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统考真题参考答案(部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9日 11:57  大师考研

  2007年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统考真题答案(部分)

  简答题(10分×5)

  76、简述能力发展的个性差异。

  答:所谓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显示的彼此不同的现象。

  (一)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能力有高低的差异。大致说来,能力在全人口中的表现为常态分配:两头小,中间大。

  (二)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有早有晚。有些人的能力表现较早,年轻时就显露出卓越的才华,有些人则在较晚的年龄才表现出来。

  (三)能力结构的差异

  能力有各种各样的成分,可以按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由于能力的不同结合,构成了结构上的差异。例如,有人长于想象,有人长于记忆,有人长于思维等。

  (四)能力的性别差异

  研究表明,性别差异并未表现在一般智力因素上,而是反映在特殊智力因素中。

  77、简述正强化、负强化与惩罚的区别

  答:强化有正强化(积极强化、阳性强化、给予奖励)与负强化(消极强化、阴性强化、撤消惩罚)之分。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一般说来,正强化和负强化都起着增强学习动机的作用,惩罚则起着削弱学习动机的作用,但有时也可使一个人在失败中重新振作起来。

  惩罚与消极强化有所不同,消极强化是通过讨厌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惩罚并不能使行为发生永久性的改变,只能暂时抑制行为,而不能根除行为。惩罚一种不良行为应与强化一种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78、什么是测量的信度?影响信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信度指的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换句话说,若能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某人的同一种心理特质,则其多次测量的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就叫信度,有时也叫测量的可靠性。这是信度的描述性定义。

  信度的操作性定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信度乃是一个被测团体的真分数的变异数与实得分数的变异数之比,即r =s /s 。②、信度乃是一个被试团体的真分数与实得分数的相关系数的平方,即r =PT 。③、信度乃是一个测验X ( A 卷)与它的任意一个“平行测验”X ' ( B 卷)的相关系数,即r =P 。

  测量信度是测量过程中随机误差大小的反映。随机误差大,信度就低,随机误差小,信度就高。在测量过程中影响随机误差的因素主要包括被试、主试、测试内容、施测情境等。

  ①被试方面,就单个被试而言,被试的身心健康状况、应试动机、注意力、耐心、求胜心、作答态度等会影响测量误差,就被试团体而言,整个团体内部水平的离散程度以及团体的平均水平都会影响测量信度。

  ②主试者方面,就施测者而言,若他不按指导手册中的规定施测,或故意制造紧张气氛,或给考生一定的暗示、协助等,则测量信度会大大降低;就阅卷评分者而言,若评分标准掌握不一,或前紧后松,甚至是随心所欲,则也会降低测量信度。

  ③施测情境方面,在实施测验时,考场是否安静,光线和通风情况是否良好,所需设备是否齐备,桌面是否合乎要求,空间阔窄是否恰当等等都可能影响到测量的信度。

  ④测量工具方面,以测验为代表的心理与教育测量工具是否性能稳定是测量工作成败的关键。一般地,试题的取样、试题之间的同质性程度、试题的难度等是影响测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⑤两次施测的间隔时间,在计算重测信度和稳定性与等值性系数(复本信度之一)时,两次测验相隔时间越短,其信度值越大;间隔时间越长,其他因素带来影响的机会就多,因而其信度值就可能越小。

  79、有人认为海马与思维的深度加工有关,为验证这个结论,设计实验如下:把20只小白鼠切除海马,分成两组,一组学习简单迷宫,一组学习复杂迷宫,结果发现学习简单迷宫的白鼠达到完全正确的学习次数是10,学习复杂迷宫的白鼠达到完全正确的学习次数是30,研究者认为这个结果支持了上述观点,你认为这个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应该做出怎样的改进。

  答:实验能得出的结论:学习复杂迷宫比学习简单迷宫需要花费更多的学习次数,但是并不能证明海马在其中的作用。

  改进:增加对照组。取40只小白鼠,分成四组:A,B,C,D。A组和B组切除海马,C组和D组保持海马。A组和C组学习简单迷宫,B组和D组学习复杂迷宫。

  论文综合题(30分×3)

  81、什么是外显和内隐记忆?它们之间的区别?

  答: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又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之间有许多不同之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工深度对两者的影响不同

  1984年Graf等人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对刺激项目的加工深度并不影响被试的内隐记忆效果,却对外显记忆有非常明显的影响。如图:

  (2)两者保持时间不同

  在外显记忆的研究中,人们都发现回忆量会随着学习和测验之间时间间隔的延长而逐渐减少。但是,内隐记忆随时间延长而发生的消退要比外显记忆慢得多。

  (3)记忆负荷的变化堆两者产生的影响不同

  记忆的项目越多,越不容易记住,这是记忆的一种普遍现象。但是研究表明,这一规律仅适用于外显记忆,而内隐记忆则不然。

  (4)呈现方式的改变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不同

  以听觉形式呈现的刺激以视觉形式进行测验时,这种感觉通道的改变会严重影响内隐记忆的作业成绩,而对外显记忆的效果没有影响。

  (5)干扰因素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不同

  外显记忆很容易受到其他无关信息的干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现象的存在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内隐记忆的情况则有所不同。

  82、以下是一个14岁男孩的日记摘录,分析日记中体现出的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说明:本题由于日记原文缺失,故大师教育将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全部罗列,实际答题根据原题略有改动。)

  答:(1)生理变化的主要特点

  a) 身体外形的变化。这是是青春发育期最明显地特点,也是青春期生理发育的外部表现,既包括身高、体重的变化,又包括第二性征的出现。

  b) 生理机能的变化。心脏、肺、肌肉力量、脑和神经等体内的器官和组织到青春发育期迅速发展,体内各种生理机能迅速地增强,并逐步趋向成熟。

  c) 性成熟。青少年开始意识到自己向成熟过渡,同时也给他们带来性机能的好奇心与新颖感。不管是男性或女性,都已开始意识到两性的关系,促使他们对于异性“兴趣”的发展,使他们产生新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例如,开始“爱美”,注意自己的外表仪容,也有的出现爱照镜子、追求打扮的现象。

  (2)心理发展特点

  过渡性,从幼稚(童年期)向成熟(成人期)过渡,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时期。

  闭锁性,内心世界逐步复杂,从开放转向闭锁,开始不大轻意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

  社会性,比起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学生的心理带有较大的社会性。如果说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更多依赖于生理的成熟和家庭、学校环境的影响,那么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及其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则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影响。

  动荡性,青少年的思想比较敏感,有时比小学生和成年人更容易产生变革现实的愿望。然而青少年也容易走另一个“极端”,品德不良往往容易出现在中学阶段,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率比例较高;心理疾病的发病率从青春期开始逐年增高,青春期是精神疾病发病的高峰阶段之一。

  他们的精力充沛,能力也在发展,但性格未最后定型,尚未找到正确的活动途径,心理面貌很不稳定,且可塑性大,这是心理成熟前动荡不定的时期。

  83、某研究机构研制出一种能提高5岁幼儿阅读能力的游戏产品,该产品能在使用三个月之后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请设计一个试验验证这种游戏产品的作用。

  答:试验内容如下:

  (1)试验对象:5岁儿童60名,各方面条件均衡。

  (2)试验方式:将60名儿童随机分成A、B两组。测量两组儿童的阅读起始水平。A组使用该游戏产品,B组不使用。三个月后,再次测量两组儿童的阅读水平。

  (3)试验结果:假如三个月后进行阅读水平的测量,A组儿童的阅读提高程度显著高于B组,则证明游戏产品有效,反之,若没有明显的差异,则说明这种产品无效。

  (4)注意:试验过程必须确保测量A、B两组阅读能力的材料的一致性,排除可能的干扰因子。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考研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6,400,000
不支持Flash