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考研终于开始“退烧”了

http://www.sina.com.cn 2007/01/23 15:44  东方网-上海青年报

  潘洪其

  考研,终于不再“发烧”了!这说明我们教育体系上的这一段正在慢慢恢复健康。

  在报考人数连年增长之后,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首次降温,全国报名人数仅增加7000人,明显低于往年增长幅度,上海、广东、重庆等地报名人数更是低于去年。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表示,这说明考生群体对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选择越来越趋于理性。

  持续多年的考研热开始降温,首先是当前包括研究生在内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的一个直观反映。正如有学生所言,读研究生费时费力又费钱,毕业后找工作却没有什么优势,考研越来越不划算了。

  如果说现在考生对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选择趋于理性,那么,前几年考研热持续“发烧”的时候,考生群体的不够理性的选择其实就是接近于病态的。

  不能不承认,本科毕业生及其他同等学历者热衷于考研,从而形成一浪高过一浪的考研热潮,与一些高校研究生“大跃进”式的盲目扩招存在着直接的关系。考生群体的非理性选择助长了考研热,同时高校的研究生扩招热也在诱发着考研热。

  近几年来,随着大学专科和本科的扩招,高校研究生扩招的规模也明显加大,研究生扩招成为学校扩招的重点。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建设跟不上,有的高校,一名导师一般都要带二三十个研究生,一些高校甚至把研究生教育作为一项形象工程予以重点经营,招生人数、博士点、博士生导师资格和课题经费成为他们倾全力拼抢的

蛋糕。在这种发展思路主导下,研究生相当于高校用以从国家争取资源和投入的“道具”。

  研究生“大跃进”违背了研究生教育的客观规律,悖离了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从世界范围看,研究生教育是为了培养高级别的研究型、学问型人才,而不是为了培养普通的应用型、就业型人才。在正常的教育氛围下,一个人之所以选择考研,不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也不是为了给自己的身份贴金,而是希望通过学习规范的研究生课程,接受严格的学术训练,从而走上科学研究道路并以此作为事业追求。为了钻研学术而选择考研的人应该是有限的,所以,研究生教育应该限定在合理的规模之内,以保证培养出来的研究生是百里挑一的高级人才。

  研究生“大跃进”的另一个后果,就是研究生教育质量呈现下降之势。教育专家指出,上世纪80年代毕业的第一批研究生,多数处于学术前沿,有突出学术建树的比例相当高,而现在的博士生硕士生,却不能同当年同日而语了。同时,一些高校缺乏基本的学术自律和学术尊严,不惜像散发小广告那样大批量派发文凭,同时一桩桩“权学交易”、“钱学交易”顺利达成等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研究生的整体形象,降低了研究生的含金量,损伤了研究生在职场上的

竞争力

  总之,考研“退烧”是研究生“大跃进”的必然反弹。从暴露问题的角度看,它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应当从中反思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果断摈弃“大干快上”的思维,克服盲目浮躁的学风,将研究生教育引向科学的、理性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4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