容,并把它整理成一本小册子,这在后来的面试中有非常大的帮助。当然,自我介绍是面试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我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不断地修改,尽量使我的自我介绍简练而出彩,在第一时间吸引面试官的眼球。此外,我还准备了几个简单的常用性问题,譬如,你选择交大的理由?你为什么选择工商管理专业?等等。 整个面试过程进展很顺利。我是第二天下午第三组面试,于是就有一段较长的候考时间。其实这段时间也是可以好好利用的,我当时就在其间温习准备的资料,练习自我介绍,并与同小组的成员不时交流感情,这样不仅舒缓了紧张的情绪,而且对第一轮的小组讨论帮助很大。我们第一轮讨论的话题是关于洪战辉带着妹妹去上学是否值得学习。由于这条新闻内容在我整理的资料内,这就使我首先在心态上比较平稳,而且有充分的准备。在讨论过程中,我争取夺得了首次发言权,尽情纵横我的思绪。我认为,在小组讨论的环节中,首次发言,并且做最后的结束陈词会大大提高教授对你的印象分。 第二轮是单独面试。在这个环节中,我的秘密武器是微笑。在进入考场前,我就不停地对着镜子摆笑脸,直到找出自己最满意的一个姿势,并在面试过程中自始至终维持住,哪怕面部肌肉僵硬,但必须要自然。微笑是非常关键的,这不仅给各位面试官留下好印象,同时也掩饰了内心些许的紧张,显得更加自信、坦然。其实,面试的每位教授都非常的和蔼可亲,紧张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甚至在面试过程中,教授会穿插几句非常风趣的话来调节气氛。他们大多就个人简历上的内容提问,譬如说,我说我喜欢爬山,他们就问,你曾经爬过哪些山?我说我阅读广泛,他们就问,你读过哪些书,特别喜欢哪一位作家等等。所以这就要求在填报申请资料时内容必须属实,不能夸张。因为申报资料给面试官一个导向作用,指引了问题的方向,如果内容夸夸其谈,反而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得不偿失。 我的问题多属于个人方面,例如,你将如何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你会选择创办自己的企业还是接管父母的公司?等等。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可以不做一个完全的被动者,只等待着回答问题,其实,一部分主动权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我们可以把教授的注意力引向我们比较熟知的领域以及自身的优势项。在提问过程中,教授难免会问一些较偏的问题,譬如,毛泽东的字属于哪个体?蝴蝶的翅膀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圣诞节的雪橇由什么动物拉载?等等。同时,在你思考过程中,他们不时会放几个迷雾弹,但即使不知道正确答案也没有关系,你可以说,“非常抱歉,我不清楚这个问题。”只要你应对得体,仍然会给教授留下良好的印象。因为教授评分的标准还包括举止仪态,不单单局限于知识方面。 作为学姐,我给即将参加自主招生的学弟学妹的建议是,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面试。因为并不是每个优秀的人都能够被教授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发现,而且这很看重临场的发挥。如果寄太大希望于面试上,这不仅耽误了正规的高考复习,而且会造成沉重的受挫感,不利于往后的学习。毕竟高考才是绝大多数人的必经之路。最后,预祝各位考生面试顺利! 专家点评 新入学模式 新学习方式 □熊丙奇(上海交大教授) 复旦大学与上海交大进行的自主招生选拔,预示着在今后的大学入学中,将逐步建立起卷面分数(学业水平考试)、中学学业成绩(课程成绩)、中学综合表现(社会活动、实践活动)、大学面试考核(大学自主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选拔体系。面对这样的体系,高中生必须进行以下转变: 转变1、转变应试学习观念。应试教育对学生的最大影响,是形成“围绕考试而学习”思想,考试考什么就学什么。面试是一场“考试”,于是,很多学生也以应试的思想去准备,做起了面试题,参与各类强化训练,而面试考核,恰恰是一场无法“应试”的考试。诚如一位学生所言,应试思想,会破坏自主招生改革的真实意图。 转变2、转变分数至上观念。未来的大学入学,将逐渐建立起结合学业水平考试、中学平时成绩、中学综合表现、学校面试评价的新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学业水平考试分数,只是其中一项指标,只占部分权重,其对高考录取将不再具备刚性约束作用———如今的高考,分数达到某一分数,就一定得录取,而未来的大学入学,分数可能只是资格与门槛,能否被录取,还要看学校的综合评价结果,卷面高分落选是不奇怪的事。 转变3、转变书本中心观念。以书本为中心,全面掌握知识点,是目前高考体系下的学生的学习习惯。而注重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将在考察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关注学生的视野,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分析能力、沟通能力,等等。显然,走出课堂,走出书本,参与学校集体活动,参加科学研究项目,进行社会实践,会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广阔空间。 通过对几十名自主选拔录取学生的跟踪分析,我们发现,他们具有如下共性: 兴趣广泛———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科研活动、志愿者活动,喜欢阅读各类书籍。 个性突出———不唯家长之命、老师之命是从,做自己感兴趣和认为有意义的事,保持个性,有的甚至在高三,还外出进行大规模社会实践。 视野宽阔———由于广泛接触社会,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因此,在书本之外,具有开阔的视野,有丰富的阅历。 积极乐观———面对困难,他们积极应对,面对挫折,他们很少放弃,把每一次困难,作为人生挑战,把每一个挫折,作为人生历练。自信自立的精神一直伴随着他们的学习生活。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